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
,特别涉及一种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板形控制模型作为板形控制的核心,模型精度直接影响到板形控制的质量和水平。目前主流板形控制模型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有轧辊磨损和温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偏差却得不到及时修正。其中,轧辊温度模型的计算偏差对板形控制的影响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热变形非常明显,由热膨胀引起的辊形变化可以达到100~400μm,与辊系弯曲变形引起的轧辊凸度变化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热凸度始终在不断变化,造成生产过程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板形质量。由于轧辊温度模型是实时跟踪系统,根据轧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3秒钟计算一次轧辊的热凸度。轧辊热凸度无法在线测量,只能通过轧辊温度模型计算来获取。而影响温度模型计算精度的因素众多,在轧制过程中轧辊依次与轧件、周围环境、冷却水、支持辊等边界条件接触进行热交换,同时轧辊工作状态分为轧制期、间歇水冷期和空冷期,轧辊与带钢和冷却水的接触位置也在随窜辊而变化,这些复杂多变的因素导致温度模型计算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控制精度不高一直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获取精轧机组各机架轧辊实际温度值act_temp(i);(2)获取精轧机组各机架轧辊模型计算值model_temp(i);(3)计算精轧机组各机架轧辊实际温度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值ratio_temp(i)=act_temp(i)model_temp(i);]]>建立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优化方程其中,所述delta_temp(i)为轧辊温度模型计算值的改变量;所述kr(i)为各机架的自适应调节因子;所述n为轧辊径向划分层数;所述ρ为轧辊材料密度;所述c为物质比热;所述R为轧辊半径;所述ht为单元体得到的热流密度;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获取精轧机组各机架轧辊实际温度值act_temp(i);(2)获取精轧机组各机架轧辊模型计算值model_temp(i);(3)计算精轧机组各机架轧辊实际温度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值ratio_temp(i)=act_temp(i)model_temp(i);]]>建立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优化方程其中,所述delta_temp(i)为轧辊温度模型计算值的改变量;所述kr(i)为各机架的自适应调节因子;所述n为轧辊径向划分层数;所述ρ为轧辊材料密度;所述c为物质比热;所述R为轧辊半径;所述ht为单元体得到的热流密度;所述Δt为轧辊温度模型计算的时间步长;所述model_temp(i)'为优化后的轧辊温度模型计算值;(4)计算得到各机架的自适应调节因子kr(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到各机架的自适应调节因子kr(i),包括:测量精轧机组末机架轧辊温度实测值act_temp(last);调节kr(last)的值,使|act_temp(last)-model_temp(last)'|≤T,那么除末机架外的各机架的kr(i)=ratio_temp(i)·kr(last);其中,所述model_temp(last)'为优化后的末机架轧辊温度模型计算值;所述T为满足模型精度所需的预设温度偏差值;所述kr(last)为末机架的自适应调节因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温度模型控制精度的优化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榜,刘子英,董立杰,王凤琴,王伦,王策,郭薇,张长利,龚波,李沛环,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