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344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承口部、插于承口部内的插口部及嵌于承口部与插口部间隙中的密封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圆筒状的密封圈基体,所述密封圈基体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多道隆起的限位凸环和防脱凸环,所述插口部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定位槽,承口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防脱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防脱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中的密封圈具备多重防渗漏机制,且混凝土管涵承/插口部与之配套的预制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较易于实施,投入应用后可有效预防管涵的接口渗漏,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及保护路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
技术介绍
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经常用到承插式混凝土管涵,例如雨水排水管等。混凝土管涵在逐节对接时,是将上一条管涵的插口部插入到下一条管涵的承口部中,为了防止管涵内的水从相邻管涵对接的接口处渗漏破坏路基结构,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管涵的插口部外壁和承口部内壁之间设置橡胶材质的密封圈,但现有这类密封圈的结构往往过于简单,实际的密封防渗漏效果并不理想,为保证管涵接口处的防漏性能还需要在管涵承/接口混凝土结构上预制复杂的腔道并在对接后向其中填注密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改进了混凝土管涵的承/插口部的结构,并设计出一种与之配套的新型密封圈,可提高管涵接口处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渗漏。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渗漏钢筋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承口部、插于承口部内的插口部及嵌于承口部与插口部间隙中的密封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圆筒状的密封圈基体,密封圈基体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多道隆起的限位凸环和防脱凸环,所述插口部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环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定位槽,承口部的内壁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承口部(1)、插于承口部(1)内的插口部(2)及嵌于承口部(1)与插口部(2)间隙中的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包括圆筒状的密封圈基体(31),密封圈基体(3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多道隆起的限位凸环(32)和防脱凸环(33),所述插口部(2)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环(32)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定位槽(21),承口部(1)的内壁上设有与防脱凸环(33)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防脱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承口部(1)、插于承口部(1)内的插口部(2)及嵌于承口部(1)与插口部(2)间隙中的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包括圆筒状的密封圈基体(31),密封圈基体(3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多道隆起的限位凸环(32)和防脱凸环(33),所述插口部(2)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环(32)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定位槽(21),承口部(1)的内壁上设有与防脱凸环(33)过盈配合且形状相同的防脱槽(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环(32)和防脱凸环(33)的截面分别呈圆弧形和直角三角形,防脱凸环(33)的迎插接面为一斜面,背插接面为与密封圈基体(31)外壁垂直的立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环(32)和防脱凸环(33)的数量均不少于3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漏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环(32)与防脱凸环(33)的数量相等且在密封圈基体(31)轴向上的布置位置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邓波阳建军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