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005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芯棒,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体、上模冲头和上模腔,所述上模体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上模冲头,所述上模冲头内侧壁设有上模腔,所述中模包括中模体,所述中模体内侧壁设有中模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内侧壁均活动连接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体和下模冲头围成下模腔,所述下模体内部设有芯棒,所述上模冲头的底部和下模冲头的顶部均设有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采用了R角同圆弧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避免了R角尖锋和弧度高度不好控制的缺陷,也避免了圆弧面造成模具容易损坏,脱模不容易,造成产品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
,具体为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机械化生产代替人工,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小磁环自动化穿线就是其中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但此种生产模式对磁芯的倒角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磁芯的倒角弧度要大且圆滑,符合自动化穿线机的要求,而现有的模具压制出的产品容易刮线和断线,且模具的损坏率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芯棒,所述上模的垂直下方设有中模,所述中模的垂直下方设有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体、上模冲头和上模腔,所述上模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上模冲头,所述上模冲头内侧壁设有上模腔,所述中模包括中模体,所述中模体内侧壁设有中模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冲头内侧壁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体内部设有芯棒,所述芯棒可插入中模腔和下模腔内,所述上模冲头的底部和下模冲头的顶部均设有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优选的,所述上模体的底部设有凹槽,且中模体的顶部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限位顶。优选的,所述上模冲头底部的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和下模冲头顶部的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的凹形面曲率相等。优选的,所述上模冲头外周的外径等于中模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芯棒的外径等于下模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芯棒的外径等于上模腔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采用了R角与圆弧相结合的技术,避免了R角尖锋和弧度高度不好控制的缺陷和圆弧面造成模具容易损坏,脱模不容易,造成产品的缺陷,达到脱模容易,模具不容易损坏,倒角圆滑,不容易产生毛刺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压制的样品毛坯示意图;图5为现有C角技术压制的样品毛坯示意图;图6为现有R角技术压制的样品毛坯示意图。图中:1上模、11上模体、12上模冲头、13上模腔、14凹槽、2中模、21中模体、22中模腔、23限位顶、3下模、31下模体、32下模冲头、33下模腔、4芯棒、5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1R角、52圆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和芯棒4,所述上模1的垂直下方设有中模2,所述中模2的垂直下方设有下模3,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体11、上模冲头12和上模腔13,所述上模体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上模冲头12,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任何一种滑动连接方式或结构均可实施本方案,所述上模冲头12内侧壁设有上模腔13,所述中模2包括中模体21,所述中模体21内侧壁设有中模腔22,所述下模3包括下模体31,所述下模体3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下模冲头32,所述下模冲头32内侧壁设有下模腔33,下模腔33的直径与上模腔13相同,所述下模体31内部设有芯棒4,所述芯棒4可插入中模腔22和下模腔33内,芯棒4的外径与上模腔13和下模腔33的相同,这样在芯棒4在下模腔33和中模腔22内运动时不会因其与下模3和中模体21之间存在间隙而造成磁粉而落入其中,所述上模冲头12的底部和下模冲头32的顶部均设有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具体而言,所述上模体11的底部设有凹槽14,且中模体21的顶部设有与凹槽14相配合的限位顶23,限位顶23抵入凹槽14内时,使得上模体11相对滑动插入中模腔22内。具体而言,所述上模冲头12底部的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和下模冲头32顶部的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的凹形面曲率相等,使成型后的模具上下端形状规格一致。具体而言,所述上模冲头12外周的外径等于中模腔22的直径,保证上模冲头12能流畅进入中模腔22内,且不会存在间隙而造成磁粉溢出。具体而言,所述芯棒4的外径等于下模腔33的直径,使芯棒4在下模腔33和中模腔22内运动时不会因其与下模3和中模体21之间存在间隙而造成磁粉而落入其中。具体而言,所述芯棒4的外径等于上模腔13的直径,使芯棒4在下模腔33和中模腔22内运动时不会因其与下模3和中模体21之间存在间隙而造成磁粉而落入其中。工作原理:本技术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和芯棒4,将压制模具的中模2内装满磁粉后,通过凹槽14将上模体11卡合在中模体21上,中模体21的顶部设有与凹槽14相配合的限位顶22,中模腔22的直径大于上模腔13,保持下模体31的位置固定,将芯棒4从该磁粉的下端面向上模腔13内推动直至磁粉的中部出现一空缺,与此同时,可以在上模体11的内侧面设置滑槽,在上模冲头12的外侧面设置与滑槽配合的滑条,向下滑动上模冲头12通过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向下压留在中模内的部分磁粉,该部分磁粉的下端面受到下模冲头32的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的挤压而使得其被充分压紧,待成型后,移走上模体11,将成型产品挤出模具。本技术的压制模具采用了R角51同圆弧52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避免了R角51尖锋和弧度高度不好控制的缺陷,也避免了圆弧面造成模具容易损坏,脱模不容易,造成产品缺陷。而且采用R角51与圆弧52结合的方式,脱模容易,模具不容易损坏,倒角圆滑,不容易产生毛刺。传统的C角方式,倒角尖锐,不适合小磁环自动穿线,容易刮线。传统的R角方式,同样的弧高弧度显得很小,需要加大2倍以上,才能同本技术的设计类似,这样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造成合格率下降。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和芯棒(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垂直下方设有中模(2),所述中模(2)的垂直下方设有下模(3),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体(11)、上模冲头(12)和上模腔(13),所述上模体(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上模冲头(12),所述上模冲头(12)内侧壁设有上模腔(13),所述中模(2)包括中模体(21),所述中模体(21)内侧壁设有中模腔(22),所述下模(3)包括下模体(31),所述下模体(3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下模冲头(32),所述下模冲头(32)内侧壁设有下模腔(22),所述下模体(31)内部设有芯棒(4),所述芯棒(4)可插入中模腔(22)和下模腔(33)内,所述上模冲头(12)的底部和下模冲头(32)的顶部均设有R角同圆弧结合凹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角同圆弧结合的磁芯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和芯棒(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垂直下方设有中模(2),所述中模(2)的垂直下方设有下模(3),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体(11)、上模冲头(12)和上模腔(13),所述上模体(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上模冲头(12),所述上模冲头(12)内侧壁设有上模腔(13),所述中模(2)包括中模体(21),所述中模体(21)内侧壁设有中模腔(22),所述下模(3)包括下模体(31),所述下模体(3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下模冲头(32),所述下模冲头(32)内侧壁设有下模腔(22),所述下模体(31)内部设有芯棒(4),所述芯棒(4)可插入中模腔(22)和下模腔(33)内,所述上模冲头(12)的底部和下模冲头(32)的顶部均设有R角同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辉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迪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