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生物素立体选择性全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431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生物素立体选择性全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以二酸为起始原料经酰卤脱水关环制备内消旋环酸酐,在金鸡纳类生物碱存在下与醇经对映选择性开环制备(4S,5R)-半酯;然后再经过选择性还原、酸催化关环、Fukuyama偶联反应等,制得中间产物(3aS,6aR)-内酯、(3aS,6aR)-硫内酯、(3aS,4S,6aR)-双苄生物素及其衍生物;在无机酸作用下脱苄、开环,在活性炭催化下于无机碱溶液中关环反应制备得(+)-生物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所用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易于回收,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有机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天然产物(+)-生物素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 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素((+)-biotin)1,又名维生素H或辅酶R,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作为各种 羧化酶的辅基,(+)-生物素对可逆性羧基的生成及C02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整个生物界的 生长都需要它。其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Harris等人于1944年首次报道了(士)-生物素的全合成路线0/ C/ze肌5bc 1944, 66, 1756.),该路线以丄-胱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还原、偶联、<:^化11縮合等13余步反应得到(±)-生物素,总收率约10%。迄今为止,已有多条全合成路线报道(见综述C&w. 1997, 97, 1755.和Me&c/"a/ i ewarc/z i ev/em 2006, 26, 434.),但是以硫内酯VI (R1 = -Bn)为关键中间 体的瑞士Roche的Stembach路线仍是公认的最具工业化意义的合成路线。1949年美国专利 US2489238描述了著名的Goldberg-Stembach路线,以富马酸为起始原料,经溴代、苄胺化、 光气关环转化为环酸II (R^-Bn),然后以醋酐脱水成环酐III(Ri:-Bn),再经还原、硫代 得到外消旋硫内酯VI (R〖=-Bn),接着通过一个格氏反应引入侧链,再脱水、催化加氢生 成全顺式构型,最后经过形成硫鑰盐中间体,以"-樟脑磺酸银拆分和氢溴酸脱苄得到(+)-生物素。后来Gerecke等对此路线作了改进(7/e/v. CWw. Jcto. 1970, 53,991.),将环酐III(R^ -Bn)与环已醇单酯化制成外消旋环酸单环已醇酯,再用伪麻磺碱进行非对映体结晶拆分成 所需要的(4&5及)-环酸单酯,进而经硼氢化锂还原、关环即得关键手性砌块(3aS,6ai )-内酯 V(R'二-Bn),最后以约10%的总收率完成了(+)-生物素的合成。Sternbach路线的缺点在于 合成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拆分步骤,这使得合成效率大大降低。后来有许多方法描述了合成关键手性砌块(3aS, 6a/ )-内酯V (R1 = -Bn)的改进路线。欧 洲专利EP173185描述了以环酐ni (Ri= -Bn)与伯醇单酯化成外消旋环酸单酯,再经脱氢松 香胺作拆分剂得到(4&5i )-环酸单酯,继而硼氢化钠还原、关环得到(3aS,6a^)-内酯V(R^ -Bn)的方法。欧洲专利EP92194描述了利用(5)-2-氨基-l,l-二苯基丙醇或(-)-麻黄碱作拆分剂 拆分外消旋乙酯的方法,但单轮拆分率只有30%左右。陈芬儿等(庸箏学狡众学学瓶2001, ",1141.)报道用氯霉素副产物(1& 25)-苏式-1-(对硝基苯基)-1, 3-丙二醇为拆分剂拆分外消 旋环酸单酯制备V(R^z-Bn)的工艺,虽然此拆分剂价廉易得,来源广泛,但单次拆分率仅 为37%。这些拆分方法均存在着操作繁琐,成本偏高等拆分之通病。欧洲专禾UEP44158描述了使用(5)-iV-甲基-a-苯乙胺为手性助剂对环酐m (R^ -Bn)进行 非对映选择性开环,以95%收率和100%的(^值得到相应的手性半酰胺,此法立体选择性和 收率都令人满意,缺点在于接下来制备(3aS,6a/ )-内酯V(I^z-Bn)的步骤繁琐且收率不高。 世界专利WO200125215描述了使用iV-甲基麻黄碱作手性辅助剂使环酐ni (R>= -Bn)不对称 开环的方法,所得(4& 5i )-半酯IV的de值可达82。/。。世界专利WO2004094367描述了利用不 同手性醇作手性助剂使环酐III (R^ -Bn)不对称开环的方法,其中(5)-l,l-二苯基-l,2-丙二醇 开环立体选择性较好,可以100%的46值和89%收率得到相应的(4& 5i )-半酯IV。但这些方 法均存在手性试剂价格昂贵、回收困难的缺点。欧洲专利EP84892描述了通过猪肝酯酶水解内消旋二甲酯、二乙酯和二丙酯的方法, 水解产物经重结晶后得光学纯产物,收率在48%左右。陈芬儿等04A. Sy"仇Cato/. 2005, 549.)采用高分子负载猪肝酯酶不对称水解内消旋二甲酯的方法,以90%的收率和91% ee值 制得了(4S, 5i )-半酯IV (R1 = -Bn, R2 = -CH3)。