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α-烯烃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13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包含衍生自乙烯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重复单元,其中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至100g/10分钟,密度为860至970kg/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至8,在190℃温度和0.1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0.1]↑[*])与在190℃温度和100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100]↑[*])的比率(η↓[0.1]↑[*]/η↓[100]↑[*])为15至100,这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之间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之间的平衡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技术介绍
乙烯聚合物由各种模塑方法如膨胀模塑、T-冲模铸塑、吹塑、注塑等模塑成薄膜、片材、瓶子等,并且用于各种应用。要求这样的乙烯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如在用挤出机熔化挤出时电动机负载小,膨胀模塑中气泡的稳定性,吹塑中没有型坯的垂落等。例如,提出了使用由二氧化硅承载的甲基铝氧烷、特殊的金属茂配合物和三异丁基铝组成的聚合催化剂通过乙烯聚合获得的聚合物,使用由特殊的金属茂配合物、二氧化硅承载的甲基铝氧烷和三异丁基铝组成的聚合催化剂通过乙烯聚合获得的聚合物(参见,例如JP-8-59741A和9-235312A)等。还提出了使用以下催化剂通过乙烯和α-烯烃共聚获得的聚合物,该催化剂由外消旋-乙烯双(1-茚基)锆二苯酚盐、三异丁基铝和共催化载体形成,所述共催化载体是通过二乙基锌与五氟苯酚接触,然后与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二氧化硅接触,然后与水接触而获得的(参见,例如JP 2003-171412A);使用以下催化剂通过乙烯和α-烯烃共聚获得的聚合物,该催化剂由外消旋-乙烯双(1-茚基)锆二苯酚盐、三异丁基铝和共催化载体形成,所述共催化载体是通过二乙基锌与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二氧化硅接触,然后与五氟苯酚接触,然后与水接触而获得的(参见,例如JP 2004-149760A和2005-97481A),等。但是,上述乙烯聚合物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充分满足机械强度或加工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样的状况下,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之间的平衡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之间的平衡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包含衍生自乙烯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重复单元,其中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至100g/10分钟,密度为860至970kg/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至8,在190℃温度和0.1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0.1)与在190℃温度和100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100)的比率(η*0.1/η*100)为15至100。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包含衍生自乙烯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实例包括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等。更优选列出的是1-丁烯和1-己烯。上述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衍生自乙烯的重复单元的含量基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总重量(100重量%)通常为50重量%或更高。衍生自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重复单元的含量基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总重量(100重量%)通常为50重量%或更低。在不使本专利技术效果恶化的范围内,除了衍生自乙烯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重复单元外,本专利技术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还可以含有衍生自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以外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并且这种单体包括共轭二烯,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非共轭二烯如1,4-戊二烯、1,5-己二烯等;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乙烯基酯化合物,如乙酸乙烯酯等。本专利技术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包括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辛烯共聚物等。优选的是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和乙烯-1-丁烯-1-辛烯共聚物,更优选的是乙烯-1-己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至100g/10分钟。当MFR太大时,机械强度可能降低,因此,优选MFR为20g/10分钟或更小,更优选为5g/10分钟或更小,进一步优选1g/10分钟或更小。当MFR太小时,加工性能可能恶化,因此优选MFR为0.05g/10分钟或以上,更优选为0.1g/10分钟或以上。该MFR是根据JIS K 7210-1995,通过在190℃温度和21.18N负载下的A方法测量的。本专利技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密度为860至970kg/m3。为了改善机械强度,优选密度为960kg/m3或更低。为了改善刚性,优选密度为920kg/m3或更高,更优选930kg/m3或更高。所述密度是用JIS K 7112-1980中定义的A方法,使用经过JIS K 6760-1995描述的退火处理的样品测量的。本专利技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2至8。当分子量分布太大时,机械强度可能恶化,因此优选分子量分布为7或更低,更优选为6或更低。当分子量分布太小时,加工性能可能恶化,因此优选分子量分布为3或更高,更优选为4或更高。分子量分布(Mw/Mn)是通过由凝胶渗透色谱测量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它们各自是以聚苯乙烯分子量形式表示的,并且将Mw除以Mn而获得的。本专利技术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如上所述的具有相对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并且是在聚合物的高分子量组分中含有少量含有许多的长链支链的分子的聚合物。由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在高分子量组分中含有具有许多长链支链的分子的共聚物,在190℃温度和0.1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0.1,单位Pa·s)增加,并且由于含有许多的长链支链的分子的量少,在190℃温度和100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100,单位Pa·s)没有增加太多,因此,在190℃温度和0.1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0.1)与在190℃温度和100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100)的比率(η*0.1/η*100)大于常规已知的具有相对较窄分子量分布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比率(η*0.1/η*100)。常规已知的具有相对较窄分子量分布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比率η*0.1/η*100小于15,并且这样的共聚物的加工性能可能差。本专利技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比率η*0.1/η*100为15至100。为了提高加工性能,优选比率η*0.1/η*100为16或更高,更优选18或更高。为了提高机械强度,优选为80或更低,更优选60或更低。比率η*0.1/η*100是使用粘弹性测量装置(例如,Rheometrics制造的Rheometrics Mechanical SpectrometerRMS-800,等)测量的。至于制造本专利技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有例如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将乙烯和α-烯烃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共聚,所述聚合催化剂含有以下组分作为催化剂组分固体粒子形式的共催化剂载体(以下,称作组分(A)),该组分(A)是通过让共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包含衍生自乙烯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重复单元,其中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至100g/10分钟,密度为860至970kg/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至8,在190℃温度和0.1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0.1])与在190℃温度和100rad/s角频率的动态复数粘度(η↑[*]↓[100])的比率(η↑[*]↓[0.1]/η↑[*]↓[100])为15至10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康丰井关优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