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德旭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878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电容C1、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Q1、非门F1和电容C,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电阻R1、电阻R3、电阻R8、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8和电阻R,电阻R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7和电容C,电容C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1、电阻R6、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2、电阻R4、电容C1、电阻R4和三极管Q2发射极并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脉冲发生器采用芯片U1,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适用于检测并响应某个被测负载,非常简单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具体是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自动脉冲发生器是一种测试设备,用于检查一对待测端子的接触情况,一旦获得了正确的接触,就向它们发出一个短暂的电源脉冲,这些端子可以是一个逻辑门的输入端、电路板上的一只LED、一个变压器,或继电器线圈等,对于每天例行的实验和测试工程来说,这种脉冲是经常需要的,现有的一些脉冲发生器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的自动脉冲发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包括芯片Ul、电阻Rl、电阻R、电容Cl、发光二极管Dl、三极管Ql、非门Fl和电容C,所述三极管Ql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l发射极、电阻Rl、电阻R3、电阻R8、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8和电阻R,电阻R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6、芯片Ul引脚7和电容C,电容C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1、电阻R6、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2、电阻R4、电容Cl、电阻R4和三极管Q2发射极并接地,三极管Q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极B、电阻R2和二极管D2正极,电阻R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l正极,发光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极A、电阻Rl另一端和三极管Ql集电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4另一端、电容Cl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非门F3输入端,非门F3输出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和非门F6输入端,非门F6输出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非门F5输入端,非门F5输出端连接芯片Ul引脚2,所述三极管Q2基极连接非门F4输出端,非门F4输入端连接非门F2输出端,非门F2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9、芯片Ul引脚3和非门Fl输入端,非门Fl输出端通过电阻Rll连接三极管Ql基极,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三级干Q3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8另一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l型号为NE55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6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自动脉冲发生器采用芯片U1,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适用于检测并响应某个被测负载,非常简单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自动脉冲发生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电容Cl、发光二极管Dl、三极管Q1、非门Fl和电容C,三极管Ql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l发射极、电阻R1、电阻R3、电阻R8、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8和电阻R,电阻R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6、芯片Ul引脚7和电容C,电容C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1、电阻R6、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2、电阻R4、电容Cl、电阻R4和三极管Q2发射极并接地,三极管Q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极B、电阻R2和二极管D2正极,电阻R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l正极,发光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极A、电阻Rl另一端和三极管Ql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4另一端、电容Cl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非门F3输入端,非门F3输出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和非门F6输入端,非门F6输出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非门F5输入端,非门F5输出端连接芯片Ul引脚2,三极管Q2基极连接非门F4输出端,非门F4输入端连接非门F2输出端,非门F2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9、芯片Ul引脚3和非门Fl输入端,非门Fl输出端通过电阻Rll连接三极管Ql基极,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三级干Q3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8另一端。芯片Ul型号为NE555。电源VCC电压为6V。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三极管Ql和Q2是开关管,当由,芯片NE555驱动导通时,电阻R3和电阻R4将非门F3输入端偏置在低于开关阈值的电平,使其输出保持为高,从而使门F6的输出保持为低,电容Cl构成的时间常数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噪声抑制,并决定了测试电路应连接在两个电极A和电极B之间的最小时间,非门F3输入端用于当电极A和电极B意外地接到带电电路时,限制输入电流。电阻Rl通过一个反偏发光二极管Dl连接到电阻R3和电阻R4的结点处,它一般没有作用,除非电极A或电机B未通过一个负载连接,因为与电阻R3相比,电阻R1、发光二极管D1、电阻R2和二极管D2组成的连接串是一个高阻电路,但一旦连接了一个无源测试电路(如电阻/电感/LED),则发光二极管Dl和电阻R2就与之并联了,因此,与电阻R3并联的分支有较低的电阻Rl,而非门F3的输入电压升高,以致它被看成逻辑1,从而使非门F32的输出端为低,电阻R5与电容C2构成一个除颤延时网络,确保电极A和电极B与待测电路有牢固连接后,再发出电源脉冲。当非门F3的输出端为低时,电容C2开始通过电阻R5放电,非门F6的逻辑输入电压在电阻R5和电容C2量级的时间内发生改变,非门F6输出的上升通过非门F5以及电容C3与电阻R6构成的微分器,立即触发NE555组成的单稳振荡器,一旦电容C3完成通过电阻R6的充电,非门F6的输入端回到地,其输出端回到高电平,使NE555完成其时序循环,循环周期由R和C值决定,NE555的定时逻辑输出引脚I使三极管Q3导通,点亮“发出脉冲”发光二极管D3,并通过非门F1、非门F2和非门F4,使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导通,让电源脉冲到达待测电路。每次接触只生成一个脉冲;拿开电极A或电极B,再重新连接,就会发出一个新的脉冲,如果待测电路为感性,在脉冲结束时电感大于20mH,如果电极A和电极B仍然连接着,会使发光二极管Dl闪烁。【主权项】1.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包括芯片Ul、电阻R1、电阻R、电容Cl、发光二极管Dl、三极管Q1、非门Fl和电容C,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l发射极、电阻R1、电阻R3、电阻R8、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8和电阻R,电阻R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6、芯片Ul引脚7和电容C,电容C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1、电阻R6、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2、电阻R4、电容Cl、电阻R4和三极管Q2发射极并接地,三极管Q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极B、电阻R2和二极管D2正极,电阻R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l正极,发光二极管Dl负极分别连接电极A、电阻Rl另一端和三极管Ql集电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4另一端、电容Cl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非门F3输入端,非门F3输出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脉冲发生器,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电容C1、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Q1、非门F1和电容C,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电阻R1、电阻R3、电阻R8、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8和电阻R,电阻R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7和电容C,电容C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1、电阻R6、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2、电阻R4、电容C1、电阻R4和三极管Q2发射极并接地,三极管Q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极B、电阻R2和二极管D2正极,电阻R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正极,发光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极A、电阻R1另一端和三极管Q1集电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4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非门F3输入端,非门F3输出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和非门F6输入端,非门F6输出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非门F5输入端,非门F5输出端连接芯片U1引脚2,所述三极管Q2基极连接非门F4输出端,非门F4输入端连接非门F2输出端,非门F2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9、芯片U1引脚3和非门F1输入端,非门F1输出端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1基极,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三级干Q3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8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德旭
申请(专利权)人:沈德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