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498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管,在具备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导管中,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在具备导管管体(20)和配置于该导管管体(20)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导管(1)中,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以在导管管体(20)的半径方向且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30)与导管管体(20)之间设置空隙部(35)的方式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的导管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知有如下技术,为了在手术中能够辨认导管的前端位置,而在导管的前端部位具备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导管,其具备:由聚四氟乙烯制芯16和覆盖该聚四氟乙烯制芯16的聚氨酯制的外被18构成的细长的管状主体10;以及粘接在该管状主体10的前端的柔性尖端12,在管状主体10与柔性尖端12连接的部分,设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贵金属制标识器带14(参照第5页右上栏以及图1等)。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医疗用导管管体,其具备:树脂制的内层管;卷绕在内层管的外周的加强材料层;以及包覆内层管及加强材料层的外层管,并与加强材料层接触地配置有X线不透过性的标识器(参照图20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682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3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导管中,存在配置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标识器的部位的刚性比其他部位非常高之类的问题。若详细地说明,则现有的导管的前端部为了容易向体内插通而由具有高柔软性的树脂构成。然而,若由白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配置于导管的前端部,则导致该部分的刚性变高,在配置有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部分和未配置的部分的边界区域产生刚性的间隙。因此,例如在手术者操
作现有的导管来使该导管在体内反复弯曲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应力过度集中于配置有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部分和未配置的部分的边界区域,导管在该边界区域变得容易破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在具备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导管中,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是一种导管,具备:管状体;以及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上述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上述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的方式进行固定。根据该结构,在具备管状体和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导管中,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隙部相对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设置于上述半径方向两侧。根据该结构,除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空隙部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设置于半径方向两侧,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破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或第2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状体的内部具备沿上述管状体的长轴方向配置的加强部件,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固定于上述加强部件的前端。根据该结构,除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或第2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在管状体的内部具备沿管状体的长轴方向配置的加强部件,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固定于加强部件的前端,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位置偏移而可靠地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能够可靠地防止破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隙部形成为,延伸至固定有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的上述加强部件的前端。根据该结构,除了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空隙部形成为沿固定有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加强部件的前端延伸,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破裂。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导管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中:1—导管,10—操作部,20、50、70、90—导管管体,21—导管主体部,22—前端片,24、91—内层,27、57、77—加强部件,28、58、78—加强部,29、59、79、93—前端外层,30、60、80、94—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a、60a、80a—热粘接部,35、65、85、95—空隙部,92—外层。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1所示,导管1具备:手术者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0;以及与操作部10的前端连接的导管管体(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管状体”)20。另外,导管管体20包括:从操作部10延伸设置的导管主体部21;以及位于导管主体部21的
前端侧的前端片22。并且,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附近以及前端片22的前端附近分别呈朝向前端而外径缩小的锥形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导管主体部21构成为多层构造,以导管主体部21的中心轴为基准从半径方向内侧依次由内层24、编织体25、以及外层26构成。内层24构成为具有内腔23的管状,以遍及导管主体21以及前端片22的方式配置。此外,希望内层24由例如滑动阻力小的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构成。另外,内层24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为多层构造。另外,在内层24的外周配置有编织体25。编织体25的前端配置于前端片22内,且位于比内层24的前端更靠基端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层25的外周配置有编织多个线材而成的编织体25,但也可以配置卷绕一个或者多个线材而成的线圈。编织体25由不锈钢、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或者钨线等材料构成。另外,以覆盖内层24以及编织体25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有外层26,外层26的前端构成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在外层26内,与外层26同轴状地配置有由线圈构成的加强部件27。并且,由加强部件27和外层26构成加强层28。此外,加强部件27的前端延伸至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强部件27,使用了线圈,但也可以使用编织多个线材而成的编织体。加强部件27由不锈钢、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或者钨线等材料构成。作为构成外层26的树脂材料,可列举例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或者聚氨酯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氨酯。另外,外层2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为多层构造。前端片22构成为多层构造,以前端片22的中心轴线为基准从半径方向内侧依次包括内层24、编织体25、以及从外层26连续形成的前端外层29。作为构成前端外层29的树脂材料,与外层26相同地可列举例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或者聚氨酯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外层29使用聚氨酯。这样,通过由聚氨酯构成前端片22的主要部分,从而能够防止血管内壁的损伤。另外,为了提高前端片22的辨认性,希望在前端外层29含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钨粉末等。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具备:管状体;以及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上述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上述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的方式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13 JP 2015-026948;2015.12.11 JP 2015-242281.一种导管,具备:管状体;以及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上述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上述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训堀贵行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