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叶轮、混流风机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920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流叶轮、具有该混流叶轮的混流风机及具有该混流风机的吸尘器,其中,混流叶轮包括轮毂和导风叶,所述轮毂具有正面和反面,所述导风叶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导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其中,至少两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减小了流体进入混流叶轮的阻力,提高了混流风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流叶轮、混流风机及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风机及其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混流叶轮、混流风机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风机一般依据叶轮的气流方向可分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以及混流风机,其中,轴流风机的气流方向以基本平行于风机轴线方向流动;离心风机的气流从叶轮的轴向进入,经改变方向后从叶轮的径向排出;混流风机是介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产品,它结合了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的优点,具有较高的输送效率、较宽的压力范围,混流风机的流体轴向进入叶轮,并通过叶轮以一倾斜角偏转,使得从叶轮流出的气体既有轴向分量,也有径向分量。然而,现有的混流风机,由于流体从轴向进入叶轮后,由于相邻的两叶片内端间距较小,导致流体进入后,阻力较大,进而混流风机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混流叶轮,旨在提高混流风机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混流叶轮,包括:轮毂,具有正面和反面;导风叶,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导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及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均在所述轮毂的周向上呈均匀分布。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叶片与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周向上呈交替设置。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为d1,多个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的中心间距为d2,d1/d2∈[0.2,0.95]。优选的,d1/d2∈[0.7,0.9]。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为L2,L1/L2∈[0.6,0.7]。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为奇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混流风机,所述混流风机包括混流叶轮,所述混流叶轮包括轮毂和导风叶,所述轮毂具有正面和反面;所述导风叶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导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混流风机,所述混流风机包括混流叶轮,所述混流叶轮包括轮毂和导风叶,所述轮毂具有正面和反面;所述导风叶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导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叶片的内端相对于第二叶片的内端更靠近轮毂中心设置,使得相间隔的两第一叶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第一叶片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加了流体入口宽度,减小了流体进入的阻力,提高了混流风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混流叶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混流叶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混流叶轮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混流叶轮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混流叶轮沿M-M线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叶轮11轮毂110安装孔11a正面11b反面12导风叶12a第一叶片12b第二叶片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混流叶轮,设置有该混流叶轮的混流风机,以及具有该混流风机的吸尘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混流叶轮10包括轮毂11和导风叶12,其中,所述轮毂11具有正面11a和反面11b;所述导风叶12安装于所述正面11a,所述导风叶12包括多个第一叶片12a和多个第二叶片12b,其中,至少两所述第一叶片12a之间设置有第二叶片12b(也就是:两所述第一叶片12a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叶片12b;或者,两所述第二叶片12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一叶片12a)。其中,所述第二叶片12b的内端与所述轮毂11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12a与所述轮毂11中心的间距。定义正面11a朝上,反面11b朝下,所述正面11a的中部局部隆起,而使所述轮毂11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呈渐缩设置,也即所述正面自其边缘朝向中心呈渐凸设置。混流叶轮10的中部设置有一安装孔110,该安装孔110供电机轴安装。在此,该安装孔110位于上述隆起部的中心位置,该安装孔110可以将所述轮毂11贯穿,也可以不贯穿。轮毂11整体自下向上大致呈锥形,并且,所述正面11a呈凹弧面设置(参照图5)。导风叶12沿所述轮毂11的周向间隔排布于所述正面11a。在此,第一叶片12a与第二叶片12b在所述正面11a的排布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每两个第一叶片12a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叶片12b,例如,两个第一叶片12a之间设置1个,2个或3个第二叶片12b。如此,当叶轮10转动时,流体(例如空气,为了方便表述,下述以气流为例)自该轮毂11的轴向流入两第一叶片12a之间,在此,第一叶片12a的内端与轮毂11中心的间距小于第二叶片12b的内端与轮毂11中心的间距,所以,两第一叶片12a内端之间的间距较大,气流进入后,受到的阻力相对降低,出风量也就相应增大了;另外,由于第二叶片12b对进入两第一叶片12a之间的气流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气流进入后,形成紊流的概率降低,流体的流速耗损较少。第二种是:每两个第二叶片12b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叶片12a,例如两个第二叶片12b之间设置1个、2个或3个第二叶片12b。也就是不必每两个第一叶片12a之间都设置第二叶片12b。当气流沿轴向吸入相邻两第一叶片12a之间时,部分气流受到的阻力相对降低,对出风量的增大也有贡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叶片12a与第二叶片12b的长度在此不作限制,第一叶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流叶轮、混流风机及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流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具有正面和反面,所述正面自其边缘朝向中心呈渐凸设置;导风叶,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导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具有正面和反面,所述正面自其边缘朝向中心呈渐凸设置;导风叶,安装于所述正面,所述导风叶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内端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轮毂中心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及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均在所述轮毂的周向上呈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叶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叶片与多个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呈交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婷婷冯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