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弹簧上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8239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5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弹簧上顶系统,是在地面凹设一装设坑,在该装设坑顶的左右两侧横跨设有两顶板,对应两顶板下方的位置,在装设坑底设有两加力装置,各加力装置设有一千斤顶,在各千斤顶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在该装设坑的周围设有一车架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是将汽车停泊在地面,使汽车左侧与右侧分别连接在同一弹簧的车轮碾压在两顶板上,利用车架固定装置固定汽车的车架高度,以千斤顶分别将顶板与车轮上顶,过程中能以压力传感器读取到弹簧所承受的压力,达到压缩汽车各弹簧的同时获得各弹簧受力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辅助标定弹簧参数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弹簧上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车架,是通过弹簧支承在车轮上,但每个弹簧的刚度都不相同。虽然目前有测量汽车车架上每个弹簧的变形量的手段,例如TW专利申请第104200912号“汽车载重计量装置”专利所述的位移传感器或位移传感模组,是量测弹簧线性变形量的手段,但由于缺乏向车架上的弹簧施力的装置,因此仍不能用于标定出各弹簧受力、变形关系的用途。实际上,汽车车架上的载重若位置不同,对车架下面的各个弹簧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只有每个弹簧的受力、变形的关系都知道,才能根据各个弹簧的位移加总计算出相应的载重来。要指出,每个车轮对应的弹簧的弹簧常数并非总是常数,它在不同的变形阶段,可能也是不同的,比如有时一个轮子的弹簧是由两个弹簧重迭起来组成的,轻载时,一个弹簧受力,重载时,两个弹簧同时受力,这对于测量整车的每个弹簧的受力、变形关系是个重大挑战。如前所述,目前虽有测量弹簧线性变形量的手段,但却没有能够在弹簧组装在汽车上时,对各别汽车弹簧压缩同时测得施力的标准装置,因此无法获得弹簧受压缩时对应的施力数值,进而配合弹簧变形量来标定、绘制出汽车各个弹簧的受力、变形曲线。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目前没有一种能在压缩汽车弹簧同时测得施力的标准装置,因此无法配合弹簧变形的量测结果标定各弹簧的参数。为此,本技术利用上顶轮子与固定车架的装置,达到压缩车架弹簧同时得到施力数值的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包括:一地面,在所述地面凹设一装设坑,所述装设坑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坑,在所述装设坑顶的左右位置横跨设有两顶板;两加力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装设坑内的左右两侧,各所述加力装置在所述装设坑底设有一坑底座,在各所述坑底座的中间设有一千斤顶轨道,在各所述千斤顶轨道上滑动设有一千斤顶滑块,在各所述千斤顶滑块的中间横向贯穿一驱动螺孔,对应各所述千斤顶轨道的左右两侧,在各所述坑底座上结合两底螺杆座,在各所述底螺杆座嵌设一底螺杆轴承,在两所述底螺杆轴承之间穿置一底螺杆,各所述底螺杆螺穿各驱动螺孔,在各所述坑底座上结合一变速器,各所述变速器连结各所述底螺杆,在各所述变速器结合并连结一马达,在各所述千斤顶滑块上固定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连接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车架固定装置,所述车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地面并位于所述装设坑的周围。较佳的,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是油压传感器并通过一加压油管与各所述千斤顶连接。较佳的,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是荷重元并连接在各所述千斤顶的顶端。进一步,所述车架固定装置是在所述地面上结合一龙门吊框架,所述龙门吊框架横跨所述装设坑的上方,所述龙门吊框架的顶部设有一顶梁,在所述顶梁的底部以能够左右移动的形态结合一可移动压头支架,在所述可移动压头支架的左右两侧结合两竖直设置的直线伸缩装置,在各所述直线伸缩装置的底端结合一压头。