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173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0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内径比外径大、发生扭折也能良好地确保医疗器具相对于导管的内腔的通过性的导管。导管(1)具有:形成导管主体(2)的内表面的内层(22);形成导管主体(2)的外表面的外层(23);埋入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多个加强线(25),在设导管主体(2)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壁厚为(T1)、导管主体(2)的加强线(25)的壁厚为(T2)、导管主体(2)的加强线(25)的有效宽度为(W)、加强线(25)的根数为(N)时,满足以下的式(1)、式(2)及式(3)。0.050mm≤T1≤0.100mm式(1)T2/T1≥0.25式(2)60000≤(D1·D2·W·N)/(T12·T2)<1000000式(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生物体管腔内插入的导管,特别涉及用于将处置用导管等医疗器具向目标部位引导的引导导管。
技术介绍
为了将用于向血管等的生物体管腔插入而进行治疗、诊断等的处置用导管(扩张导管、支架留置用导管等)插入至目标部位,使用对处置用导管进行引导的引导导管。就引导导管而言,为了减轻对患者的负担,要求减小血管插入部的切口,为了降低与血管之间的摩擦,要求更小的外径。另一方面,被插入于引导导管中的处置用导管为了在治疗部位等目标部位发挥充分的效果,要求更大的外径。因此,插入有处置用导管的引导导管要求更大的内径。近年来,广泛进行使用TRI(Trans Radial Intervention)将导管从手腕的动脉插入来进行冠动脉的治疗的技术。另一方面,使用TRI从手腕的动脉向下肢的动脉接近,存在下肢的血管径(导管的目标部位的血管的内径)比手腕的血管径(导管的插入部位的血管的内径)大这样的问题,难以实现。具体而言,由于下肢的血管径比手腕的血管径大,因此,仅凭借将以往的引导导管延长,不能充分地确保引导导管的内径,从而存在插入于引导导管中的处置用导管不能在血管内的目标部位发挥充分的效果这样的问题。因此,为了使用TRI技术对下肢的血管实施治疗等,寻求内径较大、且外径较小的引导导管。但是,就引导导管而言,若内径变大、且外径变小,则会导致壁厚变薄。在引导导管的壁厚较薄的情况下,引导导管的管壁变弱,容易发生压扁、弯折(扭折)。因此,在引导导管的壁厚较薄的情况下,使用对埋入引导导管的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加强线的数量、形状进行调整等提高引导导管的耐扭折性能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方法:通过将加强线的壁厚相对于引导导管的壁厚的比率及加强线的截面积相对于引导导管的截面积的比率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与引导导管的外径相比增大内径,且难以发生扭折。但是,引导导管是将处置用导管等的医疗器具引导至目标部位的导管。因此,优选为,即使在一部分在复杂地弯曲的血管内等发生了扭折的情况下,插入于引导导管内的医疗器具也能通过引导导管的发生了扭折的部位。因此,就引导导管而言,寻求即使在发生了扭折的情况下也能消除扭折而能将医疗器具插入管腔(内腔)内的导管。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发生了扭折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引导导管的物理性能并没有言及,寻求具有上述那样的功能的引导导管。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的导管所迫切期望的各种性能而进行了锐意地研究,结果专利技术出了最适当的结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86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内径比外径大、发生了扭折的情况下,也能良好地确保医疗器具相对于导管的内腔的通过性的导管。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具有:形成具有内腔的管状的导管主体的内表面的内层;形成所述导管主体的外表面的外层;埋入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多个加强线,在设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D1、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径为D2、所述导管主体的壁厚为T1、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径向的所述加强线的壁厚为T2、在与所述导管主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周向的所述加强线的有效宽度为W、所述加强线的根数为N时,满足以下的式(1)、式(2)以及式(3)。0.050mm≤T1≤0.100mm 式(1)T2/T1≥0.25 式(2)60000≤(D1·D2·W·N)/(T12·T2)<1000000 式(3)专利技术效果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导管能确保导管主体的壁厚较薄,且导管主体的径向及周向上的加强线的加强。具体而言,通过满足式(2),能确保加强线的对于导管主体的径向上的加强。并且,通过满足式(3),能将导管主体的形状限定为难以扭折的形状,且能确保所有N根加强线的周向上的加强。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由于能确保径向及周向上的加强线的加强,因此与导管主体的外径相比能增大内径。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通过使径向及周向上的加强线的加强处于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即使在导管主体发生了扭折的情况下,也能在导管的内腔确保一定程度的间隙,从而能使医疗器具通过,或者,能够通过压入医疗器具而使扭折变窄了的内腔扩宽从而使医疗器具通过。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即使在导管主体发生了扭折的情况下,也能良好地确保导管的内腔内的医疗器具的通过性。所述导管优选为,导管主体的外径为2mm以上3mm以下,且加强线的有效宽度W为0.200mm以上0.600mm以下。