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333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功能的导管。电极导管(1)具备操作部、轴(2)、操作引线(PW1)和操作引线(PW2)。轴(2)包含从操作部侧依次排列的基端区域(A1)、中间区域(Am)与前端区域(A2)而延伸,并且,设置有将它们贯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操作引线(PW1、PW2)插通在第一通路或第二通路。内腔(4H1)与中心轴(CL)的距离比内腔(5H1)与中心轴(CL)的距离近,内腔(4H2)与中心轴(CL)的距离比内腔(5H2)与中心轴(CL)的距离近。内腔(6H1、6H2)以随着从基端区域(A1)朝向前端区域(A2)而互相远离的方式,对中心轴(CL)倾斜。轴(2)在基端区域(A1)具有形成有内腔(4H1、4H2)的多腔管(40)。

cathet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atheter having a higher function. The electrode guide (1) has an operation section, a shaft (2), an operation lead (PW1) and an operation lead (PW2). The shaft (2) includes a base end region (A1), an intermediate region (Am) arranged from the side of the operating portion, and a front region (A2) extending and provided with a first passage and a second path to pass through them. The operation leads (PW1, PW2) are inserted in the first path or the second pa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umen (4H1) and the central axis (CL)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lumen (5H1) and the central axis (CL),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umen (4H2) and the central axis (CL) is nea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umen (5H2) and the central axis (CL). The inner cavities (6H1, 6H2) tilt toward the central axis (CL) as they move away from the base end region (A1) toward the front end region (A2). The shaft (2) has a multi cavity tube (40) having an inner cavity (4H1, 4H2) at the base end region (A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可用于检查(诊断)、治疗心律不齐等的导管。
技术介绍
导管通过血管插入体内(例如心脏内部),用于检查、治疗心律不齐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导管一般来说,插入体内的前端(远端)附近的形状根据操作部的操作,适于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变化(偏向、弯曲),其中,该操作部安装在配置于体外的基端(近端、后端,手边)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07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导管中,在具有内包多根管子的多腔构造的前端侧管状部件的基端,安装有包含内包1根金属管(或平角线圈等金属线圈)的单腔构造的基端侧管状部件。这样的金属管、金属线圈在操作部的操作时,发挥作为防止基端侧管状部件的弯曲、挠曲、蜿蜒的抗压缩性部件的功能。然而,从电极导管的轻量化、提高操作性等理由来说,这样的金属管、金属线圈的细薄化趋于不可避免。随之,担心不能充分发挥作为金属管、金属线圈的抗压缩性部件的功能,不能充分防止基端侧管状部件的蜿蜒等。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问题所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功能的导管。本专利技术的导管具备:操作部;可挠性轴,与该操作部连接,沿着中心轴包含从操作部侧依次排列的基端区域、中间区域与前端区域而延伸,并且,设置有将所有的基端区域、中间区域和前端区域分别沿着中心轴并列贯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引线,插通在第一通路;以及第二引线,插通在第二通路。在这里,第一通路中的贯通基端区域的第一基端区域部分与中心轴的距离比第一通路中的贯通前端区域的第一前端区域部分与中心轴的距离近,第二通路中的贯通基端区域的第二基端区域部分与中心轴的距离比第二通路中的贯通前端区域的第二前端区域部分与中心轴的距离近。另外,第一通路中的贯通中间区域的第一中间区域部分和第二通路中的贯通中间区域的第二中间区域部分以随着从基端区域朝向前端区域而互相远离的方式,对中心轴倾斜,可挠性轴在基端区域具有形成有第一基端区域部分和第二基端区域部分的多腔管。在本专利技术的导管中,互相独立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各自在基端区域位于离中心轴较近处,在前端区域设置于离中心轴较远的位置。因此,通过分别插通在这些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互相不接触且被牵引,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在前端区域的可挠性轴的变位动作。另一方面,在基端区域,通过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都位于离中心轴较近处,能够抑制在基端区域的可挠性轴的弯曲、蜿蜒。另外,多腔管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对中心轴对称配置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与对中心轴对称配置的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在这里,可以使第一内腔与第三内腔以包含中心轴的第一面作为对称面对称配置,第二内腔与第四内腔以第一面作为对称面对称配置,第一内腔与第四内腔以包含中心轴的与第一面直交的第二面作为对称面对称配置,第二内腔与第三内腔以第二面作为对称面对称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管,因为被第一引线插通的第一通路与被第二引线插通的第二通路在基端区域存在于离中心轴较近的位置、且在前端区域存在于离中心轴较远的位置,所以具有优异的转矩响应性、弯曲响应性。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概略结构例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放大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A所示的导管的中间区域附近的详细结构例、沿着中心轴的截面图。