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吊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607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吊耳,所述的吊耳包括可与发动机的气缸盖相连的竖向布置的连接部和与该连接部相连并向外倾斜延伸的可使发动机起吊平衡的吊臂以及位于该吊臂外伸端的用于发动机起吊的起吊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呈直线间隔排列的与发动机的气缸盖螺孔相适配的过钉孔,所述的起吊部上设有可与起吊机的吊钩相连的起吊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发动机下流水线后需要再次放机油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Engine suspension 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lug connection lug comprises a vertical layout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engine cylinder cover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and outwardly inclined boom extension can make the engine lifting balance and in the arm extended end for hoisting engine lifting department and the connection uni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were spaced straight nail holes and the engine cylinder head screw is matched, the lif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hole and the hoisting hook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need of oil discharge again after the engine runs down the water line,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吊耳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装配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吊耳。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发动机的内部清洁,从而保证其出厂质量的可靠性,因此,发动机出厂前,一般都不带有生产调试用的机油,即必须将生产调试的机油排放完。当前,部分发动机的前端吊耳为多个支架叠加的结构,后端吊耳为由竖直结构的钢板加工而成,这类发动机在流水线上经起重机、悬挂链的吊钩起吊时,容易出现重心不在垂直线上的问题,在调试发动机后放机油时,由于发动机倾斜,部分机油会残留在油底壳里,此时需要将发动机吊下流水线,对发动机进行二次放油,然后再上流水线,此过程浪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现有的发动机吊耳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省力,可有效避免发动机下流水线后再次放机油的发动机吊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吊耳,所述的吊耳包括可与发动机的气缸盖相连的竖向布置的连接部和与该连接部相连并向外倾斜延伸的可使发动机起吊平衡的吊臂以及位于该吊臂外伸端的用于发动机起吊的起吊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呈直线间隔排列的与发动机的气缸盖螺孔相适配的过钉孔,所述的起吊部上设有可与起吊机的吊钩相连的起吊孔。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吊耳的连接部内侧设有一段竖直边,该竖直边与各个所述过钉孔的轴心连线方向相平行,并且,所述竖直边的高度与各个所述过钉孔的布置区域的高度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吊耳的吊臂下部的一侧自所述竖直边的顶部作为起始点向外倾斜,另一侧自竖直边的底部作为起始点向外倾斜。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的宽度沿该起吊部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吊臂向外倾斜的角度为20°~40°。进一步地,所述吊臂向外倾斜的角度为30°。进一步地,所述的过钉孔为沿发动机的重心线方向竖直布置的沉头孔。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部和吊臂以及起吊部为一次整体成型的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吊耳设计为倾斜状的结构,在起吊的过程中,在吊钩的横向和纵向拉力的作用下,改善了发动机重心与几何中心偏离的问题,使发动机在起吊的过程中,其重心始终保持平衡,以便于发动机下试机线后直接悬挂在吊链上放完机油,减少二次放机油的工序,避免旧机油随发动机流转出厂;该倾斜设置的发动机吊耳不仅有效避免了发动机下线后需再次放油的问题,还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吊耳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吊耳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动机吊耳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发动机吊耳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吊耳、2-气缸盖、3-过钉孔、4-吊钩、5-起吊孔、6-竖直边、11-连接部、12-吊臂、13-起吊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吊耳,该吊耳1包括可与发动机的气缸盖2相连的竖向布置的连接部11和与该连接部11相连并向外倾斜延伸的可使发动机起吊平衡的吊臂12以及位于该吊臂12外伸端并与该吊臂12相连的用于发动机起吊的起吊部13,该发动机的吊耳1的连接部11、吊臂12及起吊部13为一次整体成型的结构,并且,其表面经过铣床的加工处理,增加了吊耳1的刚性强度,在连接部11上设有至少两个呈直线间隔排列的与发动机的气缸盖2螺孔相适配的过钉孔3,该过钉孔3为沿发动机的重心线方向竖直布置的沉头孔,使吊耳1的固定螺栓受力均匀,提高了发动机起吊的可靠性,在起吊部13上设有与起吊机的吊钩4相连的起吊孔5,该起吊孔5位于起吊部13的中心位置,即连接部11、吊臂12和起吊部13的中心连线上,使吊耳1的受力更均匀,有效延长了吊耳1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吊耳1设计为倾斜状的结构,在起吊时,在吊钩4的横向和纵向拉力的作用下,改善了发动机重心与几何中心偏离的问题,使发动机在起吊的过程中,其重心始终保持平衡,以便于发动机下试机线后直接悬挂在吊链上放完机油,减少二次放机油的工序,避免旧机油随发动机流转出厂;该倾斜设置的吊耳1不仅有效避免了发动机下线后需再次放油的问题,还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其吊耳1的连接部11内侧设有一段竖直边6,该竖直边6与各个过钉孔3的轴心连线方向相平行,即与发动机的重心线相平行,并且,该竖直边6的高度与各个过钉孔3的布置区域的高度相适应,提高了吊耳1的刚性强度,使吊耳1的固定螺栓受力更均匀,其吊耳1的吊臂12下部的一侧自竖直边6的顶部作为起始点向外倾斜,另一侧自竖直边6的底部作为起始点向外倾斜,并且,其吊臂12的宽度沿该吊臂12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可有效减少该吊耳1的应力集中,提高了吊耳1的受力强度,有效延长吊耳1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其吊臂12向外倾斜的角度在20°~40°的范围之内,优选的,其吊臂12向外倾斜的角度为30°,使发动机的重心与几何中心高度重合,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重心的平衡精度,确保发动机机油可完全排放出发动机油底壳。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吊耳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耳(1)包括可与发动机的气缸盖(2)相连的竖向布置的连接部(11)和与该该连接部(11)相连并向外倾斜延伸的可使发动机起吊平衡的吊臂(12)以及位于该吊臂(12)外伸端的用于发动机起吊的起吊部(13),所述的连接部(11)上设有至少两个呈直线间隔排列的与发动机的气缸盖(2)螺孔相适配的过钉孔(3),所述的起吊部(13)上设有可与起吊机的吊钩(4)相连的起吊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耳(1)包括可与发动机的气缸盖(2)相连的竖向布置的连接部(11)和与该该连接部(11)相连并向外倾斜延伸的可使发动机起吊平衡的吊臂(12)以及位于该吊臂(12)外伸端的用于发动机起吊的起吊部(13),所述的连接部(11)上设有至少两个呈直线间隔排列的与发动机的气缸盖(2)螺孔相适配的过钉孔(3),所述的起吊部(13)上设有可与起吊机的吊钩(4)相连的起吊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1)的连接部(11)内侧设有一段竖直边(6),该竖直边(6)与各个所述过钉孔(3)的轴心连线方向相平行,并且,所述竖直边(6)的高度与各个所述过钉孔(3)的布置区域的高度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金穆罗世敏蓝仁义唐宗智黄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