通过如此构成,加强线在导管主体的各个截面中能够相对于导管主体的外径充分地确保周向上的加强。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中,即使导管主体的外径为2mm以上3mm以下,也能相对于导管的外径确保较大的内径。由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能向较细的生物体管腔内插入,且能够降低对患者的负担。优选为,就在将所述导管主体折弯180°而作成了扭折部位时,将所述扭折部位所形成的角度返回90°的时刻的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扭折部位的截面形状而言,形成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内腔的左端及右端的空间比形成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内腔的左端与右端之间的中央的空间大。通过如此构成,在生物体管腔内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送至目标部位时,即使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发生了扭折,也能经由在导管的扭折部位的内腔的左端及右端形成的间隙使导丝向比扭折部位靠前端侧的导管的内腔通过。因此,利用该导丝,能够将医疗器具向导管的内腔内插入。由此,即使导管发生扭折,施术者也不需要更换导管。因此,能够缩短施术者的治疗时间,能够减轻对患者的身体的负担。在此,扭折部位所形成的角度是指,导管主体的位于比扭折部位靠前端侧的未扭折的部位的轴心与导管主体的位于比扭折部位靠基端侧的未扭折的部位的轴心所形成的角度。所述导管优选构成为,在将所述导管主体折弯180°而作成了扭折部位时,将所述扭折部位所形成的角度返回90°的时刻的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扭折部位的内腔,能供具有0.89mm的外径的导丝穿过。通过如此构成,在生物体管腔内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送至目标部位时,即使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发生扭折,也无需更换扭折了的导管,而能将导丝等医疗器具插入导管的内腔。因此,能够缩短施术者的治疗时间,能够减轻对患者的身体的负担。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优选构成为,在37℃的水中,将所述导管主体穿过在厚度10mm的板上的中心间距离为10mm的部分开设的直径2.8mm的两个平行的贯通孔而做成环,牵引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而发生了扭折的时刻的环的折返端与板之间的距离为45mm以下。通过如此构成,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的导管主体的耐扭折性较高,即使在导管主体扭折了的情况下,也能良好地确保医疗器具相对于导管的内腔的通过性。若将所述导管从胳膊的血管向血管内导入而插入至下肢的血管,则由于从侵袭性较低胳膊的血管导入,因此能缩短手术后的血管的导入部(切开部)的压迫时间及卧床的时间,能够减轻对患者的负担。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导管由于导管主体的壁厚较薄,因此,能够将将较大的医疗器具插入导管的内腔。因此,从减轻对患者的身体的负担这样的观点出发,适合进行从胳膊的血管将导管插入下肢的血管的治疗等、目标部位的血管的内径比导管的插入部位的血管的内径大这样的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管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管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其具有:形成管状的导管主体的内表面的内层,所述导管主体具有内腔;形成所述导管主体的外表面的外层;埋入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多个加强线,其中,在设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D1、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径为D2、所述导管主体的壁厚为T1、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径向的所述加强线的壁厚为T2、在与所述导管主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周向的所述加强线的有效宽度为W、所述加强线的根数为N时,满足以下的式(1)、式(2)以及式(3),0.050mm≤T1≤0.100mm式(1)T2/T1≥0.25式(2)60000≤(D1·D2·W·N)/(T12·T2)<1000000式(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18 JP 2014-0556581.一种导管,其具有:形成管状的导管主体的内表面的内层,所述导管主体具有内腔;形成所述导管主体的外表面的外层;埋入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多个加强线,其中,在设所述导管主体的内径为D1、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径为D2、所述导管主体的壁厚为T1、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径向的所述加强线的壁厚为T2、在与所述导管主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沿着所述导管主体的周向的所述加强线的有效宽度为W、所述加强线的根数为N时,满足以下的式(1)、式(2)以及式(3),0.050mm≤T1≤0.100mm式(1)T2/T1≥0.25式(2)60000≤(D1·D2·W·N)/(T12·T2)<1000000式(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对于所述导管而言,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径D2为2mm以上且3mm以下,且所述加强线的有效宽度W为0.200mm以上且小于0.6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岳祐八羽室皓太田代纮一郎丸山真理子福冈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