图3A是表示图1A所示的导管的中间区域附近的详细结构例的斜视图。图3B是表示图1A所示的导管的中间区域附近的详细结构例的其他斜视图。图4A是表示图1A所示的导管的基端区域的详细结构例、与中心轴直交的截面图。图4B是表示图1A所示的导管的前端区域的详细结构例、与中心轴直交的截面图。图5A是表示图2所示的轴的导向部件的与基端区域对置的端面的平面图。图5B是表示图2所示的轴的导向部件的与前端区域对置的端面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概略结构]图1A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导管1的概略结构。另外,图1B是图1A中用虚线包围的区域IB的放大图。电极导管1通过血管插入体内(例如心脏内部),用于检查、治疗心律不齐等。该电极导管1具备作为导管主体的轴2(导管轴)与安装在该轴2的基端(近端、后端、手边)上的操作部3。(轴2)轴2具有呈可挠性的管状构造(后述的管状部件4、5),沿其自身的方向(Z轴方向)从操作部3侧依次具有基端区域A1、中间区域(境界区域)Am和前端区域A2。轴2与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轴”的一个具体例子相对应。轴2的轴向长度为约500~1200mm(例如1100mm),轴2的外径(X-Y截面的外径)为约0.6~3mm(例如2.0mm)。再有,轴2的上述基端区域A1、前端区域A2和中间区域Am的长度分别为约400~1200mm(例如800mm)、约100~400mm(例如150mm)、约1~100mm(例如50mm)。在轴2的前端区域A2,如图1B所示,设置有多个电极(这里为3个环状电极21A、21B、21C和1个前端电极22)。具体地说,在轴2的前端附近,环状电极21A、21B、21C和前端电极22朝向前端侧以该顺序且以预定间隔排列。另外,环状电极21A、21B、21C被分别固定配置在轴2(管状构造)的外周面上。另一方面,前端电极22被固定配置在轴2的最前端。这些电极通过插入在轴2的管状构造内的后述的多根导线71A~71C、72(在图1A、1B中未表示),与设置在操作部3的连接器电连接。这样的环状电极21A、21B、21C和前端电极22分别由例如铝(Al)、铜(Cu)、不锈钢(SUS)、金(Au)、铂(Pt)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再有,为了改善在使用电极导管1时对X射线的成像,上述电极优选地由铂或其合金构成。另外,这些环状电极21A、21B、21C和前端电极22的外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地约与上述轴2的外径相等。(操作部3)操作部3与本专利技术的“操作部”的一个具体例子相对应。操作部3安装在轴2的基端(基端区域A1的端部)上,除了上述的连接器之外,例如还具有手柄31(把手部)和旋转板32。手柄31是在使用电极导管1时由操作者(医生)抓住(握住)的部分。在该手柄31的内部有分别从轴2内部拉出的后述的各种细线(导线71A~71C、72和操作引线PW1、PW2)。旋转板32是进行使轴2的前端附近偏向(弯曲)的偏向移动操作(摆动操作)的部件。具体地说,旋转板32具有突起32A、32B,例如图1A中的箭头所示,通过沿着旋转方向d1a或旋转方向d1b按突起32A、32B,可以进行使旋转板32向旋转方向d1a或旋转方向d1b的方向旋转的操作。[轴2的详细结构](轴2的整体结构)接着,参照图2~图5B,对轴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图1A所示的轴2的中间区域Am附近的详细截面(Y-Z截面)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另外,图3A、图3B是中间区域Am附近的详细斜视构成例的示意图。另外,图4A是图1A所示的沿着IVA-IVA线的箭头方向的截面(X-Y截面)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4B是图1A所示的沿着IVB-IVB线的箭头方向的截面(X-Y截面)的构成例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4A是表示基端区域A1的详细结构例、与中心轴CL直交的截面图,图4B是表示前端区域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其中,具备:操作部;可挠性轴,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沿着中心轴包含从所述操作部侧依次排列的基端区域、中间区域与前端区域而延伸,并且,设置有将所有的所述基端区域、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前端区域分别沿着所述中心轴并列贯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引线,插通在所述第一通路;以及第二引线,插通在所述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基端区域的第一基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前端区域的第一前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近,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基端区域的第二基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前端区域的第二前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近,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贯通所述中间区域的第一中间区域部分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贯通所述中间区域的第二中间区域部分以随着从所述基端区域朝向所述前端区域而互相远离的方式,对所述中心轴倾斜,所述可挠性轴在所述基端区域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基端区域部分和所述第二基端区域部分的多腔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4 JP 2015-0344291.一种导管,其中,具备:操作部;可挠性轴,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沿着中心轴包含从所述操作部侧依次排列的基端区域、中间区域与前端区域而延伸,并且,设置有将所有的所述基端区域、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前端区域分别沿着所述中心轴并列贯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引线,插通在所述第一通路;以及第二引线,插通在所述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基端区域的第一基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前端区域的第一前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近,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基端区域的第二基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贯通所述前端区域的第二前端区域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谦二田中裕生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