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氨基青霉素烷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472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6-氨基青霉素烷酸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青霉素发酵液过滤、酸化、丁醇提取浓缩、脱色得青霉素丁酯提取液;b.青霉素丁酯提取液经碱性溶液反萃,得青霉素盐水溶液;c.青霉素盐水溶液树脂柱进行脱脂经水洗树脂柱进行脱脂,制备成青霉素盐水溶液;d.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注入青霉素酰化酶反应罐中进行酶转化后,加入6-APA晶种,养晶,结晶、干燥。该方法可有效提高6-APA的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品原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6-氨基青霉素烷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6-氨基青霉素烷酸简称6-APA。以6-APA为母核,与不同的侧链缩合可制备成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因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阿莫西林、氨苄两林等一系列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其原料6-APA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制备6-APA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a、以青霉素发酵液为原料经过滤、酸化、丁醇浓缩提取,制成青霉素丁酯提取液;b、将青霉素丁酯提取液碱化,制成青霉素盐水溶液,再与丁醇共沸,经过滤、洗涤、结晶、干燥制备成青霉素钾盐工业粉;c、以青霉素钾盐工业粉为原料,经溶解、酶转化、结晶,得到6-APA。该方法工艺步骤中有两次结晶过程。这就导致其在双重结晶过程中收率损失多、成品收率低,同时也造成溶媒、动力和能源的浪费,加大了生产成本。按上述方法制备6-APA,其成品的收率一般为8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6-APA制备方法,该方法生产成本低,产品收率高,并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青霉素发酵液过滤、酸化、丁醇提取浓缩、脱色得青霉素丁酯提取液(简称一次BA);b、青霉素丁酯提取液经碱性溶液反萃,得青霉素盐水溶液(简称RB);c、青霉素盐水溶液经树脂柱进行脱脂、水洗树脂柱,制备成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d、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注入青霉素酰化酶反应罐中进行酶转化后,加入6-APA晶种,养晶,结晶、干燥。a、b步骤中的工艺参数可按照常规方法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如现有技术中在制备青霉素钾(钠)盐或6-APA时,都有该酸化、浓缩、脱脂、碱液反萃等工艺过程。碱性溶液可以是碳酸钾、碳酸钠,但优选碳酸钾。c步骤中,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最好以200-400L/h的速度流经树脂柱进行脱脂,以更好地除去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中残留的丁酯;水洗树脂柱时,最好使脱脂后的青霉素盐水溶液的体积为脱脂前体积的1.5-3倍;可有效延长青霉素酰化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所使用的树脂最好为ADS-18、AXT-33。优选ADS-18,这样可进一步保证树脂交换的质量。c步骤中,在青霉素酰化酶的反应罐中,工艺参数最好是按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总体积的3%-10%加入硼酸缓冲液,进行转化反应;用氨水维持pH6.5-9.0,温度控制在25-35℃,反应时间90-120分钟;转化液用盐酸调pH0.5-2.5,按转化液体积的25%-50%加入有机溶媒,在5-20℃下搅拌,静置20分钟,分离;水相用氨水调pH1.5-2.7,加晶种并养晶10分钟,继续用氨水调pH2.8-3.2,加入结晶剂,继续用氨水调至等电点4.0-4.3,结晶、干燥。所说得c步骤中的有机溶媒可选用丁醇、丁酯、甲基异丁基酮、二氯甲烷或甲苯。但优选甲基异丁基酮。结晶剂可以是丙酮、甲醇或甲基异丁基酮,优选丙酮。结晶剂如选用内酮、甲醇,其加入量按结晶液体积计为40-70%,优选50-60%。结晶剂如选用甲基异丁基酮,其加入量按结晶液体积计为5-30%,优选10-20%。