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属于泡沫塑料技术领域。其是由下列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蔗糖聚醚30~50份;胺类聚醚20~30份;二元醇聚醚20~50份;催化剂Ⅰ1~1.5份;催化剂Ⅱ0.2~0.6份;催化剂Ⅲ0.5~1.5份;硅油2~2.5份;水1.5~2.5份;发泡剂12~30份。优点: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当使用于电冰箱、冷柜的隔热材料或保温材料时,有利于节约电能;由于平均芯密度低,不仅可以节约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的原料用量,而且当用于电冰箱、冷柜注塑时具有脱模时间短的长处,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泡沫塑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料。
技术介绍
业界所知,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冰箱、冷柜、冷藏车、冷 藏库、管道和建筑等场合,起隔热(保温)作用,而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是 由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所得到的,人们还习惯将聚氨酯硬 质泡沫塑料称为聚氨酯泡沫材料或高分子合成材料。已有技术中的硬质泡沫塑料所存在的最大缺憾是平均芯密度高,在35 40Kg/m3,而平均芯密度高 会进而引发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造成用于生产泡沫塑料的原料如聚氨 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和异氰酸酯的耗用量大,不仅不合理地造成原料浪费,而 且导致成本的无为增加;二是平均芯密度高会产生导热系数高(目前为 0.020 0.022W/m.K),从而使发泡后的泡沫体的保温性能差。当用于家用电 器如电冰箱或冷柜之类的隔热保温材料时会显著浪费电能;三是由于平均芯 密度高,在对诸如电冰箱或冷柜等产品生产时造成脱模时间长,目前通常为 8 10min,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使产能受到制约。经申请人探索并且发现,造成硬质泡沫塑料的平均芯密度高的主要原因 在于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的原料配比存在欠缺,但是鉴于在目前所公开的 文献中并不能找到得以有效降低平均芯密度的合理配比的技术启示,因此尽 管业界在试图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迄今未闻有成功的报导。本专利技术在下面 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降低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平均芯 密度而藉以节约原料消耗、改善保温性能、縮短脱模时间的聚氨酯硬质泡沫 组合料。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是由下 列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胺类聚醚为邻甲苯二胺聚醚、 间苯二胺聚醚、乙二胺聚醚、二乙醇胺聚醚或三乙醇胺聚醚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二元醇聚醚为二乙二醇聚醚、 乙二醇聚醚或丙二醇聚醚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的催化剂I为N, N-二 甲基环己胺或l, 4-二氮杂双环辛烷溶液。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1, 4-二氮杂双环 辛垸溶液的浓度为30 33 /o。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II为五甲基二亚乙基 三胺或N, N' -二甲基苯胺。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in为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化三嗪或三甲基-N-乙羟丙基己酸。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泡剂为环戊垸、环/异戊 烷、HCFC-141b或HFC-245fa。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配方的配比合理,将该聚氨酯硬 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后所得到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具有平均芯密 度低,仅为30 33Kg/m3;由于平均芯密度低,因此导热系数为0.0180 蔗糖聚醚 胺类聚醚 二元醇聚醚 催化剂I 催化剂II催化剂m硅油水发泡剂30 50份;20 30份;20 50份;1 1.5份;0.2 0.6份;0.5 1.5份;2 2.5份;1.5 2.5份;12 30份。0.0195W/ (m 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当使用于电冰箱、冷柜的隔热材 料或保温材料时,有利于节约电能;由于平均芯密度低,不仅可以节约聚氨 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的原料用量,而且当用于电冰箱、冷柜注塑时 具有脱模时间短(4 5min)的长处,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上述各原料投入到到容器内搅拌均匀,得到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 将该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具有下表所示技术效果的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将上述各原料投入到到容器内搅拌均匀,得到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料,实施例l:蔗糖聚醚乙二胺聚醚二乙二醇聚醚N, N-二甲基环己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化三嗪硅油水环戊烷30份; 30份; 40份;l份; 0.2份;l份; 2份; 2.2份; 12份。实施例2:将该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具有下表所示技术效果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实施例3:蔗糖聚醚 50份;间苯二胺聚醚 20份;丙二醇聚醚 30份;浓度为30%的1, 4-二氮杂双环辛烷溶液1.5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0.5份;三甲基-N-乙羟丙基己酸 0.8份;硅油 2.2份;水 1.6份;HCFC-141b 25份。将上述各原料投入到到容器内搅拌均匀,得到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 将该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具有下表所示技术效果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实施例4:蔗糖聚醚 40份;三乙醇胺聚醚 20份;乙二醇聚醚 40份;浓度为33%的1, 4-二氮杂双环[2, 2, 2辛烷溶液1.1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0.3份;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化三嗪 1.3份;硅油 2份;水 2份;环戊垸 14份。将上述各原料投入到到容器内搅拌均匀,得到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 将该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具有下表所示技术效果的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实施例5:蔗糖聚醚50份;二乙醇胺聚醚25份;丙二醇聚醚20份;N, N-二甲基环己胺1.3份;N, N' -二甲基苯胺0.6份;三甲基-N-乙羟丙基己酸0.5份;硅油2.5份;水1.5份;HFC-245fa30份。将上述各原料投入到到容器内搅拌均匀,得到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料, 将该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具有下表所示技术效果的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蔗糖聚醚30~50份;胺类聚醚20~30份;二元醇聚醚 20~50份;催化剂I 1~1.5份;催化剂II0.2~0.6份;催化剂III 0.5~1.5份;硅油2~2.5份;水 1.5~2.5份;发泡剂 12~3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胺类聚醚为邻甲苯二胺聚醚、间苯二胺聚醚、乙二胺聚醚、二乙醇胺聚醚或 三乙醇胺聚醚中的任意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二元醇聚醚为二乙二醇聚醚、乙二醇聚醚或丙二醇聚醚中的任意一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所述的催化剂I为N, N-二甲基环己胺或l, 4-二氮杂双环[2, 2, 2辛烷溶 液。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 4-二氮杂双环辛垸溶液的浓度为30 33%。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催化剂n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或N, N' -二甲基苯胺。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催化剂m为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化三嗪或三甲基-N-乙羟丙基 己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料,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蔗糖聚醚 30~50份; 胺类聚醚 20~30份; 二元醇聚醚 20~50份; 催化剂Ⅰ 1~1.5份; 催化剂Ⅱ 0.2~0.6份; 催化剂Ⅲ 0.5~1.5份; 硅油 2~2.5份; 水 1.5~2.5份; 发泡剂 12~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叶飞,陶林元,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一统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