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027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差发电组(7)、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3)、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散热器(13)、充放电蓄电池(22)、温差发电组正极(25)、温差发电组负极(26)、旋转电机(35)、旋转电机平键(35-2)、旋转电机正极(23)、旋转电机负极(24)、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28)、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29);旋转电机(35)与蜗轮增压器共轴,旋转电机正极(23)通过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29)连接,旋转电机负极(24)通过粗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28)连接;该装置克服了传统涡轮增压噪音大,功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市运行的车辆,发动机经常处于低速、怠速、起步加速等工况,由于节气门处于关闭或者快速打开状态,造成发动机进气管压力低,特别是蜗轮增压发动机,由于蜗轮增压的压气机是靠排气能量驱动涡轮机,但是由于低速、怠速、起步加速等工况时,排气能量低,驱动涡轮机的能量低,造成涡轮机转速低,传递给压气机的转速也低;使发动机进气量少,排气不充分,缸内残余废气高,造成发动机充气效率低;等发动机持续燃烧,排气温度上升,排气能量增加,驱动蜗轮机转速提升,传递给压气机的转速也提升;这时发动机进气量才提高,因此所需要的较长的时间,造成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迟滞,低速扭矩不足等缺点;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时扭矩低,加速性能差,降低了汽车的驾驶性能、加速性能与操控性能。蜗轮增压发动机经常处于低速、怠速等工况,蜗轮增压发动机进气量不足;由于浓混合气,缸内燃烧不充分、燃烧循环变动率大,造成蜗轮增压发动机排放污染物较严重,对汽油机而言,其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排放严重;对柴油机而言,其碳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烃的衍生物等排放严重;这两者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光化学反应;由于蜗轮增压发动机缸内燃烧不完全,其燃油效率率低,造成蜗轮增压发动机效率乃至整车效率低下。蜗轮增压发动机经常处于低速、怠速等工况,由于蜗轮增压器的迟滞,蜗轮增压发动机进气量不足,造成燃烧不充分,对汽油机增压而言,其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排放严重,且达不到三效催化器的最佳催化温度,造成催化剂催化性能低,且长期处于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的状态,三效催化器易造成催化剂失效、中毒等症状;对柴油机增压而言,其碳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烃的衍生物等排放严重,所以对SCR(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长期属于超负荷的工作,对SCR的使用寿命、稳定性等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由于低速、怠速等工况,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其碳烟、PAHs(多环芳香烃)急剧产生,颗粒捕集器很快就达到饱和,需要频繁的燃烧与更新,对颗粒捕集器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温差发电与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与方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差发电组、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散热器、水箱、回水管、水箱电磁阀开关、循环水泵、充放电蓄电池、温差发电组正极、温差发电组负极、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平键、旋转电机正极、旋转电机负极、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其中:温差发电组串联安装在排气管连接;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将温差发电组与排气管通过螺纹紧密连接,固定在汽车底盘上;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与散热器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散热器的出水管与水箱连接,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水箱出水管与水箱电磁阀开关连接,水箱电磁阀开关连接循环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水箱电磁阀开关控制水箱的通断;循环水泵通过管道与温差发电组冷却水进口管连接;温差发电组正极通过粗铜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充电正极连接,温差发电组负极通过粗铜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充电负极连接;温差发电组温度传感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温差发电组上;旋转电机与蜗轮增压器共轴,通过旋转电机平键将旋转电机的轴与蜗轮增压器轴连接起来;旋转电机正极通过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连接,旋转电机负极通过粗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汽车尾气能量进行发电的涡轮增压机构,该方案克服了传统涡轮增压噪音大,功率低的缺陷,且该装置成本低,运行平稳,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总图;图2是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组图;图3是发动机涡轮增压示意图图;其中:1-发动机缸体,2-曲柄连杆机构,3-活塞,4