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ode structure of a lithium battery. The electrode structure of the lithium battery comprises a collector body, at least one energy living layer and at least one power living layer, wherein the energy living body layer and the power living body layer are formed on the collector body. The energy living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und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conductive particles, and the power living layer comprises a second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und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nductive particles. The first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und and the second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und are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site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wherein the first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und and the second lithium containing compound comprise at least one of nickel, cobalt and manganese. The lithium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thium containing second compounds (lithium iondiffusion coefficient) than the first lithium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thium compounds, the first containing lithium compound unit capacity (specific G capacity) more than second grams of lithium compound with unit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的电极结构
本
技术实现思路
是有关于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能量活物层及功率活物层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油价持续高涨与节能减碳的考虑,电动车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其中包含油电混合车(含插电式)与纯电动车。纯电动车动力系统主要藉由电池模块性质、电源单元控制及马达传输等三大元件组合而成,而其中车用电池为电动车主要核心动力来源。换句话说,一台电动车效能优劣紧系于电池性能的优劣上。目前,锂电池常用于车用电池中,因此,相关业者均致力于研究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与寿命等要求,并致力于降低成本,进而提高车用电池的效能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关于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结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包括由至少一能量活物层及至少一功率活物层构成的多层结构,其中能量活物层的第一含锂化合物搭配功率活物层的第二含锂化合物的高锂离子传输效能的特性,使得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可以进行高功率放电,同时尚可延长锂电池的电极结构的循环寿命。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结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包括一集电体、至少一能量活物层以及至少一功率活物层,能量活物层和功率活物层形成于集电体上。能量活物层包括一第一含锂化合物和多个第一导电粒子,功率活物层包括一第二含锂化合物和多个第二导电粒子。第一含锂化合物和第二含锂化合物为含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第一含锂化合物的组成包括镍、钴及锰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含锂化合物的组成包括镍、钴及锰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含锂化合物的锂离子扩散系数(lithiumiondiffusioncoefficient)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电体;至少一能量活物层形成于该集电体上,包括一第一含锂化合物和多个第一导电粒子;以及至少一功率活物层形成于该能量活物层上,包括一第二含锂化合物和多个第二导电粒子;其中,该第一含锂化合物为锂镍锰钴氧化物,该第二含锂化合物为锰酸锂;其中第二含锂化合物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大于该第一含锂化合物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该第一含锂化合物的单位克电容量大于该第二含锂化合物的单位克电容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0 TW 1011464391.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电体;至少一能量活物层形成于该集电体上,包括一第一含锂化合物和多个第一导电粒子;以及至少一功率活物层形成于该能量活物层上,包括一第二含锂化合物和多个第二导电粒子;其中,该第一含锂化合物为锂镍锰钴氧化物,该第二含锂化合物为锰酸锂;其中第二含锂化合物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大于该第一含锂化合物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该第一含锂化合物的单位克电容量大于该第二含锂化合物的单位克电容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含锂化合物的单位克电容量为大于或等于140毫安培小时/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锂镍锰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NixMnyCozO2,其中0<x<1,0<y<1,0<z<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粒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粒子分别包括气相成长碳管、导电性碳黑、石墨、纳米级导电碳材及乙炔黑的其中之一或任两种以上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粒子相对于该功率活物层具有3~80的重量百分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粒子的比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彬,刘达人,陈振崇,陈立群,曾诗存,温恕恒,杨长荣,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