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131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20:02
提供能抑制从气液分离室流到气门室的油雾倒流到气液分离室并且能从气液分离室容易地排出油雾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油分离器(41)具备气体导入孔(43A)、气液分离室(44)、气体导出孔(43B)以及排油孔(52C),在气液分离室(44)的底壁(43)的气门室(13)侧设置有包围排油孔(52C)的周壁(53),周壁(53)的内径大于排油孔(52C)的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特别是涉及分离串漏气体的油雾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内燃机中,包含未燃气体、废气的串漏气体从燃烧室穿过气缸和活塞之间的间隙漏出到曲轴箱内。因此,为了防止大气污染或防止发动机油的劣化等,设置有对曲轴箱内进行换气的油分离器。以往这种油分离器已知设置在具有收纳凸轮轴的气门室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并与气门室相邻的油分离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油分离器具备:气体导入孔,其利用吸入负压从气门室导入串漏气体;气液分离室,其具有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底壁,用于分离由气体导入孔导入的串漏气体的油雾;气体导出孔,其将油雾被分离后的串漏气体从气液分离室导出到进气管;排油孔,其形成于气液分离室的底壁,将从串漏气体分离出的油雾排出到气门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2-2196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以往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中,在气液分离室的底壁形成有将从串漏气体分离出的油雾排出到气门室的排油孔,气液分离室与连通于进气管的气体导出孔连通,因此成为负压状态。另外,气门室与气液分离室相比体积较大,以气体导入孔为中介与气液分离室连通,因此与作用于气门室的负压相比,作用于气液分离室的负压较大,气门室和气液分离室的压力差大。由此,在气液分离室中从串漏气体分离后,从排油孔流到气门r>室的油雾有可能倒流到气液分离室中。特别是,在排油孔设置在气体导出孔的附近的情况下,较大地受到从气体导出孔作用于气液分离室的吸入负压的影响,从排油孔流到气门室的油雾容易倒流到气液分离室中,有可能不能容易地从气液分离室排出油雾。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从气液分离室流到气门室的油雾倒流到气液分离室中并且能容易地从气液分离室排出油雾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油分离器,油分离器设置在具有收纳凸轮轴的气门室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并与气门室相邻,用于分离串漏气体中含有的油雾并将串漏气体导出到进气管中,油分离器具备:气体导入孔,其从气门室导入串漏气体;气液分离室,其具有在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底壁,用于分离由气体导入孔导入的串漏气体的油雾;气体导出孔,其用于将在气液分离室中油雾被分离后的串漏气体从气液分离室导出到进气管中;以及油雾排出孔,其位于气体导出孔的附近,形成于气液分离室的底壁,将从串漏气体分离出的油雾排出到气门室中,在底壁的气门室侧设置有包围油雾排出孔的周壁,周壁的内径大于油雾排出孔的内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气液分离室的底壁的气门室侧设置有包围油雾排出孔的周壁,周壁的内径形成为大于油雾排出孔的内径。由此,能在气液分离室和气门室之间设置由周壁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能利用该空间减小气液分离室和气门室的压力差。因此,能抑制从气液分离室流到气门室的油雾倒流到气液分离室中,能从气液分离室容易地排出油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发动机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发动机低负荷运转时的串漏气体和新鲜空气的流动的发动机的概略构成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气缸盖的纵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在油雾引导板的附近切断的气缸盖的立体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凸轮室侧观看的气缸盖罩的仰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3的VI-VI方向向视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3的VII-VII方向向视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气缸盖罩的主要部分仰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在油雾引导板的附近切断的气缸盖的立体截面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发动机高负荷运转时的串漏气体和新鲜空气的流动的发动机的概略构成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内燃机);4…气缸盖罩;7…进气凸轮轴(凸轮轴);8…排气凸轮轴(凸轮轴);13…气门室;21…车辆;34…进气管;41…油分离器;43…底壁;43A…气体导入孔;43B…气体导出孔;44…气液分离室;52C…排油孔(油雾排出孔);53…周壁;53a…下表面;54…油雾引导板(油雾引导部);54a…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实施方式。图1~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图。首先,说明构成。此外,在图1~图10中,左右前后方向表示从司机座位观看的车辆21的左右前后方向。在图1中,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1搭载于车辆21中。在图1、图2中,发动机1具备:气缸体2;气缸盖3,其设置于气缸体2的上部;气缸盖罩4,其设置于气缸盖3的上部;以及油底壳5,其设置于气缸体2的下部。在图2中,在气缸体2中在气缸27内能自由上下移动地收纳的活塞28和收纳有将活塞28的上下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的曲轴6等并且能将曲轴6自由旋转地支撑于气缸体2的下部的曲轴箱2A一体设置。另外,在曲轴箱2A和油底壳5之间形成有曲轴室24。在图2、图3、图4中,气缸盖3具备:进气凸轮轴7,其沿着气缸27的排列方向延伸,具备进气凸轮7a(参照图6);以及排气凸轮轴8,其与进气凸轮轴7平行地配置,沿着气缸27的排列方向延伸,具备相对于进气凸轮轴7设置在车辆21的前后方向前方的排气凸轮8a(参照图6)。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凸轮轴。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1搭载于车辆21的状态下,气缸27的轴线相对于铅直轴向车辆21的前方倾斜,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收纳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的气缸盖3和气缸盖罩4之间的空间构成气门室13。在图2中,在气缸盖3中形成有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利用伴随着进气凸轮7a和排气凸轮8a的旋转而被驱动的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使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开闭。当开闭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时,形成于气缸27的上部的燃烧室14与进气口29及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油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器,其设置在具有收纳凸轮轴的气门室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并与上述气门室相邻,用于分离串漏气体中含有的油雾并将串漏气体导出到进气管中,上述分油器具备:气体导入孔,其从上述气门室导入串漏气体;气液分离室,其具有在上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底壁,用于分离由上述气体导入孔导入的串漏气体的油雾;气体导出孔,其用于将在上述气液分离室中油雾被分离后的串漏气体从上述气液分离室导出到上述进气管中;以及油雾排出孔,其位于上述气体导出孔的附近,形成于上述气液分离室的上述底壁,将从串漏气体分离出的油雾排出到上述气门室中,上述油分离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壁的上述气门室侧设置有包围上述油雾排出孔的周壁,上述周壁的内径大于上述油雾排出孔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19 JP 2014-2343381.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器,
其设置在具有收纳凸轮轴的气门室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并
与上述气门室相邻,用于分离串漏气体中含有的油雾并将串漏气体
导出到进气管中,
上述分油器具备:气体导入孔,其从上述气门室导入串漏气体;
气液分离室,其具有在上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底壁,用于
分离由上述气体导入孔导入的串漏气体的油雾;气体导出孔,其用
于将在上述气液分离室中油雾被分离后的串漏气体从上述气液分
离室导出到上述进气管中;以及油雾排出孔,其位于上述气体导出
孔的附近,形成于上述气液分离室的上述底壁,将从串漏气体分离
出的油雾排出到上述气门室中,
上述油分离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壁的上述气门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晴义铃村慎吾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