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0743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装入高压釜,搅拌均匀,加热进行催化反应,得到共聚物;所述双金属氰化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得到的表观结晶度≥70%。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高结晶度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中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克服了本领域普遍认为结晶态双金属氰化物的催化活性要低于非晶态双金属氰化物的技术偏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以双金属氰化物为催化剂,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合成中高分子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双金属氰化物是通用的环氧化物均聚催化剂,它的合成一般都是用金属盐和金属氰化物盐的水溶液中反应,再加上有机配体得到的,其合成技术已在JP4145123、US5470813、EP700949、WO 97/40086和CN1255074等专利文献中公开。通过改变金属和有机配体的种类,目前双金属氰化物用于环氧化物均聚已能取得相当高的催化活性。而一般认为,低结晶甚至是非晶的双金属氰化物才能取得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中结晶度是用X射线粉末衍射图中有无许多尖锐的特征峰来表征的。拜尔公司2005年公开的专利文献CN1762592A中公开了非晶的双金属氰化物的合成方法,认为高活性双金属氰化物实质上是非结晶的。而其它公开发表的文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如华正江等(华正江,陈上等,“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1)74-78.)认为无定形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较结晶形的显示出高活性,应是未来此类催化剂发展的方向。而另一篇文献(Chen S.et al.“Fe/Zn double metal cyanide catalyz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oxide2.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e structure of double metal cyanide catalysts”,Colloid Polym Sci,2004,2821033-1038.)中指出高活性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应具有低的结晶度。 双金属氰化物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如美国专利US4500704用铁氰化锌与二甘醇二甲醚的络合物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催化效率与环氧化物均聚相比非常低,仅为44克聚合物/克催化剂。而陈立班等1989年申请的中国专利ZL 89100701以聚合物负载的双金属氰化物为催化剂进行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催化效率提高到1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以上。由于配体是聚合物,所以此催化剂是非晶的。 陈上等2004年用钴氰化锌与叔丁醇的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得到低分子量脂肪族聚碳酸酯,其数均分子量Mn在2600-4000之间,催化效率在2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左右。文中认为高催化效率的原因是得到了非晶状态催化剂(Chen S,Hua ZJ,Fang Z,Qi GR.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and propylene oxide with highly effective zinc hexacyanocobaltate(III)-basedcoordination catalyst,Polymer,2004,456519-6524)。同样的非晶状态的催化剂也被用于二氧化碳与氧化环己烯共聚取得20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左右的催化效率。(Chen S,Qi GR,Hua ZJ,Yan HQ.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based on Zn32 as highly active catalyst for 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dioxide and cyclohexene oxide,J.Polym.Sci.,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4,42∶5284-5291) 虽然陈上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共聚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仅能应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和氧化环己烯的共聚,其中应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催化效率仍然偏低,仅2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而由于环氧乙烷极其活泼,易均聚,难以实现其与二氧化碳的共聚,目前其它类型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的催化效率均在1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认为非晶态的双金属氰化物较结晶态的双金属氰化物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技术偏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高结晶度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得到数均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中高分子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在此方法中高结晶度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显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是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装入高压釜,搅拌均匀,加热进行催化反应,得到共聚物; 所述双金属氰化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具有尖锐的特征谱线,表观结晶度应超过70%。 为更好的实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优选的技术方案。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反应的温度优选60~120℃,反应时间优选5~200h;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与环氧化物的重量比优选1500~20000之间;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优选0.5~10MPa,更优选2~5MPa。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环氧化物优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内烷、环氧丁烷、氧化环己烯或氧化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优选由以下方法制备将可溶的金属M1卤化物或其与M1氧化物或M1氢氧化物的混合物与另一种可溶的金属M2的氰化络合物在水或有机配体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的沉淀再用水或有机配体与水的混合溶剂洗涤,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得到固体,再真空干燥得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所述M1和M2为Al,Zn,Co,Fe,Ni,Mn,Mo,V或Cu,其中M1/M2的摩尔比为1.5-4; 所述有机配体优选醇、硫醇、酚、醚、亚胺或有机磷化合物。 上述合成方法中,为得到性能更为优良的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更优选以下制备方法可溶的金属M2的氰化络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溶液A,将可溶的金属M1卤化物或其与M1氧化物或M1氢氧化物的混合物溶于有机配体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溶液或悬浊液B,其中有机配体与水的体积比为31-13;将B缓慢滴入A中反应,反应温度为20-50℃;得到的沉淀再用水或有机配体与水的混合溶剂洗涤,其中有机配体与水的比例为31-13,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得到固体,再于20-50℃真空干燥得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上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M1更优选Zn;所述M2更优选Co、Ni或Fe;所述有机配体更优选醇或醚,如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乙二醇,甘油,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特别优选叔丁醇和甘醇二甲醚。 上述合成方法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主链链节上具有脂肪族碳链,重复单元为碳酸酯的聚合物,其侧链上有或没有芳香环,包括聚碳酸亚乙酯、聚碳酸亚丙酯、聚碳酸亚丁酯、聚碳酯亚环己酯或聚碳酸亚苯乙酯,其数均分子量用凝胶透过色谱(GPC)方法表征的数值在10000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陈上等报道的催化剂相比(Chen S,Hua ZJ,Fang Z,Qi GR.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 with highl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装入高压釜,搅拌均匀,加热进行催化反应,得到共聚物; 所述双金属氰化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得到的表观结晶度≥7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邹志强陈立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