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别是指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会有少量气体从气缸壁与活塞环之间的间隙以及活塞与活塞环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这些窜气会将活塞和气缸壁表面的机油带走,通过进气系统进入燃烧室再次燃烧。但是由于机油不能完全燃烧,会对排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必须将机油从窜气里分离出来。现有汽油发动机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均采用闭式的呼吸系统,早期的发动机通风系统采用外置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导致管路复杂,布置臃肿,有悖于发动机集成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现有的集成油气分离结构的缸盖护罩组件一般采用一至三级分离,油气分离的效果基本满足排放法规的需要,但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急需油气分离效果更好的油气分离器结构来满足排放要求。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实现机油与窜气分离,目前油气分离技术方案采用闭式三级分离结构,具体为:油气分离器分为进气侧分离室A与排气侧分离室B,两分离室各有三级分离结构。进气侧分离室包括有缸盖护罩010、挡油板020、第一隔板组011、第一挡板021、第一孔板023、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缸盖护罩;在所述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气分离室;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位于进气侧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位于排气侧的第二油气分离室;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为三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一隔板组、第一挡板、第一挡油板、旋风分离板组、第一孔板及第一齿形撞击板;所述二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二隔板组、第二挡板、第二挡油板、第二孔板及第二齿形撞击板;所述旋风分离板组包括有顺着油气混合气流动方向设置的至少三个第一异形板;所述第一异形板包括有异形板本体、第一分支及第二分支;所述异形板本体包括有长方体板、第一圆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缸盖护罩;在所述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气分离室;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位于进气侧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位于排气侧的第二油气分离室;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为三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一隔板组、第一挡板、第一挡油板、旋风分离板组、第一孔板及第一齿形撞击板;所述二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二隔板组、第二挡板、第二挡油板、第二孔板及第二齿形撞击板;所述旋风分离板组包括有顺着油气混合气流动方向设置的至少三个第一异形板;所述第一异形板包括有异形板本体、第一分支及第二分支;所述异形板本体包括有长方体板、第一圆弧体、第二圆弧体、第三圆弧体及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与第一圆弧体的一端光滑连接,所述第一圆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体的一端光滑连接,所述第二圆弧体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三圆弧体的一端光滑连接,所述第三圆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长方体板的一端光滑连接;所述第一分支连接于所述第二圆弧体的弧顶外侧;所述第二分支同所述长方体板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分别位于所述异形板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第二孔板靠近所述缸盖护罩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气体过孔;每个所述气体过孔均为锥形孔,其中进气一侧的孔径大于出气一侧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体过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轴向贯通的槽型结构;每个所述槽型结构的中线均为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板组还包括有第二异形板;所述第二异形板包括有第二圆柱体及与所述第二圆柱体光滑连接的尾板;所述第二异形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异形板的距离约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先瑜,张建操,张应兵,陈园明,颜伟,刘彤,谢有路,邱若友,倪成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