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式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9767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00:14
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及设置于防护主体底部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一支撑端,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端与第二支撑端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点为轴可展开或可折叠地设置于防护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中设置于防护主体上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展开,且在使用完毕或存储运输过程中可以折叠,从而有利于转运和存储,节省了安装和存放空间;同时因支撑架折叠与拆卸后与防护主体呈一体化,不容易丢失零部件。

External protective device

A plug-in type protective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arranged on the door body and the door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wo support rods, first supporting rod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ing end relative with the first, the second supporting rod comprises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opposite second support end;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secon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support support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of the connection point for the shaft can be unfolded or folded and arranged on the doo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and hanging type protective device arranged on the door body support frame in use can be expanded, and finished in the use or stor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can be fold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transport and storage, saving installation and storage space;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support of folding and disassembling and protection after the main body is not integration. Easy to los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通常由于不允许在预制外墙上重新开洞,因此采用传统的现场搭设脚手架作为外防护的方法不可行。为防止工人在无外防护的情况下工作,一般采用工具式的外防护挂架作为防护安全措施。现常见的工具式的外防护挂架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1.整体式,该形式的外防护挂架安装拆卸较方便,但往往结构尺寸大,存储和转运效率低下;2.组装式,该形式的外防护挂架可以分成若干部件存储和转运,但由于部件多,且需在工地现场组装,占用施工场地,存储和转运容易发生缺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拆卸简便且便于转运和存储的外挂式防护装置。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及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相互展开地支撑于所述防护主体的底部,且还可折叠地收拢于所述防护主体的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一支撑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所述第一支撑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上,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并分别以所述第一支撑端与所述防护主体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支撑端与所述防护主体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所述防护主体展开或折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一支撑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上,所述第二支撑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开或折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开或折叠,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其与所述固定杆的连接处为轴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所述固定杆展开或折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容置槽,所述固定杆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卡固件,所述卡固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且其背向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形成有卡固面,所述卡固面上沿纵向开设有卡设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铰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在所述支撑架展开时与所述卡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支撑面的一端形成安放面,所述安放面在所述支撑架折叠时与所述固定杆设置有第二容置槽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以及所述固定杆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以及所述固定杆折叠时相互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主体包括防护平台以及护栏,所述防护平台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吊耳所述护栏可转动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平台上。本技术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中设置于防护主体上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展开,且在使用完毕或存储运输过程中可以折叠,从而有利于转运和存储,节省了安装和存放空间;同时因支撑架折叠与拆卸后与防护主体呈一体化,不容易丢失零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与预制构件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防护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防护主体中I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支撑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支撑架折叠状态时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支撑架折叠状态时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待与预埋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与预埋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外挂式防护装置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看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100安装于预制构件200上,其包括防护主体10及支撑架30。支撑架30可折叠地设置于防护主体10的底部,用以在使用时展开以支撑防护主体10,并在使用完毕时折叠于防护主体10上,便于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的转运和存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预制构件200为建筑外墙,其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支撑架30的预埋件201(请参看图8)。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预制构件200亦可为其它需要搭设支撑架30的建筑结构,在此不作限定。具体地,请参看图2与图3,防护主体10包括防护平台11及设置于防护平台11上的护栏13。其中,防护平台11大体呈长方形板状,其通过支撑架30垂直搭设于预制构件200上,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平台。护栏13设置于防护平台11延长方向的一侧,起临边防护。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防护平台11由型钢焊接而成,且表面还焊接有花纹钢板,作为人行通道。同时,防护平台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吊耳112,便于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的吊运。防护平台11与护栏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护栏13的安装座110,护栏13由若干立杆130焊接而成,且每根立杆130通过固定螺栓132可折叠地连接于安装座110上。其中,为了加强护栏13与安装座110之间的连接,每根立杆130均采用上下两组固定螺栓132固定于安装座110上。请参看图4,支撑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杆31及第二支撑杆33。其中,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连接端310及与第一连接端310相对的第一支撑端312。第二支撑杆33包括第二连接端330及与第二连接端330相对的第二支撑端332。其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3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防护主体10上,第二支撑端332可拆卸地连接于防护主体10,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相对第一支撑杆31展开或折叠。当支撑架30相对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外挂式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10)及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10)底部的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杆(31)及第二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3)可相互展开地支撑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且还可折叠地收拢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10)及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10)底部的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杆(31)及第二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3)可相互展开地支撑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且还可折叠地收拢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连接端(310)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0)相对的第一支撑端(312),所述第二支撑杆(33)包括第二连接端(330)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相对的第二支撑端(332);所述第一支撑端(312)与所述第二支撑端(33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10)上,第一连接端(3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并分别以所述第一支撑端(312)与所述防护主体(10)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支撑端(332)与所述防护主体(10)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所述防护主体(10)展开或折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连接端(310)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0)相对的第一支撑端(312),所述第二支撑杆(33)包括第二连接端(330)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相对的第二支撑端(332);所述第一连接端(3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10)上,所述第二支撑端(33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10)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31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31)展开或折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包括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35)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3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35)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31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快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