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2620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9 18:38
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正极材料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钒源和柠檬酸溶解于水中,加热搅拌,再加入磷源和钠源,搅拌溶解,得蓝色溶液;(2)将碳纳米管置于所得蓝色溶液中进行超声分散,得悬浊液;(3)将悬浊液超声喷雾干燥,再将所得粉末置于保护性气氛中,烧结,冷却,即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在2.0~3.8V电压范围内,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克容量可达114 mAh·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消耗,能源危机的到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绿色无污染的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分别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而构成。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迅速发展,金属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锂元素资源有限,因此,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钠离子电池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钠离子电池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产品,主要是因为钠的储量非常丰富,价格低廉,使得钠离子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研究的重点。由于磷酸钒钠具有NASICON(钠超离子导体)结构,且具有相对高的放电平台,被视为一种理想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由于磷酸钒钠其本身的低电子导电率和离子扩散系数,而制约了它的发展。目前,改进方法主要是颗粒纳米化以及碳包覆来提高其导电率。CN105932277A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磷酸钒钠/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将称量好的钒源溶解在去离子水与双氧水的混合溶剂中,再依次加入钠源、磷源和有机络合物,待其完全溶解后,倒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其中,Na:V:P的摩尔比为3:2:3;(2)水热反应后,将得到的三维前驱体进行干燥,然后在氩气和氢气(5%)的混合气体中在750℃的温度下煅烧8h。但是,该方法采用的是水热法,过程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反应条件难以控制,且扩大化生产控制较难,不利于工业化生产。CN105140468A公开了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C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以高价钒源化合物、钠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还原剂为原料,按钠、钒、磷元素的摩尔比为3:2:3,还原剂和高价钒源化合物的摩尔比3:1~15:1,称量反应原料,机械球磨2~20h,以在常温下将高价钒还原成低价钒;(2)将步骤(1)中球磨得到的前驱物转入惰性气氛或者还原气氛中,在600~900℃保温4~20h,即得到磷酸钒钠材料。该方法存在的缺陷是,虽然合成方法简单,但合成的Na3V2(PO4)3材料性能不佳。CN105336924A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和碳源,水为分散剂,将NH4VO3、NaH2PO4·2H2O和葡萄糖在水中球磨,经过喷雾干燥,煅烧后,得碳包覆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虽然该方法合成温度低,步骤简单,便于产业化,但是,所得材料性能不佳。CN105161688A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虽然其合成方法简单,但存在合成材料性能不佳的缺点;CN104733731A公开了一种制备均匀碳包覆磷酸钒钠材料的方法,CN106058202A公开了一种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磷酸钒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但是它们的制备过程复杂,生产操作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电性好,离子扩散速率高,大倍率下循环性能优异,放电克容量高,工艺流程简单,反应温度低的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钒源化合物和柠檬酸溶解于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变为蓝色,再加入磷源化合物和钠源化合物,搅拌溶解,得蓝色溶液;(2)将碳纳米管置于步骤(1)所得蓝色溶液中进行超声分散,得悬浊液;(3)将步骤(2)所得悬浊液进行超声喷雾干燥,再将超声喷雾干燥所得粉末置于保护性气氛中,烧结,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钒源化合物中钒元素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1~4(更优选1:2~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蓝色溶液中钒离子的浓度为0.01~0.50mol/L(更优选0.05~0.20mol/L)。钒离子浓度过低,将导致产率过低,钒离子浓度过高,则不易形成固定的形貌。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加热搅拌的温度为60~90℃。柠檬酸在所述温度下,将五价的钒还原成四价的钒,且柠檬酸会和钒形成配合物,若加热搅拌的温度过低,柠檬酸和钒源反应过慢,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钒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钠源化合物中钒元素、磷元素与钠元素的摩尔比为1:1.5:1.5~1.6。在该比例区间磷酸钒钠的容量最佳。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碳纳米管的用量占钒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钠源化合物和碳纳米管总质量的百分比为4~15%(更优选5~10%)。碳纳米管在材料中相互穿插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结构,这种三维结构可以抑制磷酸钒钠材料颗粒的生长,有利于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由于碳纳米管可提供钠离子迁移通道,同时碳纳米管的石墨化程度较普通碳包覆材料高,从而提高了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输效率和导电性,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可逆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声分散的频率范围30~50kHz,时间为2~5h。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超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250~290℃,风机频率为50~100Hz,进料速度为100~200mL/h,超声分散的频率为30~50kHz。所述超声喷雾干燥方法,操作时间,成本降低很多,且容易控制。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烧结的温度为780~850℃,烧结的时间为8~15h(更优选9~12h)。通过高温焙烧可稳定材料结构,以优化循环性能。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钒源化合物为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乙酰丙酮钒或三氧化二钒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磷源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钠或磷酸氢二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钠源化合物为碳酸钠、碳酸氢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钠或磷酸氢二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当化合物中同时含有磷元素和钠元素时,可既作为磷源,又作为钠源。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保护性气氛为氩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氢/氩混合气;所述氢/氩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浓度为2~8%。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保护性气氛均为高纯气体,纯度≥99.9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碳管作为碳包覆材料和颗粒生长的限制模板,再经喷雾干燥可以得到球形前驱体,然后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烧结,最终得到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通过碳管的分割使材料有效纳米化,使的钠离子扩散距离变短、传输速率变快,复合正极材料导电性好,离子扩散速率大;将所述碳纳米管修饰的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组装成电池,在2.0~3.8V电压范围内,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克容量可达114mAh·g-1,10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05mAh·g-1,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稳定的结构而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10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3.2%;因此,碳管修饰的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作为二次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钒源化合物和柠檬酸溶解于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变为蓝色,再加入磷源化合物和钠源化合物,搅拌溶解,得蓝色溶液;(2)将碳纳米管置于步骤(1)所得蓝色溶液中进行超声分散,得悬浊液;(3)将步骤(2)所得悬浊液进行超声喷雾干燥,再将超声喷雾干燥所得粉末置于保护性气氛中,烧结,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钒源化合物和柠檬酸溶解于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变为蓝色,再加入磷源化合物和钠源化合物,搅拌溶解,得蓝色溶液;(2)将碳纳米管置于步骤(1)所得蓝色溶液中进行超声分散,得悬浊液;(3)将步骤(2)所得悬浊液进行超声喷雾干燥,再将超声喷雾干燥所得粉末置于保护性气氛中,烧结,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钒源化合物中钒元素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1~4;所述蓝色溶液中钒离子的浓度为0.01~0.50mol/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加热搅拌的温度为60~90℃。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钒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钠源化合物中钒元素、磷元素与钠元素的摩尔比为1:1.5:1.5~1.6。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多孔球形磷酸钒钠/碳管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碳纳米管的用量占钒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钠源化合物和碳纳米管总质量的百分比为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汇陈核章张宝王旭周其杰郑俊超张佳峰喻万景姚赢赢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