进一步,在所述地面的表面形成一平面,所述车架固定装置包括四个拉力固定支架,各所述拉力固定支架设有一底座,在各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吸引构造,以各所述吸引构造将底座吸引固定在所述平面上,在各所述底座的顶部结合一螺杆升降机,在各所述螺杆升降机螺合一竖直的升降螺杆,在各所述底座内固设一减速器,各所述减速器与各所述螺杆升降机连结,在各所述减速器结合一马达,以各所述马达带动各所述减速器驱动各所述升降螺杆旋转而升降,在各所述升降螺杆的顶端结合一升降平台,在各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夹紧头,在所述各夹紧头的顶面朝上伸设一止挡块,并在各所述夹紧头的顶面以可朝所述止挡块进退的方式滑动设有一滑块,在各所述滑块朝向各所述止挡块一侧的底部内凹形成一车架槽钢下缘嵌槽。更进一步,在各所述升降螺杆的顶端设有一转盘,在各所述升降平台内形成一转盘槽,又在各所述转盘槽的中心朝下穿设一轴孔,各所述升降螺杆的顶端向上穿过各所述轴孔而将各所述转盘以自转的形态设置在各所述转盘槽内。更进一步,在各所述升降平台的相反两侧枢接两分别向上并向内延伸的卡紧抓钩,在各所述卡紧抓钩的末端朝下凸设一钩爪,各所述夹紧头的中间形成一颈部,各所述颈部位于两所述卡紧抓钩的末端之间,在各所述夹紧头的底部朝向相反两侧延伸两凸板,在两所述凸板的顶面分别凹设一钩槽,两所述卡紧抓钩的两钩爪嵌入两所述钩槽,且各所述夹紧头的底面与各所述升降平台之间的间隙大于各所述钩槽的深度,当各所述夹紧头被上拉时是通过两所述卡紧抓钩而与各所述升降平台结合固定。进一步,在所述地面位于所述装设坑的前后两侧设有一下凹的轨道坑,所述车架固定装置在所述轨道坑底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结合四个双座标移动平台,各所述双座标移动平台是在所述轨道坑底固定一纵向燕尾导轨,在各所述纵向燕尾导轨上以前后滑动的形态结合一纵向移动平台,在各所述纵向移动平台上设有一横向燕尾导轨,于各所述横向燕尾导轨上结合一横向移动平台;所述车架固定装置包括四个拉力固定支架,各所述拉力固定支架在各横向移动平台上固定一底座,在各底座的顶部结合一螺杆升降机,在所述各螺杆升降机螺合一竖直的升降螺杆,在各所述底座内固设一减速器,各所述减速器与各所述螺杆升降机连结,在各所述减速器结合一马达,以各所述马达带动各所述减速器驱动各所述升降螺杆升降,在各所述升降螺杆的顶端结合一升降平台,在各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夹紧头,在各所述夹紧头的顶面朝上伸设一止挡块,并在各所述夹紧头的顶面以可朝所述止挡块进退的方式滑动设有一滑块,在各滑块朝向各止挡块一侧的底部内凹形成一车架槽钢下缘嵌槽。进一步,在所述地面位于所述装设坑的前后两侧设有一下凹的轨道坑,所述车架固定装置在所述轨道坑底以矩阵的排列方式结合四个双座标移动平台,各所述双座标移动平台是在所述轨道坑底固定一纵向燕尾导轨,在各所述纵向燕尾导轨上以前后滑动的形态结合一纵向移动平台,在各所述纵向移动平台上设有一横向燕尾导轨,于各所述横向燕尾导轨上结合一横向移动平台,在各所述横向移动平台上结合一枢接座,在各所述枢接座枢接一下螺杆,各所述下螺杆螺合一内螺纹杆,在各所述内螺纹杆的顶部螺合一上螺杆,在各所述上螺杆的顶端结合一构钢勾。进一步,在所述装设坑后方中间的地面上结合一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是卷扬机并向外延伸一钢索,在所述钢索的外端结合一挂勾。使用本技术时,由于不同的汽车有不同的左右车轮间距,为了配合汽车左右两车轮辗压的位置,需要先调整两顶板横跨设置在该装设坑顶端左右两侧的位置,使汽车开至该装设坑上时,两顶板能被汽车左右两车轮同时碾压,为了使两加力装置的千斤顶在上顶时能确实顶起各顶板以及车轮,接着利用各加力装置的马达驱动各变速器带动底螺杆旋转,带动各千斤顶滑块以及千斤顶左右滑动,将各千斤顶移动至各顶板的正下方。本技术使用时,是先将汽车开动至该装设坑上方,使相同前后位置的两侧车轮碾压在两顶板上,以该车架固定装置固定住汽车的车架、车架平板的高低位置,避免两千斤顶上顶车轮的过程中使汽车的车架上移,接着使两千斤顶将顶板上顶,分别压缩汽车两侧的弹簧,并在过程中以压力传感器测得各千斤顶的上顶力量。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能在弹簧安装在汽车之后,对汽车上的弹簧施力进行压缩,在此同时还能测得压缩弹簧时的施力,得出弹簧被压缩时各阶段的受力。