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007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通断的第一隔离开关;用于为第一隔离开关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二隔离开关;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连接总线待机电压;第二隔离开关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内部供电电压;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第二隔离开关控制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实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隔离。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子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电源的时钟信号线SCL和双向数据线SDA被自动隔离,保证其他电源模块能正常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纯硬件开关电源也逐渐导入软件控制以实现与整个使用系统的通信,通常会采用电源管理总线(PowerManagementBus,PMBus)或I^2C协议来实现。由于通信功能的导入,电源处于冗余状态时,电源的时钟信号线SCL与双向数据线SDA两根总线将并在一起。当电源模块在时钟信号线SCL或双向数据线SDA线路中发生异常,如果不作隔离处理,将导致其它电源模块也无法通信,甚至导致电子设备的整个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电子设备中电源的时钟信号线SCL与双向数据线SDA不能隔离的缺陷,提供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包括:处于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通断的第一隔离开关;与所述第一隔离开关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隔离开关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连接总线待机电压;所述第二隔离开关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内部供电电压;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第二隔离开关控制所述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隔离;所述内部供电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第二隔离开关控制所述第一隔离开关闭合,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联接。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包括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其中,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双向数据线SDA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系统板的双向数据线SDA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时钟信号线SCL1,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系统板的时钟信号线SCL2。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1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通过电阻R1连接所述系统板的双向数据线SDA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系统板的时钟信号线SCL2。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场效应管Q1和所述场效应管Q2为NPN型场效应管。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第二隔离开关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其中,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所述电压监测电路连接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和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三极管Q3开路,所述三极管Q4导通,将所述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压拉低,所述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断开;所述内部供电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三极管Q3导通,所述三极管Q4开路,将所述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压拉高,所述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导通。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接地。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电压监测电路为稳压二极管ZD,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的负极连接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或所述电压监测电路为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用于监测所述内部供电电压,当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比较器断开;当所述内部供电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比较器接通。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所述电阻R4,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6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的节点通过电容C2接地。优选地,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所述三极管Q3和所述三极管Q4为NPN型三极管。进一步,在本技术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中,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内部供电电压用于为所述微处理器供电,所述微处理器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的负极,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双向数据线SDA1和时钟信号线SCL1。实施本技术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包括:处于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通断的第一隔离开关;与第一隔离开关连接、用于为第一隔离开关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二隔离开关;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连接总线待机电压;第二隔离开关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内部供电电压;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第二隔离开关控制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实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隔离;内部供电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则第二隔离开关控制第一隔离开关闭合,实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联接。通过实施本技术,在电子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电源的时钟信号线SCL与双向数据线SDA自动隔离,保证其他电源模块能正常通信。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包括:第一隔离开关、第二隔离开关、电压监测电路和微处理器,其中,第一隔离开关处于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通断。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的通信单条或多条通信线路,优选的,通信线路包括双向数据线和时钟信号线。第二隔离开关与第一隔离开关连接、用于为第一隔离开关提供驱动信号;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连接总线待机电压;第二隔离开关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内部供电电压;微处理器由内部供电电压供电,微处理器的供电引脚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第二隔离开关,微处理器的信号引脚连接电源模块的信号输出引脚,优选地,微处理器的信号引脚分别连接电源模块的双向数据线SDA1和时钟信号线SCL1。该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具体控制过程为:当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第二隔离开关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隔离开关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实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隔离。例如,电源模块的输出信号为双向数据线SDA1和时钟信号线SCL1,系统板侧的信号接收端为双向数据线SDA2和时钟信号线SCL2。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通断的第一隔离开关;与所述第一隔离开关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隔离开关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连接总线待机电压;所述第二隔离开关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内部供电电压;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第二隔离开关控制所述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隔离;所述内部供电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第二隔离开关控制所述第一隔离开关闭合,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通断的第一隔离开关;与所述第一隔离开关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隔离开关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连接总线待机电压;所述第二隔离开关通过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内部供电电压;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未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第二隔离开关控制所述第一隔离开关断开,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隔离;所述内部供电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值,则所述第二隔离开关控制所述第一隔离开关闭合,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和系统板之间通信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包括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其中,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双向数据线SDA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系统板的双向数据线SDA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时钟信号线SCL1,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系统板的时钟信号线SCL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1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通过电阻R1连接所述系统板的双向数据线SDA2;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系统板的时钟信号线SCL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1和所述场效应管Q2为NPN型场效应管。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通信总线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开关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其中,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所述电压监测电路连接所述内部供电电压,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总线待机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合球陈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