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莱阳农学院专利>正文

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0319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如下述式(Ⅰ)化合物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的制备方法,式中R1是羰基,饱和碳,取代环烯基,R2是烷基及芳香取代烷基(C1-C15),取代环烯基,肟碳,R3是烷基(C1-C5),烷氧基(C1-C5),酰基。相对于已有专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成三类新化合物的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合成的三类新化合物都具有手性N-对氟苄基-2-甲基哌嗪结构,此类结构具有抑制化学因子与MIP-1α等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物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哌嗪类衍生物的制备,尤其涉及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衍生物的制备。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中R1是羰基,饱和碳,取代环烯基。R2是烷基及芳香取代烷基(C1-C15),取代环烯基,肟碳。R3是烷基(C1-C5),烷氧基(C1-C5),酰基。
技术介绍
常见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特征是白细胞的空间迁移及浸润(趋化作用)。一些炎性细胞在粘附分子、趋化因子和受体的作用下,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聚集于炎症组织,从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炎症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一员,趋化因子受体CCR1表达在主要的炎性免疫细胞之中,其中包括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主要炎症和免疫细胞表面.鉴于它在白细胞的和后来的病理学方面的重要作用,CCR1被认为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标.至今,已有若干合成的CCR1拮抗剂完成动物测试和进入临床研究。除了一般其它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药物靶标的优势,CCR1还有以下优势。第一,CCR1拮抗剂的安全性已被临床实验所证实。这对治疗慢性疾病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第二,由于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单一靶标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在组合治疗中使用CCR1拮抗剂既可提高疗效,也能减低副作用。举例而言,用CCR1拮抗剂BX471和Cyclosporine共同处理过的大鼠的器管移植的存活期远长于经单一治疗的对照(Horuk,2001)。第三,因为白细胞的迁移和浸润是炎症反应的共性,CCR1在许多疾病的致病过程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炎症,器官移植排异,肾损伤和肺纤维化)都起着相同作用,另外,近期连续有报道证明炎症与心血管,糖尿病和肥胖症等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CCR1拮抗剂将有可能应用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制备本专利所合成的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衍生物,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没有相关的合成记录和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制备新的CC趋化因子受体1(CC chemokine receptorl,CCR1)拮抗剂的方法,反应路线如下 一种如下述式(I)化合物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的制备方法, 式中R1是羰基,饱和碳,取代环烯基。R2是烷基及芳香取代烷基(C1-C15),取代环烯基,肟碳。R3是烷基(C1-C5),烷氧基(C1-C5),酰基。a)以对氟苄胺与氯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在溶剂中经碱催化生成式(II)化合物; b)由式(II)化合物与N-BOC-L-丙氨酸在溶剂中经DCC与HOBt催化生成式(III)化合物; c)式(III)化合物经三氟乙酸脱保护后不经分离提纯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式(IV)化合物; d)(IV)化合物在溶剂中经四氢铝锂还原生成式(V)化合物; e)式(V)化合物与氯乙酰氯在溶剂中经碱催化生成式(VI)化合物; f)式(VI)化合物与邻氨基对氯苯酚反应选择性生成式(VII)化合物; g)式(VII)化合物分别与式(VIII)化合物和式(XI)化合物反应依次生成式(IX)化合物和式(XII)化合物,式(VII)化合物在碱性下与式(XV)化合物反应得到式(XVI)化合物; h)式(IV)化合物用三氟乙酸脱保护生成式(X)化合物;式(XII)化合物与氨气在溶剂中反应生成式(XIII)化合物;式(XVI)化合物利用还原剂还原生成式(XVII)化合物; 优化地,步骤a)所用的溶剂为乙醇、四氢呋喃、1,4-二噁烷等,所用的碱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等。优化地,步骤b)所使用的溶剂二氯甲烷,所用的催化剂为DCC及HOBt;其中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HOBt1-羟基苯并三氮唑。优化地,步骤c)中所用的酸为三氟乙酸,碱为碳酸钠。优化地,步骤d)中所有的还原剂为四氢铝锂,溶剂为四氢呋喃。优化地,步骤e)中所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所用的碱为三乙胺、吡啶。