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260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由多根支撑梁和立柱拼接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为包括地坑层和地面层的多排多列泊位,地面层泊位设有横移载车板和用于控制横移载车板进行横移的第一横移驱动机构;地坑层泊位设有地坑载车板和用于控制地坑载车板上下提升的地坑升降驱动机构;地坑层第一排泊位支撑梁上设有地坑补板,使得后排车辆可以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前排地坑补板结构,使得汽车能无障碍的从后排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操作,在原有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车位数量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汽车增长率的迅猛增加,以及城市停车容量的饱和,所谓寸土寸金,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场地限制,高度限制等因素,制约了停车数量的多少,为解决这个难点,市场上不同类型的车库应运而出。其中,以全地上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最为常见,其通过在地面上方上下层叠,前后放置的方式存放车辆,有效的在原有面积基础上增加了存取车的数量。然而,由于设备安装在户外环境,若设备高度过高,对城市规划或者周边居民等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出现了另外一种方式:半地下单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其通过在地面上下挖一层基坑,上下层叠的方式存放车辆,在户外环境高度限制的情况下,相对于普通的地面升降横移立体车库来说,有效的在原有面积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地坑车位数量。但是,这种形式仍然未能使原有面积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鉴以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在场地限制及高度限制的情况下,使车位数量达到最大化。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由多根支撑梁和立柱拼接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为包括地坑层和地面层的多排多列泊位,地面层泊位设有横移载车板和用于控制横移载车板进行横移的第一横移驱动机构;地坑层泊位设有地坑载车板和用于控制地坑载车板上下提升的地坑升降驱动机构;地坑层第一排泊位支撑梁上分别设有地坑补板,使得后排车辆可以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进一步的,所述地面层之上还设有地面二层,所述地面二层泊位设有升降载车板和用于控制升降载车板上下提升的升降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地面层之上还设有若干层,包括中间层和顶层,中间层泊位设有横移小车框架、置于横移小车框架内的第一升降载车板、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和第二横移驱动机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升降载车板上下提升,第二横移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横移小车框架横移;顶层泊位设有第二升降载车板和用于控制第二升降载车板上下提升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地坑补板设有连接导件,所述地坑载车板上设有若干根补板支撑管件,所述连接导件插入所述补板支撑管件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导件通过螺栓与地坑补板安装连接成一体,插入补板支撑管件内部,所述补板支撑管件通过螺栓与地坑载车板安装连接成一体。进一步的,所述地坑补板与支撑梁之间设有若干个缓冲垫。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设置在地坑补板或支撑梁上。进一步的,所述地坑补板与所述地坑载车板同步升降。进一步的,地面层四周设有护栏,且前排位置的护栏可升降移动。进一步的,横移载车板、第一升降载车板、第二升降载车板和地坑载车板为波浪板或花纹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通过采用前排地坑补板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带地坑多重列式存取车问题,让汽车能无障碍的从后排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操作;在场地尺寸限制,场地高度限制的情况下,使在原有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车位数量达到最大化。进一步的,地坑补板与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缓冲垫,以避免补板支撑管件直接受力,增加地坑补板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地坑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地坑补板初始状态时N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地坑补板提升状态时N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体框架,101为支撑梁,2为地坑层,201为地坑载车板,202为地坑升降驱动机构,203为地坑补板,204为连接导件,205为补板支撑管件,206为缓冲垫,3为地面层,301为横移载车板,302为第一横移驱动机构,4为中间层,400为升降载车板,401为横移小车框架,402为第一升降载车板,403为第一升降驱动机构,404为第二横移驱动机构,5为顶层,500为升降驱动机构,501为第二升降载车板,502为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由多根支撑梁和立柱拼接而成的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为包括地坑层2和地面层3的多排多列泊位,其中,地面层3泊位设有横移载车板301和用于控制横移载车板301进行横移的第一横移驱动机构302;地坑层2泊位设有地坑载车板201和用于控制地坑载车板201上下提升的地坑升降驱动机构202;地坑层2第一排泊位支撑梁上分别设有地坑补板203,使得后排车辆可以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参见图2至4,所述地坑补板203设置于主体框架1的支撑梁101之上,地坑补板203设有连接导件204,地坑载车板201上设有若干根补板支撑管件205,连接导件204插入补板支撑管件205内。地坑补板203与地坑载车板201同步升降。进一步的,连接导件204通过螺栓与地坑补板203安装连接成一体,插入补板支撑管件205内部,补板支撑管件205通过螺栓与地坑载车板201安装连接成一体。优选的,地坑补板203与支撑梁101之间设有若干个缓冲垫206,以避免补板支撑管件205直接受力,增加地坑补板203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地坑补板203动作原理:参见图3,当地坑层2前排的地坑补板203处于地坑层2初始状态时(下降到位,与地面平齐),地坑补板203上的缓冲垫206与主体框架1的支撑梁101接触,支撑梁101直接受力,此时补板支撑管件205不接触地坑补板203,存在一定的距离d,补板支撑管件205不受力,连接导件204主要起到地坑补板203的导向定位作用,此时后排汽车可从其上面开过;参见图4,当地坑层2前排的地坑补板203和地坑载车板201处于提升状态时,缓冲垫206与主体框架1的支撑梁101脱离,补板支撑管件205与地坑补板203接触并支撑受力,通过地坑升降驱动机构202,使地坑载车板201与地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由多根支撑梁和立柱拼接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为包括地坑层和地面层的多排多列泊位,其特征在于:地面层泊位设有横移载车板和用于控制横移载车板进行横移的第一横移驱动机构;地坑层泊位设有地坑载车板和用于控制地坑载车板上下提升的地坑升降驱动机构;地坑层第一排泊位支撑梁上分别设有地坑补板,使得后排车辆可以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由多根支撑梁和立柱拼接
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为包括地坑层和地面层的多排多列泊位,其特
征在于:地面层泊位设有横移载车板和用于控制横移载车板进行横移的第一横
移驱动机构;地坑层泊位设有地坑载车板和用于控制地坑载车板上下提升的地
坑升降驱动机构;地坑层第一排泊位支撑梁上分别设有地坑补板,使得后排车
辆可以经过前排地坑进行存取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地面层之上还设有地面二层,所述地面二层泊位设有升降载车板和用于控制
升降载车板上下提升的升降驱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多重列式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地面层之上还设有若干层,包括中间层和顶层,中间层泊位设有横移小车框
架、置于横移小车框架内的第一升降载车板、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和第二横移驱
动机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升降载车板上下提升,第二横移驱动
机构用于控制横移小车框架横移;顶层泊位设有第二升降载车板和用于控制第
二升降载车板上下提升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农陈文辉黎嘉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浦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