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435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设置在上模座上的分体式凹模、设置在下模座上的分体式凸模、两个翻边凸模、两个翻边凹模,分体式凹模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拉延筋,拉延筋的延伸方向与分体式凹模的延伸方向相同;两翻边凸模分别设置在分体式凹模的两端,两翻边凹模分别设置在分体式凸模的两端,两翻边凹模与两翻边凸模一一对应配合;翻边凸模上远离分体式凹模的一端设置有翻边型面,翻边凹模上远离分体式凸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翻边型面相配合的配合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梁类件拉延模具,其能够大大地降低两端端头发生起皱的可能性,后续定位效果较好,同时还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

Drawing die for beam type par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eam type draw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seat, a lower di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plit die, die seat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seat split punch, two flanging die, two flanging di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plit. There are two modes of drawing rib, extending direction of drawbead and extension of split di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two flanging di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plit die, flanging die two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plit punch, flanging die two and two correspond with the flanging die; flanging die away from one end split die flanging mould, flanging die away from the end of the split punch is arranged for matching and flanging surface surface. The drawing die for the beam type part of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wrinkling at the ends of both ends, and the subsequent positioning effect is better, and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e and the forming effect can also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冲压件主要采用冷冲压成形,其成形过程主要包括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艺内容,而冲压件拉延工艺将直接影响制件成形效果及产品最终质量。现有梁类件拉延模面中,其成形模面的工艺补充面中设置周圈拉延筋或开口拉延,前者拉延成形时凹模与压边圈配合将坯料周圈压紧,然后凸模进行成形,成形过程中拉延筋将周圈坯料锁紧,控制坯料流动速度。但是,由于拉延筋到产品边缘需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该种拉延工艺模面中材料的利用率较低。后者因端头不设拉延筋,故其到产品边缘只需预留修边刀块强度距离,因此,该种拉延工艺模面中材料的利用率较高,但因端头无压料,易出现两端端头起皱现象,导致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差,后续定位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易出现两端端头起皱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分体式凹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分体式凸模、两个翻边凸模、两个翻边凹模,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拉延筋,所述拉延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体式凹模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所述翻边凸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两端,两所述翻边凹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凸模的两端,两所述翻边凹模与两所述翻边凸模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翻边凸模上远离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一端设置有翻边型面,所述翻边凹模上远离所述分体式凸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翻边型面相配合的配合面。优选地,其还包括垫片、与所述翻边凸模相连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垫片与所述分体式凹模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翻边凸模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翻边凸模上远离所述翻边型面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翻边凸模的过孔,靠近所述垫片的所述过孔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挡块的沉孔,所述沉孔处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挡块上靠近所述翻边型面的一端的端面相挡接。优选地,所述挡块的侧壁面上设置有限位面,所述沉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面相配合的防转面。优选地,所述翻边凹模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台阶孔,所述分体式凸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台阶孔相对应的安装孔。优选地,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凸模上的定位块,所述翻边凹模上远离所述配合面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的压紧端相配合的定位槽。优选地,所述上模座的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调整块,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分体式凹模,所述调整块与所述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分体式凹模的开口槽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调整键块,所述调整键块与所述内侧壁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口槽用于容纳所述分体式凹模的凹模镶块。优选地,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压边圈上。