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具备电池的通用发动机的无触点点火装置中,初级线圈和充电线圈双方具有所期望的电感以及阻抗,并且使点火装置成为小型、简单且可靠性高的结构。在贯穿插入有磁轭的初级线圈骨架(57)上卷绕初级线圈(L1)和充电线圈(LCH)来构成线圈部(L)。将初级线圈用并联连接的多个线圈(L11、L12)构成,将初级线圈和充电线圈串联连接。充电线圈和由多个线圈构成的初级线圈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不在中途对一根导线在切断,而将导线的中间部有选择地捆在形成于初级线圈骨架的多个端子(63a~63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用点火装置,尤其涉及适合一体形成有发电线圈时的内燃机用点火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具有不使用现有的电池等的点火装置的通用发动机中,在与发动机的曲柄轴连结的飞轮等的周向的一个部位安装永久磁铁,并且与飞轮的外周对置地设置磁铁发电机。磁铁发电机具有点火线圈,在点火线圈中,在磁芯的外周卷绕初级线圈,并在该初级线圈的外周侧卷绕次级线圈。利用被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感应的电压,使次级线圈产生高电压,并施加于火花塞。这种磁性方式的无触点点火装置大体分为感应放电型和电容放电型。感应放电型是由晶体管使由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间断,在发电时暂且进行短路而流动电流并以规定的时间段将该电流进行切断,从而使次级线圈产生过渡电压。另一方面,电容放电型是将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的输出暂且向电容器进行充电,并以规定的时间段在初级线圈中急剧地流动电流,使次级线圈产生过渡电压。专利文献1记载了感应放电型的点火装置的现有例。在该公报记载的点火装置中,从与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并设的触发线圈检测旋转速度。并且,当成为初级绕组电压的电压量为使飞溅的火花持续的值以上的条件时,则按照数据输出点火信号。专利文献2记载了电容放电型的点火装置的现有例。在该公报记载的电容器放电式内燃机点火装置中,将点火线圈与励磁线圈一起设于磁铁发电机内,利用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电压和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所产生的电压之和的电压对点火能储存用的电容器进行充电。并且,将卷绕有线圈的第一、第二线圈架部在轴向上排列而一体化,在第一线圈架部上卷绕励磁线圈,在第二线圈架部上卷绕初级线圈。为了制作初级线圈以及励磁线圈,使用相同线径的线圈导体,并绕向相同地进行卷绕,从而用同一绕线机自动进行卷绕作业。再有,专利文献3记载了如下技术:在用于点火装置的点火线圈中,为了小型化和提高输出,相比现有情况提高向点火线圈供给的驱动电流,将合计截面积与现有的初级线圈的一根卷的初级导线的截面积相同的多根初级导线以多根并列集中的方式卷绕在线圈骨架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62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9650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609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割灌机等所使用的通用发动机中,出于进一步小型化、低成本化的观点,作为电源不使用电池而使用在设于飞轮的永久磁铁和点火线圈之间产生的电力。在这种无电池的发动机中,一旦起动,则能够使用感应电压,因此在其后的运转控制中,能够进行使用了微机等的控制设备的高度的控制。于是,为了在发动机的低速旋转时稳定地点火,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与点火线圈分开地设置触发线圈,以便即使在低速时也能够确保电源。该触发线圈比初级绕组的初级绕组电压还小,但输出同步的触发线圈电压,所产生的电力向微机、周期信号产生部进行供给。这样,触发线圈的作用与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不同,因而一般地使用适合于其用途的线径,未必与初级线圈的线径相同。因此,有制造工时变多、引起成本增大的担忧。在专利文献2的点火装置中,用同一线径的导线构成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初级线圈和励磁线圈,并用同一绕线机对它们进行卷绕,提高操作性。但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点火装置的励磁线圈和初级线圈是由相同线径的线圈导体且绕向也相同地进行卷绕。由此,在初级线圈需要更大的电流量时,需要将初级线圈的线径加粗。或者,需要使用以下记载的专利文献3的方法以使多根绕线为相同绕向的方式将线端进行接合。在前者的方法中,虽然没有必要但励磁线圈的壳体直径也成为大径,点火装置大型化。后者的情况,由于需要使多根绕线的绕向相同,所以需要重复多次地进行一次切断并重绕的作业或者将多根导体同时进行卷绕的作业以及装置,导致操作性的降低以及装置的复杂化。