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减少了现有技术在制备6-APA过程中的结晶次数,从而省略了结晶形成青霉素工业盐这一工艺步骤,有效避免了青霉素结晶所造成的收率损失,使6-APA收率提高了7~10%,达到91%以上,大幅降低了6-APA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青霉菌发酵液经过滤、酸化、丁酯浓缩提取得到效价为7-10万单位青霉素酸丁酯提取液,(即一次BA),按40-100g/十亿单位加入活性炭,于-20-10℃搅拌20-60分钟,过滤;以除去一次BA中的部分有色杂质,过滤,按1.0-1.5升/十亿单位向滤液中加入9~12%碳酸钾溶液,搅拌,静置分相,反萃得青霉素钾水溶液(RB),使RB效价控制在45--55万单位,保证脱酯效果;RB以200-400L/h的速度流经ADS-18(天津南开合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售)进行脱脂,以除去RB中残留的丁酯,用纯化水顶洗树脂柱,脱脂后的青霉素钾水溶液(即洗脱液)体积达到上柱前(即脱脂前)体积的1.5-3倍,洗脱倍数随着RB效价增加而增加。提高洗脱液的倍数,可保证青霉素钾被充分洗脱下来;将洗脱液置于装有青霉素酰化酶的反应罐中,按洗脱液总体积的3%-10%加入硼酸缓冲液,进行转化反应,搅拌,同时用氨水中和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苯乙酸,使转化反应体系pH维持在6.5-9.0,转化反应温度为25-35℃,反应90-120分钟,过滤,转化滤液用20%盐酸(w/v)调pH0.5-2.5,按转化液体积的25%-50%加入丁醇,在5-20℃下搅拌,静置20分钟,分离弃掉有机相,以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水相用氨水调pH1.5-2.7,加品种并养晶10分钟,继续用氨水调pH2.8-3.2,加入结晶剂丙酮,用量为结晶液体积的40%,继续用氨水调至等电点pH4.0-4.3,养晶3-4小时,控制结晶终点温度在10℃以下,结晶、过滤、干燥,所得6-APA成品的收率达到92.3%以上。实施例2青霉菌发酵液经过滤、酸化、丁酯浓缩提取得到效价为7.3万单位青霉素丁酯提取液,即一次BA,按40g/十亿单位加入活性炭,于-20-10℃搅拌20分钟,过滤;以除去一次BA中的部分有色杂质,过滤,按1.0升/十亿单位向滤液中加入9%碳酸钠溶液,搅拌,静置分相,分离得青霉素钠水溶液(RB),RB效价为55万单位;RB以400L/h的速度流经AXT-33(有市售)树脂柱进行脱脂,以除去RB中残留的丁酯,用纯化水顶洗树脂柱,使洗脱液的体积达到上柱前体积的3倍;将洗脱液置于装有青霉素酰化酶的反应罐中,按脱脂后洗脱液总体积的3%加入硼酸缓冲液,搅拌,同时用氨水中和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苯乙酸,使转化反应体系pH维持在6.5,转化反应温度为25℃,反应90分钟,过滤,转化滤液用20%盐酸(w/v)调pH0.5,按转化液体积的25%加入甲基异丁基酮;在5-20℃下搅拌,静置,分离弃掉有机相,以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水相用氨水调pH1.5-2.7,加晶种并养晶10分钟,继续调氨水调pH2.8-3.2,加入甲醇,甲醇的用量为结晶液体积的60%,继续用氨水调至等电点pH4.0,养晶3小时,控制结晶终点温度在8℃,过滤,干燥,所得6-APA成品的收率达到92.3%。实施例3青霉菌发酵液经过滤、酸化、丁酯浓缩提取得到效价为10万单位青霉素酸丁酯提取液,即一次BA,按100g/十亿单位加入活性炭,于-20-10℃搅拌50分钟,过滤;以除去一次BA中的部分有色杂质,过滤,按1.5升/十亿单位向滤液中加入12%碳酸钠溶液,搅拌,静置分相,分离得青霉素钠水溶液(RB),RB效价为50万单位;RB以200L/h的速度流经AXT-33树脂柱进行脱脂,以除去RB中残留的丁酯,用纯化水顶洗树脂柱,使洗脱液的体积达到上柱前体积的3倍;将洗脱液置于装有青霉素酰化酶的反应罐中,按脱脂洗脱液总体积的10%加入硼酸缓冲液,搅拌,同时用氨水中和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苯乙酸,使转化反应体系pH维持在6.5,转化反应温度为25℃,反应120分钟,过滤,滤液用20%盐酸(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6-氨基青霉烷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青霉素发酵液过滤、酸化、丁醇提取浓缩、脱色得青霉素丁酯提取液;b、青霉素丁酯提取液经碱性溶液反萃,得青霉素盐水溶液;c、青霉素盐水溶液树脂柱进行脱脂经水洗 树脂柱进行脱脂,制备成青霉素盐水溶液;d、脱脂青霉素盐水溶液注入青霉素酰化酶反应罐中进行酶转化后,加入6-APA晶种,养晶,结晶、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春史美平李秋元马志珺王丽郭洪茹田丹霞李彦平高任龙吴立强张亚男张丽娟王晓心梁裕坎赵振刚李晓红林毅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