优选地,所述下模座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梁类件拉延模具,其通过拉延筋控制料流,先利用分体式凸模对坯料进行成形,当成形到一定位置,开始通过翻边凸模和翻边凹模的配合对坯料的两端端头进行翻边特征成形,使其产生与翻边型面相符的型面,从而吸收端头多余的料,实现吸皱功能,直至分体式凸模完成对坯料的拉延成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梁类件拉延模具通过拉延筋以及翻边凸模和翻边凹模的配合,达到了控制料流和两端端头多料吸皱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在成形时坯料的两端过快地向内部流动,控制了坯料长度方向的料流,实现了对坯料两端的吸皱,进而大大地降低了两端端头发生起皱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且,翻边凹模与翻边凸模还能够在翻边后用于后续定位,从而使得后续定位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座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座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边凸模和翻边凹模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凹模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口拉延模面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压边圈2、分体式凸模3、平衡块4、定位板5、翻边凹模6、第一导板7、定位块8、运输连接板9、下模座10、防护板11、安全螺栓12、自锁式起吊棒13、翻边凸模14、固定座15、垫片16、到底标记17、顶面模面18、凹模镶块19、调整键块20、安全块21、分体式凹模22、第二导板23、上模座24、调整块25、产品止口线26、坯料收缩线27、坯料线28、坯料29、拉延筋131、翻边型面132、挡块141、防转面142、台阶面51、配合面52、紧固螺栓53、定位槽71、安装螺栓30、吸皱特征工艺补充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23、下模座9,其还包括设置在上模座23上的分体式凹模21、设置在下模座9上的分体式凸模2、两个翻边凸模13、两个翻边凹模5,其中,分体式凹模21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拉延筋29,拉延筋29的延伸方向与分体式凹模21的延伸方向相同;两翻边凸模13分别设置在分体式凹模21的两端,两翻边凹模5分别设置在分体式凸模2的两端,两翻边凹模5与两翻边凸模13一一对应配合;翻边凸模13上远离分体式凹模21的一端设置有翻边型面131,翻边凹模5上远离分体式凸模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翻边型面131相配合的配合面51。可以理解的是,分体式凸模2是用于坯料28的成形;分体式凹模21便于组立,调试及后期维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梁类件拉延模具,其通过拉延筋29控制料流,先利用分体式凸模2对坯料进行成形,当成形到一定位置,开始通过翻边凸模13和翻边凹模5的配合对坯料28的两端端头进行翻边特征成形,使其产生与翻边型面131相符的型面,从而吸收端头多余的料,实现吸皱功能,直至分体式凸模2完成对坯料28的拉延成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梁类件拉延模具通过拉延筋29以及翻边凸模13和翻边凹模5的配合,达到了控制料流和两端端头多料吸皱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在成形时坯料的两端过快地向内部流动,控制了坯料长度方向的料流,实现了对坯料两端的吸皱,进而大大地降低了两端端头发生起皱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其翻边凹模5与翻边凸模13的配合不仅能够通过翻边实现吸皱,还能够在翻边后用于后续定位,从而使得后续定位效果较好,使得该梁类件拉延模具的成型效果更好。进一步地,该梁类件拉延模具还可以包括垫片15、与翻边凸模13相连的固定座14,固定座14通过垫片15与分体式凹模21可拆卸连接。这样就能够在安装调试过程,通过使用不同厚度的垫片15,来调节翻边凸模13凸出量。垫片15和固定座14上可以设置有相对应的螺栓安装孔,以通过螺栓实现两者与分体式凹模21的连接。如图3所示,翻边凸模13可以为圆柱形结构,翻边凸模13上远离翻边型面131的一端设置有挡块132,固定座14上设置有能够容纳翻边凸模13的过孔,靠近垫片15的过孔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挡块132的沉孔,沉孔处设置有台阶面142,台阶面142用于与挡块132上靠近翻边型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分体式凹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分体式凸模、两个翻边凸模、两个翻边凹模,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拉延筋,所述拉延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体式凹模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所述翻边凸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两端,两所述翻边凹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凸模的两端,两所述翻边凹模与两所述翻边凸模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翻边凸模上远离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一端设置有翻边型面,所述翻边凹模上远离所述分体式凸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翻边型面相配合的配合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类件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分体式凹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分体式凸模、两个翻边凸模、两个翻边凹模,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拉延筋,所述拉延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体式凹模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所述翻边凸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两端,两所述翻边凹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体式凸模的两端,两所述翻边凹模与两所述翻边凸模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翻边凸模上远离所述分体式凹模的一端设置有翻边型面,所述翻边凹模上远离所述分体式凸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翻边型面相配合的配合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类件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垫片、与所述翻边凸模相连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垫片与所述分体式凹模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类件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凸模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翻边凸模上远离所述翻边型面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翻边凸模的过孔,靠近所述垫片的所述过孔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挡块的沉孔,所述沉孔处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挡块上靠近所述翻边型面的一端的端面相挡接。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申李伟浩王肖英吕晓如高双明赵鸿鹄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