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876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涉及汽车行业工装夹具领域,包括底座,底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上方设有L型支架,L型支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L型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另一侧设有手柄,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为中空型定位销,定位销的对称侧壁设有开口,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活动铰接,限位块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下端设置在定位销内,限位块的上端设有转向孔,下端为勾状结构,第二导向槽的内壁设有转轴,转向孔设置在转轴上,此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满足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行业工装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副车架弯形臂,如图1所示,由第一定位孔3、第二定位孔4、和第三定位孔5实现工件的准确定位。该弯形臂由上片1和下片2零件组成,其中第二定位孔4和第三定位孔5位于零件下片2,第一定位孔3位于零件上片1。在如图2所示副车架弯形臂的定位示意图中,第二定位孔4和第三定位孔5用分别用定位销6定位,较容易实现准确、可靠的定位,而第一定位孔3除了X、Y方向的定位要求外,对Z轴方向亦有较高定位要求,一般的定位机构难以实现,很难满足上片和下片零件之间的相对高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很难满足上下片零件之间的相对高度要求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向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上方设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L型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另一侧设有手柄,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第二导向槽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销为中空型定位销,定位销的对称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活动铰接,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下端设置在定位销内,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有转向孔,下端为勾状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设有转轴,所述转向孔设置在转轴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L型支架由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组成,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气缸。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底壁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向下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二气缸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上。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连接板之间设有加强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的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对原有的定位机构进行改进,第二气缸上安装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连接定位销,定位销为中空型定位销,定位销的对称侧壁带有开口,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活动铰接限位块,限位块的上端带有转向孔,转向孔设置在转轴上,下端为勾状结构,通过按压手柄,将定位销预定位在上片的第一定位孔内后,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L型支架向下运动,进而带动L型支架上的第二气缸向下运动,第二气缸上安装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上连接定位销,进而带动定位销向下运动插入上片的第一定位孔中,进行压紧定位,然后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块活动铰接,推动限位块向下运动,限位块的上端带有转向孔,转向孔设置在转轴上,限位块绕着转轴转动,在向下运动过程中,会向一侧产生偏移,限位块的下端穿过开口设置在外部,限位块的下端为勾状结构,当第二气缸返程时,限位块下端的勾状结构将上片勾住上行,将上片高度限至理想高度,从而实现上片和下片零件之间的相对高度要求,满足要求,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副车架弯形臂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弯形臂的定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L型支架与第二气缸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定位销的示意图。其中,1-上片,2-下片,3-第一定位孔,4-第二定位孔,5-第三定位孔,6-定位销,61-开口,7-底座,8-加强筋,9-固定板,10-第一导向槽,11-手柄,12-L型支架,121-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3-第二气缸,14-第二导向槽,15-限位块,151-转向孔,16-第一气缸,17-连接板,18-安装板,19-加强板,2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3、图4、图5和图6出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向上设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16,所述第一气缸16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0,所述第一导向槽10的上方设有L型支架12,所述L型支架12与第一气缸16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L型支架12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13,另一侧设有手柄11,所述第二气缸13上设有第二导向槽14,所述第二导向槽14上设有定位销6,所述定位销6与第二导向槽14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销6为中空型定位销6,定位销6的对称侧壁设有开口61,所述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上设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活动铰接,所述限位块15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4内,下端设置在定位销6内,所述限位块15的上端设有转向孔151,下端为勾状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槽14的内壁设有转轴20,所述转向孔151设置在转轴20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板9与底座7之间安装加强筋8,增加底座7与固定板9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L型支架12由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组成,所述第一支架121与第一气缸16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2上设有第二气缸13,安装结构简单、稳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122的底壁设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一端垂直向下设有安装板18,所述第二气缸13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18上,安装结构简单稳固,拆卸便捷,便于第二气缸13的维护或更换。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8和连接板17之间设有加强板19,增强安装板18与连接板17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基于上述,本技术结构的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对原有的定位机构进行改进,第二气缸13上安装第二导向槽14,第二导向槽14连接定位销6,定位销6为中空型定位销6,定位销6的对称侧壁带有开口61,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上活动铰接限位块15,限位块15的上端带有转向孔151,转向孔151设置在转轴20上,下端为勾状结构,通过按压手柄11,将定位销6预定位在上片1的第一定位孔3内后,启动第一气缸16,第一气缸16的活塞杆带动L型支架1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L型支架12上的第二气缸13向下运动,第二气缸13上安装第二导向槽14,第二导向槽14上连接定位销6,进而带动定位销6向下运动插入上片1的第一定位孔3中,进行压紧定位,然后启动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与限位块15活动铰接,推动限位块15向下运动,限位块15的上端带有转向孔151,转向孔151设置在转轴20上,限位块15绕着转轴20转动,在向下运动过程中,会向一侧产生偏移,限位块15的下端穿过开口61设置在外部,限位块15的下端为勾状结构,当第二气缸13返程时,限位块15下端的勾状结构将上片1勾住上行,将上片1高度限至理想高度,从而实现上片1和下片2零件之间的相对高度要求,满足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向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上方设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L型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另一侧设有手柄,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第二导向槽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销为中空型定位销,定位销的对称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活动铰接,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下端设置在定位销内,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有转向孔,下端为勾状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设有转轴,所述转向孔设置在转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弯形臂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向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上方设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L型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另一侧设有手柄,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第二导向槽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销为中空型定位销,定位销的对称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活动铰接,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下端设置在定位销内,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有转向孔,下端为勾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仲林
申请(专利权)人:塔奥芜湖汽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