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具体是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
技术介绍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交流电源。目前我国使用的电网电压都是220V的交流电压,大部分的电器设备都是采用220V交流电经过转换后使用,而目前研究就多的在于直流电源的转换,因为很多器件都需要直流电压的驱动,但是也有很多设备需要交流电压直接驱动,譬如臭氧发生器等设备,现有的很多这类设备的低压交流供给都采用变压器直接变换得到,稳定性非常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包括电感L5、二极管D3、电容C1、二极管D1、双向二极管VS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双向二极管VS和电容C3,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三极管VT2集电极、电感L1和电感L2,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3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基极和双向二极管VS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电阻R6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包括电感L5、二极管D3、电容C1、二极管D1、双向二极管VS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双向二极管VS和电容C3,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三极管VT2集电极、电感L1和电感L2,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3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基极和双向二极管VS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电阻R6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电感L4,电感L4另一端连接电感L2另一端;所述电感L4为变压器T的一次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包括电感L5、二极管D3、电容C1、二极管D1、双向二极管VS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双向二极管VS和电容C3,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三极管VT2集电极、电感L1和电感L2,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3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基极和双向二极管VS另一端,电阻R5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欧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