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耐久性能的重载用轮胎。
技术介绍
在重载用轮胎的胎面部上设置有胎体以及配置于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带束层。带束层构成为包含由第1带束帘布层和第2带束帘布层构成的交叉带束帘布层对,其中,该第1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一方侧倾斜,该第2带束帘布层与第1带束帘布层重叠并且带束帘线向与第1带束帘布层相反的方向倾斜。这样的带束层发挥了对胎面部较大的紧箍效果即保持轮胎形状的效果。但是,在这样的交叉带束帘布层对上,在轮胎转动时的变形较大的轮胎轴向外侧部分上作用有较大的剪切力,因此,在带束帘布层的轮胎轴向外侧可能产生作为帘布层之间的剥离损伤的脱层。为了抑制这样的脱层,例如,考虑通过使覆盖带束层的橡胶整体变厚来缓和剪切力。但是,对于这样的带束层,由于橡胶体积变大,轮胎的转动所产生的发热量增加,因此,所述橡胶和覆盖带束帘线的顶覆橡胶发生物性变化(热劣化),因此,存在无法抑制脱层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527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改善带束层为基础来抑制脱层从而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用轮胎,该重载用轮胎在胎面部内具有由多层带束帘布层构成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含由第1带束帘布层和第2带束帘布层构成的交叉带束帘布层对,该第1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侧倾斜,该第2带束帘布层与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并且带束帘线向与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交叉带束帘布层对包含:带束帘布层之间的带束帘线彼此的距离即帘线间距离实质上固定为距离ta的第1区域;第2区域,其与所述第1区域的轮胎轴向外侧相邻,所述带束帘布层之间的帘线间距离比所述距离ta大且实质上固定为距离tb;以及第3区域,其与所述第2区域的轮胎轴向外侧相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6 JP 2015-1825161.一种重载用轮胎,该重载用轮胎在胎面部内具有由多层带束帘布层构成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含由第1带束帘布层和第2带束帘布层构成的交叉带束帘布层对,该第1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侧倾斜,该第2带束帘布层与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并且带束帘线向与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交叉带束帘布层对包含:带束帘布层之间的带束帘线彼此的距离即帘线间距离实质上固定为距离ta的第1区域;第2区域,其与所述第1区域的轮胎轴向外侧相邻,所述带束帘布层之间的帘线间距离比所述距离ta大且实质上固定为距离tb;以及第3区域,其与所述第2区域的轮胎轴向外侧相邻,所述带束帘布层之间的帘线间距离比所述距离tb大且朝向轮胎轴向外侧而逐渐增大,在所述胎面部上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胎肩主槽,所述第2区域位于所述胎肩主槽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用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层具有配置于轮胎半径方向的最外侧的最外侧带束帘布层,所述最外侧带束帘布层的轮胎轴向外端位于比所述胎肩主槽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用轮胎,其中,所述第2区域的轮胎轴向内端位于比所述胎肩主槽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槽缘的轮胎轴向内端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载用轮胎,其中,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带束帘布层之间的最大帘线间距离为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带束帘布层之间的最大帘线间距离的1.5倍~3倍,所述第3区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茂,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