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67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11:19
密封结构具备:面对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的第一构件、第二构件、配置在燃烧气体流路的外侧的第三构件、在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燃烧气体流路侧形成的耐热覆膜部、以及在比耐热覆膜部靠外侧的位置配置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的接触部。在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沿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耐热覆膜部与对置的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接触部接触而限制所述相对移动。

Sealing structure

The sealing structure has: face of the combustion gas flow path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member and the second member, disposed in the combustion gas flow path of the outside of the third components, in the first end and two end of at least one of the combustion gas flow of heat, roadside film and film covering in Binet hot on the outside of the location in the first end and the two end of the contact part. In the case of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first member and the two member in a near direction, the contact portion is contacted to limit the relative movement in the case of a gap between the heat-resistant film coated portion and the opposing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密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结构。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26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9677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在燃气轮机中,使由压缩机加压后的空气在燃烧器中与燃料混合而产生作为高温的流体的燃烧气体,且将该燃烧气体向交替配设有静叶片及动叶片的涡轮的燃烧气体流路内导入。燃气轮机通过在燃烧气体流路内流通的燃烧气体而使动叶片及转子旋转。由此,燃气轮机将燃烧气体的能量作为旋转能量而输出,并且对压缩机、发电机赋予旋转驱动力。在燃烧器的尾筒与涡轮的第一级静叶片的护罩之间,为了防止因热膨胀引起的接触而设有间隙。在该间隙中,为了防止车室空气向燃烧气体流路内漏出而设有密封构件(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在构成燃气轮机的各部件的暴露于燃烧气体的面上,实施有隔热涂层材料(ThermalBarrierCoating:TBC)作为用于提高耐热性的耐热覆膜部。该隔热涂层材料实施在暴露于燃烧气体而成为高温的区域。隔热涂层材料不仅实施在面对燃烧气体流路的气体通过面,还实施在与气体通过面交叉的侧壁面的燃烧气体流路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167905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这样的燃气轮机中,燃气轮机稳态运转的状态与燃气轮机停止的状态相比,尾筒、动叶片、静叶片及壳体等构成燃气轮机的构件的温度变高。在燃气轮机的起动时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因构成燃气轮机的构件的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热延伸差。因此,在燃气轮机从停止的状态到变成稳态运转的状态的期间,各构件间的余隙根据燃气轮机的运转状况而发生变动。因此,相邻的部件彼此的余隙因热延伸差而变窄,可能使对置的侧壁面彼此相互接触,从而产生隔热涂层材料剥离等现象而使耐热覆膜部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相邻的构件彼此接触也能够避免耐热覆膜部损伤的密封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密封结构具备:第一构件,其面对在转子轴的周围形成的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第二构件,其与所述第一构件相邻,且面对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第三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对置的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面之间,配置在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卡合;耐热覆膜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燃烧气体流路侧;以及接触部,其在相对于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比所述耐热覆膜部靠外侧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沿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耐热覆膜部对置的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和所述耐热覆膜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直接地接触、或者经由所述第三构件而间接地接触来限制所述相对移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接触之前,接触部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接触、或经由第三构件而与至少一方的未形成有耐热覆膜部的构件接触。因此,能够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使得相比较于接触部与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直接地接触、或经由第三构件而间接地接触的位置,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不会进一步接近。由此,能够防止第一构件的形成有耐热覆膜部的第一端面与和第一构件相邻的第二构件的形成有耐热覆膜部的第二端面接触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密封结构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构件为燃烧器,所述第二构件为相对于所述燃烧器而配置在转子轴向下游侧的静叶片,所述第三构件为配置在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外侧的密封构件。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构件为燃烧器,第二构件为在转子轴向下游侧与燃烧器相邻的静叶片,第三构件为在燃烧器与静叶片之间配置的密封构件。由此,可容易地适用能够对燃烧器的出口附近的耐热覆膜部进行保护的密封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密封结构中,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密封构件具备:冷却流路,其相对于所述静叶片的朝向转子轴向上游侧的前缘部,形成在包括所述前缘部的转子轴向上游侧的位置在内的以所述转子轴为基准的周向的一定的区域;以及第三端面,其形成有在所述周向上设有多个且将在所述冷却流路中流动的冷却空气排出的开口。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前缘部附近的密封构件进行有效地冷却,该前缘部附近因燃烧气体而容易成为高温,该燃烧气体是因流入到燃烧气体流路中的燃烧气体碰撞而被卷入的燃烧气体。具体而言,由于燃烧气体与前缘部碰撞,因此前缘部的转子轴向上游侧的部分与周向的其他部分相比成为更高温。因此,通过在前缘部的转子轴向上游侧的密封构件中设置具备开口的冷却流路,能够向成为更高温的部分有效地供给冷却空气而对密封构件进行冷却。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为了冷却密封构件而在冷却流路中流通的冷却空气的流量。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密封结构中,在第三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密封构件具备间隙形成部,其从所述第三端面向转子轴向下游侧突出,且形成有朝向转子轴向下游侧的面即第四端面。根据这样的结构,间隙形成部从第三端面向转子轴向下游侧突出。因此,不会使将冷却空气排出的开口闭塞,密封构件被稳定地冷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密封结构中,在第四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静叶片的朝向转子轴向上游侧的所述第二端面的接触部对置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配置有开口的第三端面与在转子轴向下游侧对置的静叶片侧的侧端面之间的间隔变窄,侧端面的接触部在开口闭塞之前也与第四端面接触。由此,能够稳定地确保开口的前方的空间,即使端面与侧端面之间的间隔变窄,也能够使必要的冷却空气稳定地从开口持续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密封结构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是以所述转子轴为基准而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环,所述第三构件是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分割环彼此之间的密封板。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为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环,第三构件为配置在相邻的分割环彼此之间的密封板。由此,可容易地适用能够在周向上相邻的一对分割环之间保护耐热覆膜部的密封结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密封结构,在接触部处能够防止相邻的部件的对置的面的接触,能够防止耐热覆膜部损伤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轴向下游侧观察到的密封构件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密封构件的开口的位置进行说明的简图。图6是对图4中的VI-VI截面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7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环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燃气轮机1具备对外部空气进行压缩而生成压缩空气A的压缩机10、使燃料与压缩空气A混合并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G的多个燃烧器20、以及由燃烧气体G驱动的涡轮30。涡轮30具备壳体31和在该壳体31内以转子轴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涡轮转子33。该涡轮转子33例如与通过该涡轮转子33的旋转而发电的发电机(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密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具备:第一构件,其面对在转子轴的周围形成的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第二构件,其与所述第一构件相邻,且面对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第三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对置的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面之间,配置在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卡合;耐热覆膜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燃烧气体流路侧;以及接触部,其在相对于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比所述耐热覆膜部靠外侧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沿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耐热覆膜部对置的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和所述耐热覆膜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直接地接触、或者经由所述第三构件而间接地接触来限制所述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6 JP 2014-1967711.一种密封结构,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具备:第一构件,其面对在转子轴的周围形成的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第二构件,其与所述第一构件相邻,且面对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配置;第三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对置的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面之间,配置在所述燃烧气体流路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卡合;耐热覆膜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燃烧气体流路侧;以及接触部,其在相对于所述燃烧气体流路而比所述耐热覆膜部靠外侧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沿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与所述耐热覆膜部对置的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和所述耐热覆膜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直接地接触、或者经由所述第三构件而间接地接触来限制所述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隆博桥本真也谷口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