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及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278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7:19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包括三个行走爪,行走爪包括用于抓地的爪状的尖端结构,其外周均为圆弧状,三个行走爪外周首尾相接可构成完整的轮;每个行走爪均通过销接的外定位轴与传动板机构连接,传动板机构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可变形行走装置还包括将行走爪绕各自外定位轴转动至伸出各自尖端结构并定位的形态切换机构。通过三个行走爪收起成轮状的结构,实现平地的平稳高速运动,并且在每个行走爪侧面设置外定位轴,行走爪可通过绕外定位轴的旋转伸出各自的尖端结构,形成适合进行越障运动的稳定的三爪结构解决了机器人行走装置越障能力、运载能力及成本难以兼顾等技术问题。本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用机器人代替人力来运送物资、野外地形勘测等新需求的出现,促使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对机器人对不同地形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机构的自适应能力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越障及自适应能力是行走装置性能的关键体现。目前的行走装置分为轮式、腿式、履带式以及复合式机构,其中轮式行走装置结构简单但越障能力较差,履带式体积大且越障能力有限,而腿式和复合式适应性好但对技术要求高、结构过于复杂且成本较高,为顺应行走装置的高适应能力的发展趋势,需要着手解决行走装置中的这些不足。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机器人行走装置越障能力、运载能力及成本难以兼顾等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该可变形行走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机器人行走装置越障能力、运载能力及成本难以兼顾等技术问题,本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的机器人。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包括三个行走爪,所述行走爪包括用于抓地的爪状的尖端结构,其外周均为圆弧状,三个所述行走爪外周首尾相接可构成完整的轮;每个所述行走爪均通过销接的外定位轴与传动板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板机构与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可变形行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行走爪绕各自外定位轴转动至伸出各自尖端结构并定位的形态切换机构。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传动板机构包括与所述行走爪构成的轮同轴设置的内三角夹板和外三角夹板,内三角夹板和所述外三角夹板各自尖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行走爪配合的通孔,所述外定位轴依次将所述外三角夹板、所述行走爪和所述内三角夹板销接固定。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形态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行走爪内侧以对应的外定位轴为中心的圆弧滑槽,所述圆弧滑槽内均设置有内定位轴,所述内定位轴均与所述外三角夹板和所述内三角夹板销接,所述内定位轴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行走爪内侧所述圆弧滑槽外的位置销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行走爪的转动平面,所述滑柱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行走爪销接,另一端可滑动垂直穿设于所述内定位轴的通孔内。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销轴和所述内定位轴之间的所述滑柱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抵紧所述内定位轴。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圆弧滑槽的弧度为65°。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形态切换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传动板机构同轴设置的中心齿轮,所述行走爪的内周呈圆弧状并且其上设置有导向齿,所述行走爪通过所述导向齿与所述中心齿轮啮合。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行走爪的尖端结构的外侧和所述行走爪背离所述尖端结构端部的外侧均设置有增大行走爪摩擦力的橡胶摩擦块。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内三角夹板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键连接周向固定。优选的,上述可变形行走装置中,所述行走爪的侧面设置有减重槽及加强筋,所述圆弧滑槽和滑柱均位于所述减重槽内。本新型提供的用于机器人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包括三个行走爪,所述行走爪包括用于抓地的爪状的尖端结构,其外周均为圆弧状,三个所述行走爪外周首尾相接可构成完整的轮;每个所述行走爪均通过销接的外定位轴与传动板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板机构与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可变形行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行走爪绕各自外定位轴转动至伸出各自尖端结构并定位的形态切换机构。采用本新型提供的可变形行走装置通过三个行走爪收起成轮状的结构,实现平地的平稳高速运动,并且在每个行走爪侧面设置外定位轴,行走爪可通过绕外定位轴的旋转伸出各自的尖端结构,形成适合进行越障运动的稳定的三爪结构;此外通过传动板机构驱动外定位轴运动并以此驱动行走爪构成的轮或三爪结构转动前进,传动方式稳定,并且便于直接通过该结构实现可变形行走装置行走爪状态的切换。本新型提供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可通过形态的切换适应平地或多障碍地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机器人行走装置越障能力、运载能力及成本难以兼顾等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上述任一种可变形行走装置。由于上述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可变形行走装置的机器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爆炸图。图2是本新型实施例中的行走爪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行走机构的轮式形态端面图(去除动力输出轴和内三角夹板)。图4是行走机构的爪式形态端面图(去除动力输出轴和内三角夹板)。附图中标记如下:1-行走爪2-中心齿轮3-动力输出轴4-内三角夹板5-外定位轴6-外三角夹板7-橡胶摩擦块8-减重槽9-凹槽10-滑柱11-压缩弹簧12-滑槽13-内定位轴14-销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可变形行走装置,以解决现有机器人行走装置越障能力、运载能力及成本难以兼顾等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新型提供的用于机器人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包括三个行走爪1,所述行走爪1包括用于抓地的爪状的尖端结构,其外周均为圆弧状,三个所述行走爪1外周首尾相接可构成完整的轮;每个所述行走爪1均通过销接的外定位轴5与传动板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板机构与动力输出轴3连接,所述可变形行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行走爪绕各自外定位轴5转动至伸出各自尖端结构并定位的形态切换机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行走爪1的外周设置大圆弧,三个行走爪1可通过各自外周的大圆弧对接成整圆,可变形行走装置在进行平地行走时,各行走爪1...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行走爪(1),所述行走爪(1)包括用于抓地的爪状的尖端结构,其外周均为圆弧状,三个所述行走爪(1)外周首尾相接可构成完整的轮;每个所述行走爪(1)均通过销接的外定位轴(5)与传动板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板机构与动力输出轴(3)连接,所述可变形行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行走爪(1)绕各自外定位轴(5)转动至伸出各自尖端结构并定位的形态切换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自适应可变形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行走
爪(1),所述行走爪(1)包括用于抓地的爪状的尖端结构,其外周均为圆弧
状,三个所述行走爪(1)外周首尾相接可构成完整的轮;每个所述行走爪(1)
均通过销接的外定位轴(5)与传动板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板机构与动力输出轴
(3)连接,所述可变形行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行走爪(1)绕各自外定位轴(5)
转动至伸出各自尖端结构并定位的形态切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机构
包括与所述行走爪(1)构成的轮同轴设置的内三角夹板(4)和外三角夹板(6),
内三角夹板(4)和所述外三角夹板(6)各自尖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行走爪(1)
配合的通孔,所述外定位轴(5)依次将所述外三角夹板(6)、所述行走爪(1)
和所述内三角夹板(4)销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态切换机
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行走爪(1)内侧以对应的外定位轴(5)为中心的圆弧滑槽
(12),所述圆弧滑槽(12)内均设置有内定位轴(13),所述内定位轴(13)
均与所述外三角夹板(6)和所述内三角夹板(4)销接,所述内定位轴(13)
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行走爪(1)内侧在所述圆弧滑槽(12)外的位置销接
有滑柱(10),所述滑柱(10)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行走爪(1)的转动平面,所
述滑柱(10)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行走爪(1)销接,另一端可滑动垂直穿设于
所述内定位轴(13)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和所述
内定位轴(13)之间的所述滑柱(10)上套设有压缩弹簧(11),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光青杨敏杰苏盛鹏郑嫦娥许梦皎涂郡成王一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