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Fe(Ⅱ)-Nd(Ⅲ)六螺旋纳米管状化合物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258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Fe(Ⅱ)-Nd(Ⅲ)六螺旋纳米管状聚合物和制备方法。该化合物有如下化学式:[Nd(PDA)↓[3]Fe↓[1.5](H↓[2]O)↓[3]].2.5H↓[2]O,其中PDA=2,6-吡啶二羧酸配体。选用2,6-吡啶二酸配体,通过水热合成,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保护了二价铁不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首次实现了把高自旋Fe↑[2+]和稀土离子共同植入到纳米管状三维聚合物中,该聚合物热稳定性高,拥有较高的C↓[6]对称性和呈现有趣的六螺旋结构。该聚合物热稳定性高,在催化、吸附与分离、磁性材料、发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Fe(II)-Nd(III)六螺旋纳米管状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它是基于高自旋Fe(II)-Nd(III)异金属六螺旋纳米管状聚合物的制备。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保护了二价铁不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从而首次实现了把高自旋Fe2+和稀土离子共同植入到六螺旋的纳米管状三维聚合物中,该聚合物热稳定性高,在催化、吸附与分离、磁性材料、发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介绍
稀土离子的4f轨道属于内层轨道,受屏蔽效应的影响,4f轨道上填充电子的变化在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中带来的影响是很小的,这造成了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但是这种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并不能掩盖这些元素在光谱学和应用上的个性。相反,正是这些f电子数目的不同使得稀土元素在光学、电学、磁学以及其他领域呈现出多彩的变化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稀土发光配合物在分析化学,特别是痕量分析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繁荣,稀土发光配合物在生物学上的应用也得到重视。例如可以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用于检测对稀土离子而言是光敏离子的离子浓度。理论上,不同金属组合到同一配位聚合物体系中,不仅最终产物的拓扑结构变幻无穷,而且其光、电、磁性质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Fe(Ⅱ)-Nd(Ⅲ)六螺旋纳米管状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下述化学式的化合物:[Nd(PDA)↓[3]Fe↓[1.5](H↓[2]O)↓[3]].2.5H↓[2]O,其中PDA=2,6-吡啶二酸配体;该聚合物的分解温度为4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鹏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