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88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结构。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该轮胎的带束层由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构成;第一带束层贴合设置在胎体内圈,第一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45~55°,方向为左倾;第二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左倾;第五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第三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0°,第五带束层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的宽度;第四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该轮胎提升了轮胎的高速性能,轮胎的里程能力也进一步增加,燃油效率得到提高,不影响轮胎的再次翻新,有效提升轮胎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结构。
技术介绍
带束层在轮胎中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带束层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轮胎的接地形状,进而影响轮胎磨耗里程性能和轮胎的负载耐久性能,因此带束层在轮胎的设计中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目前,普通断面的轮胎设计大多采用带有一定斜度的钢丝帘布分三层或四层铺设在轮胎的冠部,用来箍紧轮胎,同时起到提升一定的扭转和包络刚性的作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场上的轮胎设计中。但随着道路状况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宽基胎开始备使用,宽基胎相比于目前的两条并胎,具有拆装方便、重量变轻、使用成本降低、燃油效率更高等一系列优点,进而减少碳排放。宽基胎相比普通断面宽轮胎,胎面宽度是普通轮胎的1.5倍,如果仍旧采用目前的轮胎结构,轮胎的性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如图7、8分别是普通常规轮胎充气后静止的形状和轮胎接地时同地面接触时的形状。按照常规带束设计,轮胎的同地面能很好的接触,呈一直线。再如图9、10分别是宽断面轮胎充气后静止同轮胎接触后的形状。这时、按照常规带束设计,轮胎在同地面接触时不再试一条直线,因为太宽,中间的一段没有很好的被带束箍紧,从而充气后中间产生一定的拱起,造成轮胎在同地面接触时,只磨损轮胎的两边和中间,造成轮胎的异磨现象,从未影响了轮胎的适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可见,常规轮胎的带束设计应用于宽基胎时,带束设计就显的较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宽基轮胎充气接地后中间拱起,导致接地形状不佳,影响轮胎的耐久性能和磨耗,里程能力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该轮胎提升了轮胎的高速性能,轮胎的里程能力也进一步增加,燃油效率得到提高,不影响轮胎的再次翻新,有效提升轮胎的使用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该轮胎由胎体、带束层、胎面、胎侧和胎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束层由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构成;第一带束层贴合设置在胎体内圈,第一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45~55°,方向为左倾;第二带束层贴合设置在第一带束层的外侧,第二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左倾;第五带束层贴合设置在第二带束层的外侧,第五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第三带束层贴合设置在第五带束层的外侧,第三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0°,第五带束层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的宽度;第四带束层贴合设置在第三带束层的外侧,第四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作为进一步改进,各带束层的宽度为第二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五带束层。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一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50°,第二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8°,第五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8°,第四带束层钢丝绳的角度为18°。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中第三带束层采用螺旋竖直进行轮胎周向缠绕,具有明显的对轮胎中部加以箍紧的作用,第三带束层夹在第二和第四带束层之间,使其对第二带束层具有保护的作用,防止第三带束层散开。第2、4、5带束层采用小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排布,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对轮胎进一步的整体箍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带束层排布进行了优化、在小角度带束和中间采用螺旋竖直进行轮胎周向缠绕的结构设计能较好的改善轮胎的均匀和耐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轮胎的高速性能,轮胎的里程能力也进一步增加,燃油效率得到提高,不影响轮胎的再次翻新,有效提升轮胎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四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五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普通常规轮胎充气后静止的形状和轮胎接地时同地面接触时的形状。图9、10分别是宽断面轮胎充气后静止同轮胎接触后的形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该轮胎由胎体、带束层、胎面、胎侧和胎圈构成,所述的带束层由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第四带束层4和第五带束层5构成;各带束层的宽度为第二带束层2>第一带束层1,第三带束层3>第四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第五带束层5。如图2所示,第一带束层1贴合设置在胎体内圈,第一带束层1钢丝绳的角度为50°,方向为左倾;如图3所示,第二带束层2贴合设置在第一带束层1的外侧,第二带束层2钢丝绳的角度为18°,方向为左倾;如图6所示,第五带束层5贴合设置在第二带束层2的外侧,第五带束层5钢丝绳的角度为18°,方向为右倾;如图4所示,第三带束层3贴合设置在第五带束层5的外侧,第三带束层3钢丝绳的角度为0°,第五带束层5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的宽度;如图5所示,第四带束层4贴合设置在第三带束层3的外侧,第四带束层4钢丝绳的角度为18°,方向为右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该轮胎由胎体、带束层、胎面、胎侧和胎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束层由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第四带束层(4)和第五带束层(5)构成;第一带束层(1)贴合设置在胎体内圈,第一带束层(1)钢丝绳的角度为45~55°,方向为左倾;第二带束层(2)贴合设置在第一带束层(1)的外侧,第二带束层(2)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左倾;第五带束层(5)贴合设置在第二带束层(2)的外侧,第五带束层(5)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第三带束层(3)贴合设置在第五带束层(5)的外侧,第三带束层(3)钢丝绳的角度为0°,第五带束层(5)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的宽度;第四带束层(4)贴合设置在第三带束层(3)的外侧,第四带束层(4)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四层小角度结合钢帘线带束缠绕的超低断面宽轮胎,该轮胎由胎体、带束层、胎面、胎侧和胎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束层由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第四带束层(4)和第五带束层(5)构成;第一带束层(1)贴合设置在胎体内圈,第一带束层(1)钢丝绳的角度为45~55°,方向为左倾;第二带束层(2)贴合设置在第一带束层(1)的外侧,第二带束层(2)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左倾;第五带束层(5)贴合设置在第二带束层(2)的外侧,第五带束层(5)钢丝绳的角度为15~25°,方向为右倾;第三带束层(3)贴合设置在第五带束层(5)的外侧,第三带束层(3)钢丝绳的角度为0°,第五带束层(5)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