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装置及方法,运用能量守恒原理、电磁理论、车联网技术及主动安全技术,通过车辆碰撞风险预估,使有碰撞风险车辆间产生同性磁场,从而产生“排斥力”,达到消减碰撞瞬态动能,使车辆避免碰撞发生或降低碰撞损失的目的。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将更加普遍和深入,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传统的被动安全技术已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从被动安全特性转向主动安全性。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针对所有类型汽车产品提出的,当车辆与前方物体、车辆、行人存在潜在碰撞时,自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发生事故对车内乘员和行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或经济上的损失。其中,紧急制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进一步提升了驾驶员的行车体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但是,由于紧急制动系统的触发器等结构往往具有单一性,从而导致车辆主动安全系统失效、紧急制动性能减弱、安全制动距离不足、驾驶员错误驾驶等因素的存在,车辆仍然存在较大的碰撞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
【技术保护点】
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包括数据收集模块、碰撞预估模块、磁力缓冲装置和车联网,其特征在于,数据收集模块通过车载传感器和路侧设备获取自车与前方行驶车辆的行车数据,并分别传输给车联网和碰撞预估模块;碰撞预估模块分析自车与前方车辆的行车数据,当车辆间的相对距离低于1m时,运用物理追击问题算法,进行自车与前方行驶车辆的碰撞预估;磁力缓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磁‑电转换模块、信号传输与接受模块、可调节电源和电磁盘,其中,磁‑电转换模块连接到所述碰撞预估模块,信号传输与接受模块连接到所述车联网。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包括数据收集模块、碰撞预估模块、磁力缓冲装置和车联网,其特征在于,数据收集模块通过车载传感器和路侧设备获取自车与前方行驶车辆的行车数据,并分别传输给车联网和碰撞预估模块;碰撞预估模块分析自车与前方车辆的行车数据,当车辆间的相对距离低于1m时,运用物理追击问题算法,进行自车与前方行驶车辆的碰撞预估;磁力缓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磁-电转换模块、信号传输与接受模块、可调节电源和电磁盘,其中,磁-电转换模块连接到所述碰撞预估模块,信号传输与接受模块连接到所述车联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车轮轮翼上,距离传感器安装在车头保险杠上,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车内座椅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电源包括智能双向开关和信号接收器模块,其中,智能双向开关与所述电磁盘线路连接,信号接收器模块和所述信号传输与接受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电源为充电电源,安装于车身底盘中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盘采用半工字型磁铁芯,半工字型磁铁芯的竖轴长度大于导线缠绕磁铁芯竖轴部位形成螺线管的管长;所述半工字型磁铁芯的上、下横轴分别安有两个弹簧,弹簧均被竖直固定在电磁盘外套的绝缘保护套上;所述弹簧的长度等于磁铁芯横轴到绝缘保护套的竖直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盘采用双电磁盘,分别安装在车前和车后;车前与车后同侧边的电磁盘形成的连线与汽车传动轴平行,两侧边电磁盘形成的两条平行线到传动轴所在线位的距离相等,为0.4m~0.6m。7.车辆碰撞瞬态动能消减磁力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数据收集模块通过车载传感器和路侧设备获取自车与前方行驶车辆的行车数据,并通过车联网实现车辆间及车辆与路测设备数据信息的交互;步骤2,碰撞预估模块对数据收集模块传输的自车与前方车辆的行车数据进行分析,当车辆间的相对距离低于1m时,运用物理追击问题算法,进行自车与前方行驶车辆的碰撞预估,如果确定自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若琪,梁军,陈龙,马世典,周卫琪,黄晨,陈小波,赵彤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