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硫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255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紫外光吸收剂5,5’-二硫-双[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可通过将正丁硫醇和碱反应合成正丁硫醇碱金属盐,然后加入5-氯-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在非质子溶剂中反应制得。该化合物是一种高效的UVA(波长介于320-400nm)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保护塑料、涂料和人的皮肤免收此类紫外光(UV-A,波长介于320-400nm)的损害;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中间体不需要分离提纯,产率可高达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紫外光吸收剂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紫外光吸收剂,已广泛地应用于聚合物工业、涂料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上。现在人们已合成了各种各样结构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专利EP0323853、US3766205和US5942626中公开了含硫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专利EP032385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定彩色胶卷材料的5-甲基-硫-2-(2-羟基-3-仲丁基-5-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专利US3766205中公开了5-巯基-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专利US5942626则公开了多种2H-苯并三唑化合物中苯环的5位被烷基硫基、芳基硫基或芳烷基硫基取代的紫外光吸收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指出此类紫外光吸收剂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其最大吸收波长比一般2H-苯并三唑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大20nm左右,因此此类紫外光吸收剂能够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光,可以保护塑料、涂料和人的皮肤免受此类紫外光(UV-A,波长介于320-400nm)的损害。综上所述,国内外虽然公开了较多苯并三唑化合物的5位被R-S-基团取代的化合物,但是对于苯并三唑化合物的5位被R-S-S-基团取代的化合物则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紫外光吸收剂5,5’-二硫-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5,5’-二硫-双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新的紫外光吸收剂5,5’-二硫-双的结构式为 所述5,5’-二硫-双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首先将正丁硫醇和碱于室温下混合,反应得到正丁硫醇碱金属盐CH3CH2CH2CH2S-M+;(2)然后将上述正丁硫醇碱金属盐和非质子溶剂混合,加入5-氯-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10~24小时;(3)再冷却至室温,并加入酸酸化,加水稀释,析出沉淀,过滤,提纯,最后得到5,5’-二硫-双。步骤1中,所述正丁硫醇和碱的摩尔比为1∶1~2,优选摩尔比为1∶1.2。步骤1中,所述正丁硫醇和碱混合后可微微加热,使较快地反应完全。步骤1中,所述碱可为氢氧化钠、氢化钠、氢氧化钾、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步骤1中,还可加入带水剂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带出。所述带水剂优选甲苯、二甲苯。步骤2中,所述正丁硫醇碱金属盐和5-氯-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的摩尔比为8~1∶1,优选摩尔比为4∶1;所述非质子溶剂和5-氯-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的摩尔比为45~1∶1,优选摩尔比为15∶1。步骤2中,所述非质子溶剂可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甲酰胺;优选为N-甲基吡咯烷酮。步骤2中,所述回流温度为120℃~200℃,优选为160℃~190℃。步骤3中,所述酸可为盐酸、硫酸、或乙酸。步骤3中,所述沉淀可用石油醚洗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紫外光吸收剂5,5’-二硫-双;(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5,5’-二硫-双是一种高效的UVA(波长介于320-400nm)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保护塑料、涂料和人的皮肤免收此类紫外光(UV-A,波长介于320-400nm)的损害;(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中间体不需要分离提纯,产率可高达60%。附图说明图1为5,5’-二硫-双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将250ml的四口烧瓶装到带有加热装置的磁搅拌器上,连上氮气通入管,装上温度计和分水器冷凝管,加入3.2克氢氧化钠(0.08mol)和7.25克正丁硫醇(0.08mol)。开动搅拌,微微加热使氢氧化钠溶解。再加入12.5ml甲苯,混合物加热至回流以带出生成的水(大约1.4ml),蒸出甲苯。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拿下分水器,冷凝管则直接接至烧瓶磨口上。再往烧瓶中加入30ml N-甲基吡咯烷酮(0.31mol),7.16克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0.02mol),加热至186℃,反应18小时。溶液冷却至室温。搅拌下慢慢加入7.5ml水和7.5ml浓盐酸,冷却即有沉淀析出,过滤,沉淀用石油醚洗涤,干燥即得到5,5’-二硫-双。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5,5’-二硫-双呈浅黄色粉末状。理化性能如下(1)熔点269-270℃。(2)NMRδ1.35-1.37(s,18H),δ1.47(s,18H),δ7.39-7.40(s,2H),δ7.57-7.59(d,2H),δ7.88-7.90(d,2H),δ58.09-8.10(s,2H),δ8.21(s,2H),δ11.52(s,2H),(400MHz,CDCl3)。(3)FABMS709(M+1,7.3),355(6.6),340(10.4),307(4.5),219(5.4),176(5.4),154(40.8),136(36.6),107(17.9),91(23.4),57(100)m/z(%相对丰度)。(4)UV吸收(氯仿中测定)特性如下λmax=364nm;εmax=56800。实施例2将250ml的四口烧瓶装到带有加热装置的磁搅拌器上,连上氮气通入管,装上温度计和冷凝管,加入7.25克正丁硫醇(0.08mol),搅拌下加入2.3克氢化钠(0.096mol)。再往反应瓶中加入30ml N-甲基吡咯烷酮(0.31mol)和7.16克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0.02mol),加热至186℃,反应18小时。溶液冷至室温。搅拌下慢慢加入9.3ml水和9.3ml浓盐酸,冷却即有沉淀析出,过滤,沉淀用石油醚洗涤,干燥即得到5,5’-二硫-双,产率60%。本实施例制备的5,5’-二硫-双的理化特性、光谱数据和UV吸收(氯仿中测定)特性同实施例1。实施例3将250ml的四口烧瓶装到带有加热装置的磁搅拌器上,连上氮气通入管,装上温度计和冷凝管,加入7.25克正丁硫醇(0.08mol),搅拌下加入1.92克氢化钠(0.08mol)。再往反应瓶中加入30ml N-甲基吡咯烷酮(0.31mol)和7.16克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0.01mol),加热至186℃,反应18小时。溶液冷至室温。搅拌下慢慢加入7.5ml水和7.5ml浓盐酸,冷却即有沉淀析出,过滤,沉淀用石油醚洗涤,干燥即得到5,5’-二硫-双,产率20%。本实施例制备的5,5’-二硫-双的理化特性、光谱数据和UV吸收(氯仿中测定)特性同实施例1。实施例4将250ml的四口烧瓶装到带有加热装置的磁搅拌器上,连上氮气通入管,装上温度计和冷凝管,加入7.25克正丁硫醇(0.08mol)。搅拌下加入3.12克氢化钠(0.13mol)。再往反应瓶中加入30ml N-甲基吡咯烷酮(0.31mol)和7.16克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0.08mol),加热至186℃反应18小时。溶液冷至室温。搅拌下慢慢加入12ml水和12ml浓盐酸,冷却即有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硫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其名称为紫外光吸收剂5,5’-二硫-双[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其结构式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社阳曹德榕陈鸣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