-排气门,5-排气道,6-排气温度传感器,7-温差发电组,7-1温差发电组,7-2温差发电组固定板,7-3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4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温差发电组冷却水进口管;8-温差发电组冷却水管,9-温差发电组热电偶单元,10-排气管,11-温差发电组循环水,12-温差发电组温度传感器,13-散热器,14-水箱,15-回水管,16-水箱高位液面报警器17-水箱放手手动/自动开关,18-水箱低位液面报警器,19-ECU,20-水箱电磁阀开关,21-循环水泵,22-充放电蓄电池,23-旋转电机正极,24-旋转电机负极,25-温差发电组正极,26-温差发电组负极,27-旋转电机通电开关,28-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29-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30-充放电电源电量监测,31-压气机转速传感器,32-进气管,33-蜗轮增压器旋转轴,34-压气机旋转叶片,35-旋转电机,35-1旋转电机,35-2旋转电机矩形平键,35-3旋转电机正极,35-4旋转电机负极;36-压气机壳体,37-涡轮叶片,38-涡轮壳体,39-废气旁通阀,40-中冷器,41-节气门传感器,42-进气道,43-进气门,44-火花塞,45-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具体操作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组7、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3、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散热器13、水箱14、回水管15、水箱电磁阀开关20、循环水泵21、充放电蓄电池22、温差发电组正极25、温差发电组负极26;其中:温差发电组7串联安装在排气管10连接;同轴连接,连接处采用金属垫片确保密封,没有废气溢出,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3将温差发电组7与排气管10通过螺纹紧密连接,固定在汽车底盘上;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与散热器13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散热器13的出水管与水箱14连接,回水管15固定在水箱上;水箱14出水管与水箱电磁阀开关20连接,水箱电磁阀开关20连接循环水泵21通过管道连接,水箱电磁阀开关20控制水箱14的通断;循环水泵21通过管道与温差发电组冷却水进口管7-5连接,管道采用卡箍紧密连接;温差发电组正极25通过粗铜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22充电正极连接,温差发电组负极26通过粗铜电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差发电组(7)、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3)、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散热器(13)、水箱(14)、回水管(15)、水箱电磁阀开关(20)、循环水泵(21)、充放电蓄电池(22)、温差发电组正极(25)、温差发电组负极(26)、旋转电机(35)、旋转电机平键(35‑2)、旋转电机正极(23)、旋转电机负极(24)、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28)、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29);其中:温差发电组(7)串联安装在排气管(10)连接;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3)将温差发电组(7)与排气管(10)通过螺纹紧密连接,固定在汽车底盘上;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与散热器(13)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散热器(13)的出水管与水箱(14)连接,回水管(15)固定在水箱上;水箱(14)出水管与水箱电磁阀开关(20)连接,水箱电磁阀开关(20)连接循环水泵(21)通过管道连接,水箱电磁阀开关(20)控制水箱(14)的通断;循环水泵(21)通过管道与温差发电组冷却水进口管(7‑5)连接;温差发电组正极(25)通过粗铜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22)充电正极连接,温差发电组负极(26)通过粗铜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22)充电负极连接;温差发电组温度传感器(1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温差发电组(7)上;旋转电机(35)与蜗轮增压器共轴,通过旋转电机平键(35‑2)将旋转电机(35)的轴与蜗轮增压器轴连接起来;旋转电机正极(23)通过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29)连接,旋转电机负极(24)通过粗电线与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极(2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驱动旋转电机辅助蜗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差发电组(7)、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母(7-3)、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
散热器(13)、水箱(14)、回水管(15)、水箱电磁阀开关(20)、循环水泵(21)、充
放电蓄电池(22)、温差发电组正极(25)、温差发电组负极(26)、旋转电机(35)、旋
转电机平键(35-2)、旋转电机正极(23)、旋转电机负极(24)、充放电蓄电池放电负
极(28)、充放电蓄电池放电正极(29);
其中:温差发电组(7)串联安装在排气管(10)连接;温差发电组固定内六角螺
母(7-3)将温差发电组(7)与排气管(10)通过螺纹紧密连接,固定在汽车底盘上;
温差发电组冷却水出口管(7-5)与散热器(13)的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散热器
(13)的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雄波付建勤刘敬平袁志鹏关尽欢朱立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