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591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飞行控制模块、第一飞行机构、第二飞行机构和储物箱,第一飞行机构包括第一悬臂、第一旋翼、第一飞行电机,第二飞行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隐藏组件和设置在隐藏组件上的第二飞行组件。该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具有第一飞行机构和第二飞行机构,正常飞行时第一飞行机构工作,第二飞行机构则可以隐藏起来。当载重飞行时,第一飞行机构和第二飞行机构同时工作,能携带更多的物品。该无人机还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续航能力强。此外,该无人机还可以降落在水中。

A UAV with transport fun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UAV with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of flight control module, the first flight mechanism, second flight mechanism and a storage box, the first flight, the first cantilever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rotor, the first flight motor, second flight mechanism includes second flight component shell, hidden components and settings in the case in the hidden component. The unmanned air vehicle with the transport function has the first flight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flying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flying mechanism operates in normal flight, and the second flying mechanism can be hidden. The first flight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flight mechanism work together to carry more items during the load flight. The UAV can also convert solar energy into electricity, with high endurance. In addition, the UAV can also land in th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现有的用于运输和灾难救援的无人机大多动力都是固定的,因此只能运输一直重量的货物,如果需要运输更大重量的货物,必须更换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十分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飞行控制模块、第一飞行机构、第二飞行机构和储物箱;所述飞行控制模块设置在机身的顶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有四个,各第一飞行机构在机身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飞行机构设置在机身的底部,所述储物箱设置在第二飞行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包括第一悬臂、第一旋翼、第一飞行电机,所述第一悬臂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机身连接,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飞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旋翼套设在第一飞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飞行电机驱动第一旋翼转动;所述第二飞行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隐藏组件和设置在隐藏组件上的第二飞行组件,所述壳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壳体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隐藏组件和第二飞行组件均有四个,所述隐藏组件位于开口内,所述储物箱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隐藏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支板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转轴水平设置在开口内,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支板,所述支板位于开口内且与开口匹配,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支板沿长度方向的水平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设置在支板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包括侧板、第二转轴、第二驱动电机、第二悬臂、第二旋翼和第二飞行电机,所述侧板有两个,两个侧板对称设置且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悬臂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另一端与第二飞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飞行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旋翼套设在第二飞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飞行电机驱动第二旋翼转动;所述第一飞行电机、第二飞行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匀飞行控制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着陆,所述储物箱的外壁上设有起落架组件,所述起落架组件有两个,两个起落架组件对称设置,所述起落架组件包括第三转轴、升降电机、支杆和连杆,所述第三转轴水平设置,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转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连接,所述支杆水平设置,所述连杆有若干个,所述支杆通过连杆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与飞行控制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能使该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在水上着陆,所述支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气囊,所述储物箱的外壁上还设有压缩气瓶和电动阀门,所述压缩气瓶通过电动阀门与气囊连通,所述电动阀门与飞行控制模块电连接。当需要在水上着陆的时候,飞行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动阀门使压缩气瓶向气囊中注入气体。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杆的坚固度和抗腐蚀性,所述支杆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飞行控制模块直接暴露在外,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保护罩。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该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所述保护罩的制作材料为太阳能板,所述机身上还设有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太阳能板做成的保护罩可以在该无人机飞行的时候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使该无人机续航能力更强。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定位,所述机身上设有GPS定位仪。作为优选,为了使该无人机具有摄像能力,所述机身上设有摄像头。作为优选,为了使该无人机作为救灾物资投放机使用时,能及时发现幸存者,所述机身上设有生命探测仪。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控制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为步进电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设计巧妙,可行性高,具有第一飞行机构和第二飞行机构,正常飞行时第一飞行机构工作,第二飞行机构则可以隐藏起来。当载重飞行时,第一飞行机构和第二飞行机构同时工作,能携带更多的物品。该无人机还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续航能力强。