优化地,步骤f)中所用溶剂为乙醇、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所用的碱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等,所用的催化剂为四丁基碘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三乙基苄基溴化铵等。优化地,步骤g)中所合成的三类中间体化合物均未见报道。合成式(IX)化合物所用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等,所用的碱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所用的催化剂为四丁基碘化铵;合成式(XII)化合物所用的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等,所用的碱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所用的催化剂为四丁基碘化铵;合成式(XVI)化合物所用的溶剂为乙醇、甲醇、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等,所用的碱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三乙胺等,所用的催化剂为四丁基碘化铵。优化地,步骤h)中所合成的三类化合物均未见报道,并且均是潜在的药物。合成式(X)化合物所用的酸为三氟乙酸;合成化合物(XIII)所用的溶剂为乙醇、甲醇;合成式(XVII)化合物所用的溶剂为乙醇,所用的还原剂为硼烷-吡啶络合物,所用的酸为10%盐酸。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相对于已有专利,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合成三类新化合物的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等优点。本专利所合成的三类新化合物都具有手性N-对氟苄基-2-甲基哌嗪结构,此类结构具有抑制化学因子与MIP-1α等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物活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如下述式(I)化合物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的制备方法, 式中R1是羰基,饱和碳,取代环烯基。R2是烷基及芳香取代烷基(C1-C15),取代环烯基,肟碳。R3是烷基(C1-C5),烷氧基(C1-C5),酰基。a)以对氟苄胺与氯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在溶剂中经碱催化生成式(II)化合物;步骤a)所用的溶剂为乙醇、四氢呋喃、1,4-二噁烷等,所用的碱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等。具体实施例如下式(II)化合物N-对氟苄基苷氨酸甲酯的制备在装有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的5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对氟苄胺(12.52g,0.1moL)、三乙胺(28mL,0.2moL)、二氧六环(100mL),回流下缓慢滴加氯乙酸甲酯(8.8mL,0.1moL)与二氧六环(50mL)的溶液,滴毕,回流反应8h,冷却,倒入300mL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200mL×2),经柱层析分离得到浅黄色油状式(II)化合物15.44g,收率为65.2%。1H-NMR(CDCl3,500M)δ2.001(s,1H),3.358(s,2H),3.678(s,3H),3.719(s,2H),6.935-6.981(m,2H),7.239-7.267(m,2H)。 b)由式(II)化合物与N-BOC-L-丙氨酸在溶剂中经DCC与HOBt催化生成式(III)化合物;步骤b)所使用的溶剂二氯甲烷,所用的催化剂为DCC及HOBt;其中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HOBt1-羟基苯并三氮唑。 具体实施例如下式(III)化合物N-BOC-L-丙氨酰-(N-对氟苄基氨基酸甲酯)的制备在装有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的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下述式(Ⅰ)化合物N-对氟苄基-N-苯氧基乙酰哌嗪的制备方法,    ***  (Ⅰ)    式中R1是羰基,饱和碳,取代环烯基。    R2是烷基及芳香取代烷基(C1-C15),取代环烯基,肟碳。    R3是烷基(C1-C5),烷氧基(C1-C5),酰基。    其特征在于:    a)以对氟苄胺与氯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在溶剂中经碱催化生成式(Ⅱ)化合物;    ***  (Ⅱ)    b)由式(Ⅱ)化合物与N-BOC-L-丙氨酸在溶剂中经DCC与HOBt催化生成式(Ⅲ)化合物;    ***  (Ⅲ)    c)式(Ⅲ)化合物经三氟乙酸脱保护后不经分离提纯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式(Ⅳ)化合物:    ***  (Ⅳ)    d)(Ⅳ)化合物在溶剂中经四氢铝锂还原生成式(Ⅴ)化合物;    ***  (Ⅴ)    e)式(Ⅴ)化合物与氯乙酰氯在溶剂中经碱催化生成式(Ⅵ)化合物;    ***  (Ⅵ)    f)式(Ⅵ)化合物与邻氨基对氯苯酚反应选择性生成式(Ⅶ)化合物;    ***  (Ⅶ)    g)式(Ⅶ)化合物分别与式(Ⅷ)化合物和式(Ⅺ)化合物反应依次生成式(Ⅸ)化合物和式(Ⅻ)化合物,式(Ⅶ)化合物在碱性下与式(ⅩⅤ)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ⅩⅥ)化合物;    ***    h)式(Ⅸ)化合物用三氟乙酸脱保护生成式(Ⅹ)化合物;式(Ⅻ)化合物与氨气在溶剂中反应生成式(ⅩⅢ)化合物;式(ⅩⅥ)化合物利用还原剂还原生成式(ⅩⅦ)化合物;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颢姚培圆李孝训
申请(专利权)人:莱阳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