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骑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926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鞍骑型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数、以简单的构造防止雨水或尘埃向排气口侵入的鞍骑型车辆。鞍骑型车辆(1)包括:动力单元(50),具有曲轴箱(80)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曲轴箱(80)的曲轴箱罩(100);以及中央支架(110),可回转地设置于该动力单元(50)的下部,获得立起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曲轴箱罩(100)的底面,设有对冷却V带式无级变速器(90)的冷却风进行排气的排气口(102),排气口(102)配置为由收纳状态的中央支架(110)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骑型车辆,特别是涉及包括由V带式无级变速器构成的动力单元的鞍骑型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具备包括收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曲轴箱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曲轴箱的曲轴箱罩的动力单元的鞍骑型车辆为人们所公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从曲轴箱罩的前方的空气吸入口导入外部空气、进行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的冷却机构的构造。在曲轴箱内,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朝相同方向旋转,作用驱使曲轴箱的下半部的空气朝后方流动。通过该空气的流动冷却V带式无级变速器。并且,到达最后部的空气从曲轴箱的后部的排气口排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514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鞍骑型车辆中,为使得雨水或尘埃不侵入变速器室的内部,在曲轴箱罩设置从排气口朝上方延伸的肋。但是,若设置这样的肋,则曲轴箱罩会大型化。又,作为其他的对策,可以考虑在排气口的下部设置防止雨水或尘埃侵入的盖部件,或将排气通道设为迷宫构造,但是,存在部件数增加及制造难度变大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数、能以简单的构造防止雨水或尘埃等异物向排气口侵入的鞍骑型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骑型车辆,包括:动力单元,具有收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曲轴箱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曲轴箱的曲轴箱罩;以及中央支架,可回转地设置于该动力单元的下部,获得立起状态和收纳状态;在上述曲轴箱罩的底面,设有对冷却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进行排气的排气口;上述排气口配置为由上述收纳状态的上述中央支架覆盖。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鞍骑型车辆中:上述中央支架具有左右一对的足部和从一方的上述足部朝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踏脚部;在一方的上述足部和上述踏脚部之间形成肋;上述排气口配置为由上述收纳状态的上述中央支架的上述踏脚部和上述肋覆盖。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鞍骑型车辆中:在上述曲轴箱罩形成将上述冷却风导向到上述排气口的排气导向部;该排气导向部的上部侧的面积比下部侧的面积小。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鞍骑型车辆中:在上述中央支架的安装支持部,在上述立起状态中的前方侧,配设有增强部件,同时,在后方侧且与该增强部件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配设有连接左右的上述足部的横梁部件;在上述增强部件和上述横梁部件,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形成凹部。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鞍骑型车辆中:上述横梁部件由板材形成,具有截面大致U字形状,使得在上述立起状态时向前方开放。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排气口配置为由收纳状态的中央支架覆盖,因此,在雨水或尘埃易于进入排气口的行驶时,能防止雨水或尘埃向排气口的侵入。又,通过使用鞍骑型车辆本来具备的中央支架,以不增加部件数的简单的构造能防止雨水或尘埃向排气口的侵入。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排气口配置为由收纳状态的中央支架的踏脚部和肋覆盖,因此,能不改变中央支架的左右一对的足部的形状、仅通过踏脚部和肋的形状变更与排气口的位置及大小对应。因此,提高排气口的配置的自由度。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排气导向部成为上部侧的面积比下部侧的面积小,因此,即使雨水或尘埃从排气口侵入,也能防止雨水或尘埃进入至曲轴箱内部。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中央支架的安装支持部,在立起状态中的前方侧配设有增强部件,同时,在后方侧且与增强部件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配设有连接左右的上述足部的横梁部件,因此,能提高中央支架的安装支持部的刚性。又,横梁部件通过增强部件防护其不受来自前方的异物等的伤害。再有,在增强部件和横梁部件,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形成凹部,因此,能避免在中央支架的收纳状态中与后轮的接触,朝更后方的中央支架的配置成为可能。