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2659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涉及一种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它包括脱硫吸收塔、喷淋层、吸收塔浆液池、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第一浆液循环泵和石灰乳储罐;脱硫吸收塔上端设有第一加药口,脱硫吸收塔下端设有第二加药口,第二加药口与吸收塔浆液池连通,石灰乳储罐上设有第三加药口;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口连通,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二加药口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上的第三加药口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出端与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提高脱硫效率,又具有投资小、工期短、能耗低的优点,具有极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
技术介绍
在传统脱硫工艺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中,浆液循环泵将浆液池中的浆液提升到喷淋层中,通过喷嘴雾化后与烟气接触,吸收烟气中的SO2。通常,为了保证脱硫后副产品石膏的品质,浆池内的pH值需控制在5.0~6.0之间。由于目前超低排放对SO2的排放浓度为35mg/Nm3,脱硫效率一般会需要在99%以上。这对传统的脱硫工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保证脱硫效率,在传统脱硫工艺的基础上往往会采用增加喷淋层、增加塔外浆池及增加串联塔等方式提高脱硫效率。然而,这些提高脱硫效率的技术都有着投资大、工期长以及能耗高等缺点,制约了脱硫项目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安装于脱硫吸收塔内部上端的喷淋层,和安装于脱硫吸收塔内部下端的吸收塔浆液池,所述喷淋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和第四喷淋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第一浆液循环泵和石灰乳储罐;所述脱硫吸收塔上端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一加药口位于第一喷淋层上方,脱硫吸收塔下端设有第二加药口,第二加药口位于吸收塔浆液池下端且与吸收塔浆液池连通,石灰乳储罐上设有第三加药口;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口连通,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二加药口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上的第三加药口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出端与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石灰乳加药泵和第二浆液循环泵,所述脱硫吸收塔上端还设有第四加药口,第四加药口位于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之间,脱硫吸收塔下端设有第五加药口,第五加药口位于第二加药口上方,石灰乳储罐上设有第六加药口,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五加药口连通,第二浆液循环泵的输出端与第四加药口连通,第二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上的第六加药口连通,第二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出端与第二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二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出端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浆液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一石灰乳加药泵的输出端连通。本技术是在传统浆液循环喷淋系统中增加一套钙基强碱加药装置,将配制好的石灰乳通过石灰乳加药泵,注入最上层的喷淋层对应的浆液循环管道中,使最上层的浆液循环管道中的浆液pH值大幅提高。由于通过顶层喷淋层的烟气已经经过下方喷淋层的喷淋,所含SO2的浓度已经很低,而浆液池中的pH值通常控制在5~6之间,酸性环境不利于循环浆液对SO2的吸收,因此在最上层的喷淋层提高局部的pH值能极大的提高总体脱硫效率。实际工作时,石灰乳加药泵可采用变频泵或工频泵。石灰乳加药泵可配置1台或多台备用泵。作为备用,石灰乳加药管路设支路连接至吸收塔喷淋层第二高层对应的吸收塔浆液循环管路中。本技术既能提高脱硫效率,又具有投资小、工期短、能耗低的优点,具有极好的市场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脱硫吸收塔,2-喷淋层,21-第一喷淋层,22-第二喷淋层,23-第三喷淋层,24-第四喷淋层,31-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2-第二石灰乳加药泵,41-第一浆液循环泵,42-第二浆液循环泵,5-石灰乳储罐,61-第一加药口,62-第二加药口,63-第三加药口,64-第四加药口,65-第五加药口,66-第六加药口,7-吸收塔浆液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1,安装于脱硫吸收塔1内部上端的喷淋层2,和安装于脱硫吸收塔1内部下端的吸收塔浆液池7,所述喷淋层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和第四喷淋层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第一浆液循环泵41和石灰乳储罐5;所述脱硫吸收塔1上端设有第一加药口61,第一加药口61位于第一喷淋层21上方,脱硫吸收塔1下端设有第二加药口62,第二加药口62位于吸收塔浆液池7下端且与吸收塔浆液池7连通,石灰乳储罐5上设有第三加药口63;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口61连通,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与第二加药口62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5上的第三加药口63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出端与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连通。