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支撑架,后挡泥板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外侧面,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折有第一折边,该第一折边用于在安装后挡泥板时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贴合;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具有用于将后挡泥板安装于后平叉两侧杆的外侧面的第一安装孔。在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向相对的方向弯折第一折边以及开设第一安装孔,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即能够防止后挡泥板主体相对于固定点转动,增加后挡泥板固定的牢固性。上述结构简单、无需专门设置安装座、降低了安装复杂度、减少安装时间、增加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后挡泥板位于摩托车后车轮的后方,当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后挡泥板可以遮挡住飞起的石子以及沙砾等,以防止飞溅的泥沙或者石子损伤或弄脏摩托车。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人此前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的示意图。主要包括后平叉、通过一后平叉轴安装在后平叉的两侧杆101内的后车轮102以及位于后车轮102后方的后挡泥板,所述后挡泥板103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两支撑件,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连接耳,所述两支撑件的后端分别通过两连接耳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相连,所述两支撑件的前端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后平叉的两根侧杆101上,所述两支撑件之间的间距大于后车轮102断面宽度。在将该后挡泥板103安装在摩托车上时,需要通过两安装座104安装在后平叉的两侧杆101的外侧,由于需防止后挡泥板103旋转,因此在安装座104上设置两个安装孔105,因此,增加了厂商为制造该安装座104的制造成本、制造时间和人力成本,并且在安装时需要通过两个安装螺栓进行安装,增加了工作员的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的摩托车后挡泥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支撑架,后挡泥板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折有一第一折边,该第一折边用于在安装后挡泥板时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贴合;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用于将后挡泥板安装于后平叉两侧杆的外侧面的第一安装孔。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呈U形的架体,所述架体具有两侧架以及一固定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内表面的底架。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分别罩设在所述架体的两侧架的外侧面的两侧罩。作为优化,在两侧架上远离所述底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侧罩固定的安装块,所述第一折边由两安装块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弯折形成;在两安装块相临于对应的一侧罩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安装柱台,还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在两侧罩的内侧面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安装凸台,上述的第一安装孔分别开设于两侧罩上对应于所述安装柱台的位置处。作为优化,在两侧罩上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一限旋转三角形腔,所述侧罩还包括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限位配合的限旋转装饰板,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限旋转装饰板上对应于所述安装柱台的位置处;当所述限旋转装饰板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配合时,限旋转装饰板朝向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内,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一部分位于限旋转三角形腔外,并且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限旋转装饰板上未落入限旋转三角形腔的一部分上。作为优化,在两限旋转装饰板上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一端向相对的方向弯折有第二折边,当两侧罩罩设于所述两侧架的外侧面时,两限旋转装饰板的第二折边正好位于第一折边的下表面。作为优化,还包括一牌照以及一牌照灯;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可拆卸的安装有一安装台,在所述安装台的上部分设置有供牌照和牌照灯共同固定的固定孔,牌照以及牌照灯通过该固定孔重叠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作为优化,还包括一光源反射器;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的下部分开设有供所述光源反射器安装的第三安装孔,所述光源反射器通过该第三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作为优化,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后侧面的下部分向后凸设有一安装凸块,所述第三安装孔开设于该安装凸块上。作为优化,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在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向相对的方向弯折第一折边以及开设第一安装孔,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即能够牢固的将后挡泥板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后挡泥板主体相对于固定点转动,增加后挡泥板固定的牢固性。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无需专门设置安装座、降低了安装的复杂度、减少了安装时间、增加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摩托车后挡泥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摩托车后挡泥板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是图3中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时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后挡泥板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后挡泥板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2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2两侧的支撑架3,后挡泥板通过该支撑架3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两支撑架3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折有一第一折边301,该第一折边301用于在安装后挡泥板时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贴合;两支撑架3远离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用于将后挡泥板安装于后平叉两侧杆的外侧面的第一安装孔34。本方案中,所述支撑架3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当工作人员对后挡泥板进行安装时,首先将两支撑架3分别置于两侧杆的外侧面,并使第一安装孔34分别与两侧杆上的安装孔对准,此时两第一折边301正好分别位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其次,通过两安装螺栓将两支撑架3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一端固定于两侧杆的外侧面,从而将后泥挡泥板主体2安装于摩托车上。通过上述结构,无需增设安装座即可直接地将支撑架3安装在侧杆的外侧面,仅需要通过第一安装孔34和第一折边301的相互配合,即可对支撑架3进行定位,防止支撑架3旋转。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呈船形结构,其整体呈与摩托车的后车轮弧度相匹配的弧状,在后挡泥板主体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条。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牌照35、一牌照灯36以及一光源反射器37,它们均安装于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当后挡泥板安装于摩托车上后,朝向摩托车后方的一侧面)。具体地,在所述后挡泥板主体2的后侧面可拆卸的安装有一安装台38,在所述安装台38的上部分设置有供牌照35和牌照灯36共同固定的固定孔(图未示出),牌照35以及牌照灯36通过该固定孔重叠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38上。如此,可以尽可能的缩小安装台38的面积,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支撑架,后挡泥板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折有一第一折边,该第一折边用于在安装后挡泥板时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贴合;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用于将后挡泥板安装于后平叉两侧杆的外侧面的第一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后挡泥板主体以及对称位于后挡泥板主体两侧的支撑架,后挡泥板通过该支撑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摩托车的后平叉的两侧杆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向相对方向弯折有一第一折边,该第一折边用于在安装后挡泥板时与后平叉的两侧杆的下表面贴合;两支撑架远离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用于将后挡泥板安装于后平叉两侧杆的外侧面的第一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呈U形的架体,所述架体具有两侧架以及一固定于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内表面的底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分别罩设在所述架体的两侧架的外侧面的两侧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两侧架上远离所述底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侧罩固定的安装块,所述第一折边由两安装块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分别向相对的方向弯折形成;在两安装块相临于对应的一侧罩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安装柱台,还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在两侧罩的内侧面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安装凸台,上述的第一安装孔分别开设于两侧罩上对应于所述安装柱台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罩上远离所述后挡泥板主体的一端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一限旋转三角形腔,所述侧罩还包括与所述限旋转三角形腔限位配合的限旋转装饰板,所述第一安装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