因此,能不使得中央支架大型化地扩展曲轴箱的保护区域,提高排气口的配置的自由度。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横梁部件由板材形成,构成为具有截面大致U字形状,因此,能提高安装支持部的刚性。又,在中央支架的收纳状态中,截面大致U字形状向下方开放,因此,在行驶时,积存的雨水或尘埃能自然地落下除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的左侧面图。图2是从下侧看排气口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从前侧看中央支架的正面图。图4是中央支架的安装支持部的放大图。图5是中央支架的安装支持部的截面图。图6是从斜前方看由收纳状态的中央支架覆盖的排气口的立体图。图7是从下方看由收纳状态的中央支架覆盖的排气口的底面图。图中符号意义如下:1-鞍骑型车辆(saddleridingtypevehicle)50-动力单元70-内燃机80-曲轴箱90-V带式无级变速器100-曲轴箱罩102-排气口103-排气导向部110-中央支架114-脚部116-踏脚部118-肋120-加强部件120a-凹部130-横梁部件130a-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附图设为朝符号的方向看,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按照从驾驶员所看到的方向记载,又,在附图中,以Fr表示车辆前方,以Rr表示车辆后方,以L表示车辆左侧,以R表示车辆右侧,以U表示车辆上方,以D表示车辆下方。图1是表示鞍骑型车辆1的整体的左侧面图。鞍骑型车辆1成为在形成车辆骨架的框架保持各种部件、其外侧以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覆盖的构造。首先,说明框架构造及罩。如图1所示,车体框架2包括前管10,从该前管10大致朝下方延伸的同时在下端朝后方延伸的下行框架11,以及从该下行框架11的后端进一步朝后方斜上方延伸的左右的后方框架12。在设置于车体框架2的前端的前管10,旋转自如地安装转向轴3,在该转向轴3的下端安装前叉17,在该前叉17的下端安装前轮FW。再有,在转向轴3的上端一体地设有把手柱4,在该把手柱4的上端安装把手26。又,在后方框架12的上升部下端,动力单元50的前部通过连杆部件13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架,同时,动力单元50的后部通过后部减震单元19安装于后方框架12的后端。在左右的后方框架12之间设有行李箱60。在该行李箱60的上部安装有乘车座席55。如图1所示,在车体前部,前管10的前方用前罩20覆盖,在该前罩20的侧部下方,前侧罩30沿前罩20的下缘配置于前管10的侧方,同时,使得前轮FW的后方且侧方朝垂下方向延伸。再有,设有覆盖前轮FW的上方的前挡泥板44和覆盖把手26的把手罩25。又,鞍骑型车辆1在前罩20的后部安装前内罩40,驾驶者放脚的踏脚板42的侧部用侧罩43覆盖,再有,侧罩43的下方用下罩46覆盖。又,乘车座席55的下方周围用车体罩51及车体侧罩52覆盖。又,构成为用后挡泥板45覆盖连接于动力单元50的后端的后轮RW的上方。下面,关于鞍骑型车辆1的动力单元5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动力单元50的内燃机70和曲轴箱80构成为一体。内燃机70搭载用于一般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冷式单缸四冲程发动机,省略详细说明。曲轴箱80的开口部用树脂制的曲轴箱罩100覆盖,在内部区划作为收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干式的变速器室。在曲轴箱80内的车辆前方侧,向左右地配置有作为内燃机70的输出轴的曲轴。V带卷装于与曲轴一体旋转的驱动带轮,根据公知机构,构成为使得V带的卷绕半径自动调整。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鞍骑型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骑型车辆,包括:动力单元(50),具有收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曲轴箱(80)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曲轴箱(80)的曲轴箱罩(100);以及中央支架(110),可回转地设置于该动力单元(50)的下部,获得立起状态和收纳状态;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曲轴箱罩的底面,设有对冷却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进行排气的排气口(102);上述排气口配置为由上述收纳状态的上述中央支架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30 JP 2015-1940021.一种鞍骑型车辆,包括:动力单元(50),具有收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曲轴箱(80)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曲轴箱(80)的曲轴箱罩(100);以及中央支架(110),可回转地设置于该动力单元(50)的下部,获得立起状态和收纳状态;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曲轴箱罩的底面,设有对冷却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进行排气的排气口(102);上述排气口配置为由上述收纳状态的上述中央支架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支架具有左右一对的足部(114)和从一方的上述足部朝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踏脚部(116);在一方的上述足部和上述踏脚部之间形成肋(118);上述排气口配置为由上述收纳状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广之永田裕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