优选的,本技术还包括第二石灰乳加药泵32和第二浆液循环泵42,所述脱硫吸收塔1上端还设有第四加药口64,第四加药口64位于第一喷淋层21和第二喷淋层22之间,脱硫吸收塔1下端设有第五加药口65,第五加药口65位于第二加药口62上方,石灰乳储罐5上设有第六加药口66,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42的输入端与第五加药口65连通,第二浆液循环泵42的输出端与第四加药口64连通,第二石灰乳加药泵32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5上的第六加药口66连通,第二石灰乳加药泵32的输出端与第二浆液循环泵42的输入端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与第二石灰乳加药泵32的输出端连通。优选的,第二浆液循环泵42的输入端与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出端连通。吸收塔浆池在脱硫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浆池中的浆液pH值通常为5-6。在该pH条件下,有利于浆池中的CaSO3被氧化为CaSO4。但SO2作为一种酸性气体更容易被pH值较高的浆液吸收,在SO2浓度较低的烟气中更为明显。因此本技术采用提高最高层喷淋层中浆液的pH值的方式提高循环浆液喷淋系统的吸收能力。石灰乳储罐中储存有配置好的石灰乳(Ca(OH)2)溶液,石灰乳加药泵将石灰乳储罐中的石灰乳通过石灰乳加药管路输送至最高层吸收塔喷淋层对应的吸收塔浆液循环管路。作为备用,石灰乳加药管路设置一条支路,将石灰乳输送至次高层吸收塔喷淋层对应的吸收塔浆液循环管路。当最高层喷淋层对应的循环泵需检修或其它原因,最高层喷淋层不启用时,则通过次高层的加药管路进行石灰乳的投加。一般情况下,石灰乳加药管路连接至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入口管路,此处的工作压力较低,而且石灰乳加入后会通过吸收塔浆液循环泵,更加有利于石灰乳和循环浆液的混合。在某些具体项目中不便于连接至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入口管路时,亦可连接至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出口管路。在原烟气中的含硫量或锅炉负荷变化时,可通过调节石灰乳加药泵的变频器,调整加入的石灰乳总量。以某项目为例,传统浆液循环系统需配置5层喷淋层,总喷淋量30000m3/h,采用本技术配置的新型喷淋系统后,仅需配置4层喷淋层,总喷淋量可减低至24000m3/h。降低循环泵功耗约630kW,增加石灰乳加药泵以及石灰乳储罐搅拌器总功率约50kW,整体降耗580kW。同时,由于喷淋层的减少,吸收塔内的阻力可降低约200Pa,引风机能耗亦可相应减低。针对脱硫提效改造项目,增加一层喷淋层及相应设备所需停机工期在2个月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1),安装于脱硫吸收塔(1)内部上端的喷淋层(2),和安装于脱硫吸收塔(1)内部下端的吸收塔浆液池(7),所述喷淋层(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和第四喷淋层(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第一浆液循环泵(41)和石灰乳储罐(5);所述脱硫吸收塔(1)上端设有第一加药口(61),第一加药口(61)位于第一喷淋层(21)上方,脱硫吸收塔(1)下端设有第二加药口(62),第二加药口(62)位于吸收塔浆液池(7)下端且与吸收塔浆液池(7)连通,石灰乳储罐(5)上设有第三加药口(63);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口(61)连通,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与第二加药口(62)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5)上的第三加药口(63)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出端与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超低排放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1),安装于脱硫吸收塔(1)内部上端的喷淋层(2),和安装于脱硫吸收塔(1)内部下端的吸收塔浆液池(7),所述喷淋层(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喷淋层(21)、第二喷淋层(22)、第三喷淋层(23)和第四喷淋层(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第一浆液循环泵(41)和石灰乳储罐(5);所述脱硫吸收塔(1)上端设有第一加药口(61),第一加药口(61)位于第一喷淋层(21)上方,脱硫吸收塔(1)下端设有第二加药口(62),第二加药口(62)位于吸收塔浆液池(7)下端且与吸收塔浆液池(7)连通,石灰乳储罐(5)上设有第三加药口(63);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出端与第一加药口(61)连通,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与第二加药口(62)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入端与石灰乳储罐(5)上的第三加药口(63)连通,第一石灰乳加药泵(31)的输出端与第一浆液循环泵(41)的输入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迎春杨乐肖婷婷陈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