也就是说,该专利文献2记载的点火装置由于初级线圈和与该初级线圈串联连接的线圈发挥不同或者相反的作用,未构成为在一体化线圈骨架上卷绕初级线圈和其它线圈。再有,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点火线圈中记载了为了小型化而将点火线圈进行所谓的双重绕的方案。但是,该公报记载的线圈同时用多根导线构成,并不是使能够利用正向电压而作为控制用电源的线圈与初级线圈为相同线径并能够用同一绕线机进行卷绕的方案。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良情况而完成,其目的是,不需要电池的简单结构的通用发动机的无触点点火装置中的初级线圈和充电线圈分别容易得到所期望的电感以及阻抗,并做成小型、简单且可靠性高的结构。另外,其它目的是,由自身的点火线圈的感应电压得到微机或者CPU的电源,并且对于各个能够进行微机控制时的初级线圈以及充电线圈来说,容易得到所期望的电感以及阻抗,并做成简单且可靠性高的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不需要电池的无触点方式内燃机用无触点点火装置,特征在于,在贯穿插入有磁轭的初级线圈骨架上卷绕初级线圈和充电线圈来构成线圈部,将卷绕次级线圈的次级线圈骨架配设在该线圈部的外周侧,由并联连接的多个线圈构成上述初级线圈,将上述初级线圈和上述充电线圈串联连接,上述充电线圈和由上述多个线圈构成的初级线圈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不在中途对一根导线进行切断,而将上述导线的中间部有选择地捆在形成于上述初级线圈骨架的多个端子。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是,一种内燃机用点火装置,是无触点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装置,在与发动机的曲柄轴连结的飞轮的外周安装永久磁铁,使用与该永久磁铁对置配置的充电线圈的输出,向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给予急剧的电流变化,在上述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产生高电压,使与该次级绕组连接的火花塞产生火花放电来进行点火,上述内燃机用点火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上述初级线圈在同轴上地形成上述充电线圈,并且将上述初级线圈和上述充电线圈由一根连续的同一导线构成,并将上述初级线圈用多个并联线圈构成。并且,在该特征中,可以不在中途对上述导线进行切断,并使构成上述初级线圈的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两个线圈为并联线圈连接,期望由上述初级线圈和上述充电线圈构成线圈部并将该线圈部卷绕在初级线圈骨架上,并以上述线圈部在发电时成为高电感、在点火动作时成为低阻抗的方式来决定形成上述初级线圈的多个线圈的匝数和上述充电线圈的匝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将通用发动机的无触点点火装置的初级线圈由同一线径的一根连续导线做成多个线圈,在该多个线圈中的一个线圈的中间部具有抽头,所以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用点火装置,是不需要电池的无触点方式的内燃机用无触点点火装置,上述内燃机用点火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贯穿插入有磁轭的初级线圈骨架上卷绕初级线圈和充电线圈来构成线圈部,将卷绕次级线圈的次级线圈骨架配设在该线圈部的外周侧,由并联连接的多个线圈构成上述初级线圈,将上述初级线圈和上述充电线圈串联连接,上述充电线圈和由上述多个线圈构成的初级线圈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不在中途对一根导线进行切断,而将上述导线的中间部有选择地捆在形成于上述初级线圈骨架的多个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22 JP 2013-2195851.一种内燃机用点火装置,是不需要电池的无触点方式的内燃机用无触
点点火装置,上述内燃机用点火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贯穿插入有磁轭的初级线圈骨架上卷绕初级线圈和充电线圈来构成线
圈部,将卷绕次级线圈的次级线圈骨架配设在该线圈部的外周侧,由并联连接
的多个线圈构成上述初级线圈,将上述初级线圈和上述充电线圈串联连接,上
述充电线圈和由上述多个线圈构成的初级线圈通过如下方式构成,不在中途对
一根导线进行切断,而将上述导线的中间部有选择地捆在形成于上述初级线圈
骨架的多个端子。
2.一种内燃机用点火装置,是无触点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装置,在与发
动机的曲柄轴连结的飞轮的外周安装永久磁铁,使用与该永久磁铁对置配置的
充电线圈的输出,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鲇泽琢磨,铃木雄姿,杉山正幸,挂桥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电驱动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