此外,该无人机还可以降落在水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的第二飞行组件和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的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身,2.飞行控制模块,3.储物箱,4.悬臂,5.第一旋翼,6.第一飞行电机,7.壳体,8.开口,9.第一转轴,10.支板,11.第一驱动电机,12.侧板,13.第二转轴,14.第二驱动电机,15.第二悬臂,16.第二旋翼,17.第二飞行电机,18.第三转轴,19.升降电机,20.支杆,21.连杆,22.气囊,23.压缩气瓶,24.电动阀门,25.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以及设置在机身1上的飞行控制模块2、第一飞行机构、第二飞行机构和储物箱3;所述飞行控制模块2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有四个,各第一飞行机构在机身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飞行机构设置在机身1的底部,所述储物箱3设置在第二飞行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包括第一悬臂4、第一旋翼5、第一飞行电机6,所述第一悬臂4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悬臂4的一端与机身1连接,所述第一悬臂4的另一端与第一飞行电机6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旋翼5套设在第一飞行电机6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驱动第一旋翼5转动;所述第二飞行机构包括壳体7、设置在壳体7上的隐藏组件和设置在隐藏组件上的第二飞行组件,所述壳体7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壳体7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开口8,所述隐藏组件和第二飞行组件均有四个,所述隐藏组件位于开口8内,所述储物箱3设置在壳体7的底部;所述隐藏组件包括第一转轴9、支板10和第一驱动电机11,所述第一转轴9水平设置在开口8内,所述第一转轴9穿过支板10,所述支板10位于开口8内且与开口8匹配,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第一转轴9转动,所述第一转轴9的轴线与支板10沿长度方向的水平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设置在支板10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包括侧板12、第二转轴13、第二驱动电机14、第二悬臂15、第二旋翼16和第二飞行电机17,所述侧板12有两个,两个侧板12对称设置且通过第二转轴13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以及设置在机身(1)上的飞行控制模块(2)、第一飞行机构、第二飞行机构和储物箱(3);所述飞行控制模块(2)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有四个,各第一飞行机构在机身(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飞行机构设置在机身(1)的底部,所述储物箱(3)设置在第二飞行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包括第一悬臂(4)、第一旋翼(5)、第一飞行电机(6),所述第一悬臂(4)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悬臂(4)的一端与机身(1)连接,所述第一悬臂(4)的另一端与第一飞行电机(6)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旋翼(5)套设在第一飞行电机(6)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驱动第一旋翼(5)转动;所述第二飞行机构包括壳体(7)、设置在壳体(7)上的隐藏组件和设置在隐藏组件上的第二飞行组件,所述壳体(7)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壳体(7)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开口(8),所述隐藏组件和第二飞行组件均有四个,所述隐藏组件位于开口(8)内,所述储物箱(3)设置在壳体(7)的底部;所述隐藏组件包括第一转轴(9)、支板(10)和第一驱动电机(11),所述第一转轴(9)水平设置在开口(8)内,所述第一转轴(9)穿过支板(10),所述支板(10)位于开口(8)内且与开口(8)匹配,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第一转轴(9)转动,所述第一转轴(9)的轴线与支板(10)沿长度方向的水平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设置在支板(10)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包括侧板(12)、第二转轴(13)、第二驱动电机(14)、第二悬臂(15)、第二旋翼(16)和第二飞行电机(17),所述侧板(12)有两个,两个侧板(12)对称设置且通过第二转轴(13)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侧板(1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12)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驱动第二转轴(13)转动,所述第二悬臂(1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悬臂(15)的一端与第二转轴(13)连接,所述第二悬臂(15)的另一端与第二飞行电机(17)连接,所述第二飞行电机(17)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旋翼(16)套设在第二飞行电机(17)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飞行电机(17)驱动第二旋翼(16)转动;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第二飞行电机(17)、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4)均匀飞行控制模块(2)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以及设置在机身(1)上的飞行控制模块(2)、第一飞行机构、第二飞行机构和储物箱(3);所述飞行控制模块(2)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有四个,各第一飞行机构在机身(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飞行机构设置在机身(1)的底部,所述储物箱(3)设置在第二飞行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飞行机构包括第一悬臂(4)、第一旋翼(5)、第一飞行电机(6),所述第一悬臂(4)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悬臂(4)的一端与机身(1)连接,所述第一悬臂(4)的另一端与第一飞行电机(6)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旋翼(5)套设在第一飞行电机(6)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飞行电机(6)驱动第一旋翼(5)转动;所述第二飞行机构包括壳体(7)、设置在壳体(7)上的隐藏组件和设置在隐藏组件上的第二飞行组件,所述壳体(7)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壳体(7)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开口(8),所述隐藏组件和第二飞行组件均有四个,所述隐藏组件位于开口(8)内,所述储物箱(3)设置在壳体(7)的底部;所述隐藏组件包括第一转轴(9)、支板(10)和第一驱动电机(11),所述第一转轴(9)水平设置在开口(8)内,所述第一转轴(9)穿过支板(10),所述支板(10)位于开口(8)内且与开口(8)匹配,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第一转轴(9)转动,所述第一转轴(9)的轴线与支板(10)沿长度方向的水平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设置在支板(10)上;所述第二飞行组件包括侧板(12)、第二转轴(13)、第二驱动电机(14)、第二悬臂(15)、第二旋翼(16)和第二飞行电机(17),所述侧板(12)有两个,两个侧板(12)对称设置且通过第二转轴(13)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转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侧板(1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12)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驱动第二转轴(13)转动,所述第二悬臂(1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悬臂(15)的一端与第二转轴(13)连接,所述第二悬臂(15)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