由上述本技术发挥的功效,配合现有可量测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弹簧上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地面,在所述地面凹设一装设坑,所述装设坑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坑,在所述装设坑顶的左右位置横跨设有两顶板;两加力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装设坑内的左右两侧,各所述加力装置在所述装设坑底设有一坑底座,在各所述坑底座的中间设有一千斤顶轨道,在各所述千斤顶轨道上滑动设有一千斤顶滑块,在各所述千斤顶滑块的中间横向贯穿一驱动螺孔,对应各所述千斤顶轨道的左右两侧,在各所述坑底座上结合两底螺杆座,在各所述底螺杆座嵌设一底螺杆轴承,在两所述底螺杆轴承之间穿置一底螺杆,各所述底螺杆螺穿各驱动螺孔,在各所述坑底座上结合一变速器,各所述变速器连结各所述底螺杆,在各所述变速器结合并连结一马达,在各所述千斤顶滑块上固定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连接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车架固定装置,所述车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地面并位于所述装设坑的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地面,在所述地面凹设一装设坑,所述装设坑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坑,在所述装设坑顶的左右位置横跨设有两顶板;两加力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装设坑内的左右两侧,各所述加力装置在所述装设坑底设有一坑底座,在各所述坑底座的中间设有一千斤顶轨道,在各所述千斤顶轨道上滑动设有一千斤顶滑块,在各所述千斤顶滑块的中间横向贯穿一驱动螺孔,对应各所述千斤顶轨道的左右两侧,在各所述坑底座上结合两底螺杆座,在各所述底螺杆座嵌设一底螺杆轴承,在两所述底螺杆轴承之间穿置一底螺杆,各所述底螺杆螺穿各驱动螺孔,在各所述坑底座上结合一变速器,各所述变速器连结各所述底螺杆,在各所述变速器结合并连结一马达,在各所述千斤顶滑块上固定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连接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车架固定装置,所述车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地面并位于所述装设坑的周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是油压传感器并通过一加压油管与各所述千斤顶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是荷重元并连接在各所述千斤顶的顶端。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固定装置是在所述地面上结合一龙门吊框架,所述龙门吊框架横跨所述装设坑的上方,所述龙门吊框架的顶部设有一顶梁,在所述顶梁的底部以能够左右移动的形态结合一可移动压头支架,在所述可移动压头支架的左右两侧结合两竖直设置的直线伸缩装置,在各所述直线伸缩装置的底端结合一压头。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面的表面形成一平面,所述车架固定装置包括四个拉力固定支架,各所述拉力固定支架设有一底座,在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吸引构造,以各所述吸引构造将底座吸引固定在所述平面上,在各所述底座的顶部结合一螺杆升降机,在各所述螺杆升降机螺合一竖直的升降螺杆,在各所述底座内固设一减速器,各所述减速器与各所述螺杆升降机连结,在各所述减速器结合一马达,以各所述马达带动各所述减速器驱动各所述升降螺杆旋转而升降,在各所述升降螺杆的顶端结合一升降平台,在各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一夹紧头,在所述各夹紧头的顶面朝上伸设一止挡块,并在各所述夹紧头的顶面以可朝所述止挡块进退的方式滑动设有一滑块,在各所述滑块朝向各所述止挡块一侧的底部内凹形成一车架槽钢下缘嵌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弹簧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升降螺杆的顶端设有一转盘,在各所述升降平台内形成一转盘槽,又在各所述转盘槽的中心朝下穿设一轴孔,各所述升降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孟飙
申请(专利权)人:金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