酶拆分法虽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学选择性,但 由于酶的易变性、存在的含量低、提取分离困难等原因,其工业化应用仍受到限制。Deng Li等报道了CS^Aew';y 2001,仏1737.)以奎宁衍生物DHQD-PHN为催化剂催化环 酐III (R1 = -811)不对称开环制备(335, 6ai )-内酯V (R1 = -Bn)的方法,此法对映选择性高,但 催化剂价格昂贵,反应步骤较繁琐,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国专利CN1183137描述了以手 性胺(1S, 25)-l-(4-硝基苯基)-2-iV, W-二甲氨基-3-三苯甲氧基-l-丙醇为催化剂催化环酸酐ni (1^= -8!1)不对称醇解制备(335, 6ai )-内酯V (R1 = -Bn)的方法。此法化学收率及立体选择性 均较高,但仍存在着催化剂制备较麻烦的缺点。Seki等(分加/2e^ 2002, 361-364.)报道了一条以天冬氨酸为手性池合成(3aS, 6ai )-内酯V (R1 = -Bn)的路线;Deshmukh等(S"Ae^2007, 1159-1164.)以易制备的y5-内酰胺为合成子经 七步反应制得了(3aS, 6ai )-内酯V (R1 = -Bn); Seki等(Oze肌£wr J 2004, 6102.)以丄-半胱 氨酸为起始原料制得(3aS, 6a^)-内酯V (R1 = -Bn),再以Pd/C催化的Fukuyama偶联引入侧链进而完成了(+)-生物素I的合成;陈芬儿等于2007年报道了以Z)-甘露糖为起始原料的"手性 池"合成法合成I (Q^6ow/^A 2007, 2461.)。这些方法均存在操作繁琐的缺点,使 其应用受到限制。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简便、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生物 素的全合成方法。该(+)-生物素的结构式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全合成方法包括以下过程a)将具有如下结构的二酸II与酰卤在无溶剂或有溶剂条件下反应,制备得内消旋环 酸酐III,式中,Ri为苄基、cc-苯基乙基、对甲氧苄基、3,4-二甲氧基苄基、烯丙基、l-呋喃基、 2-呋喃基、1-噻吩基或2-噻吩基等;其中,二酸II与酰卤的摩尔比为1: 1-5, 二酸II与有 机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l: 6-20,反应温度为20'C-135'C,反应时间为0.5-5小时;所用的脱水剂酰卤,具体为d C6脂肪酰卤,芳香酰卤或取代芳香酰卤,卤素为氯或溴;其中乙酰氯、丙酰氯或苯甲酰氯为较优的选择。有溶剂条件下所用溶剂一般为卤代烃、芳香烃或取代芳香烃,优选溶剂为甲苯或l,2-二氯乙垸。b)化合物III在金鸡纳生物碱存在下与醇进行对映选择性醇解制备得(4& 5i )-半酯<formula>formul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素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方法,该(+)-生物素的结构如下Ⅰ所示:    ***  Ⅰ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将具有如下结构的二酸Ⅱ与酰卤在无有机溶剂或有有机溶剂条件下反应制备内消旋环酸酐Ⅲ:    ***    式中,R↑[1]为苄基、α-苯基乙基、对甲氧苄基、3,4-二甲氧基苄基、烯丙基、1-呋喃基、2-呋喃基、1-噻吩基或2-噻吩基;其中,所用的酰卤为C↓[1]~C↓[6]脂肪酰卤、芳香酰卤或取代芳香酰卤,卤素为氯或溴;二酸Ⅱ与酰卤的摩尔比为1∶1-5,二酸Ⅱ与有机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6-20,反应温度为20℃-135℃,反应时间为0.5-5小时;    (b)化合物Ⅲ在金鸡纳生物碱存在下与醇进行对映选择性醇解制备得(4S,5R)-半酯Ⅳ:    ***  Ⅳ    式中,R↑[2]为C↓[1]~C↓[6]烷基、C↓[3]~C↓[8]环烷基、C↓[3]~C↓[6]烯基、C↓[3]~C↓[6]炔基、芳烷基或芳烯基;    其中,所用金鸡纳生物碱具有如A所示结构:    ***  A    R↑[4]为羟基,或C↓[1]-C↓[10]烷氧基;    R↑[5]为-H或-OR↑[7],R↑[7]为C↓[1]~C↓[6]烷基、C↓[3]~C↓[6]环烷基、C↓[2]~C↓[6]烯基、C↓[2]~C↓[6]个酰基、苄基、苯甲酰基或肉桂基,或任何上述基的取代衍生物;    R↑[6]为-H或乙基,乙烯基或乙炔基;    醇解用醇为C↓[1]~C↓[6]脂肪醇、C↓[3]~C↓[8]环烷基醇、C↓[3]~C↓[6]烯醇、C↓[3]~C↓[6]炔醇、芳烷醇或芳基烯醇,或上述醇的任选取代衍生物;    环酸酐Ⅲ/醇/金鸡纳生物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3~10∶0.5~2;    醇解反应温度为-60℃~25℃,醇解反应时间为10~80h;    (c)化合物Ⅳ在还原剂作用下对酯基选择性还原,然后酸催化关环制备(3aS,6aR)-内酯Ⅴ:    ***  Ⅴ;    其中所用的还原剂为烷基取代硼氢化钾、烷基取代硼氢化锂或烷基取代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硼氢化锂或氰基硼氢化钠;    还原步骤反应温度为-20℃~50℃,还原步骤反应时间为4~24h;    关环步骤所用的酸为盐酸、硫酸、磷酸、硝酸或高氯酸,    关环步骤反应温度为50℃~60℃,关环步骤反应时间为0.5~4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芬儿戴惠芳黄建熊非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