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45‑52份、松树枝36‑40份、水稻秸秆25‑40份、木薯杆30‑36份、玉米秸秆25‑32份、甘蔗渣15‑24份、粘接剂9‑18份、白石粉4‑8份、蓝晶石12‑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质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使得生物质原料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相对含量降低,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挥发分含量减少,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通过生物质原料和助燃剂的混合,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和热能,制备的成型燃料质轻、可以充分的燃烧,且燃烧后的产物富含各种元素,可用做农业肥料,做到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颗粒燃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了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45-52份、松树枝36-40份、水稻秸秆25-40份、木薯杆30-36份、玉米秸秆25-32份、甘蔗渣15-24份、粘接剂9-18份、白石粉4-8份、蓝晶石12-15份。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生产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松树枝、水稻秸秆、木薯杆、玉米秸秆、甘蔗渣混合,用60-70℃的热水浸泡10-12h,过滤投入发酵池内,控制发酵池温度在30-50℃,湿度为50-60%,厌氧发酵处理15-18h,搅拌均匀后隔绝空气继续发酵10-20天,过滤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60-80目;(2)将蓝晶石用5-10wt%盐酸溶液浸泡1-2h,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加水于80-100℃下超声波研磨8-10min,烘干,冷却至室温研磨制得改性蓝晶石粉;(3)将白石粉放入工业酒精中浸泡7-9h,取出抽真空干燥并研磨成粉,加入粘接剂升温至80-90℃超声研磨10-15min,干燥制得助燃剂;(4)将上述步骤(1)的粉碎颗粒、步骤(2)改性蓝晶石粉和步骤(3)中助燃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颗粒成型机中以6MPa的成型压力挤压成直径为5-8mm,长度为3-8cm的圆柱形颗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结剂为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与水的混合物。所述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和水按6:4:7:8的质量配比混合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生物质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使得生物质原料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相对含量降低,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挥发分含量减少,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通过生物质原料和助燃剂的混合,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和热能,制备的成型燃料质轻、可以充分的燃烧,且燃烧后的产物富含各种元素,可用做农业肥料,做到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45份、松树枝36份、水稻秸秆25份、木薯杆30份、玉米秸秆25份、甘蔗渣15份、粘接剂9份、白石粉4份、蓝晶石12份。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生产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松树枝、水稻秸秆、木薯杆、玉米秸秆、甘蔗渣混合,用60-70℃的热水浸泡10-12h,过滤投入发酵池内,控制发酵池温度在30-50℃,湿度为50-60%,厌氧发酵处理15-18h,搅拌均匀后隔绝空气继续发酵10-20天,过滤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60-80目;(2)将蓝晶石用5-10wt%盐酸溶液浸泡1-2h,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加水于80-100℃下超声波研磨8-10min,烘干,冷却至室温研磨制得改性蓝晶石粉;(3)将白石粉放入工业酒精中浸泡7-9h,取出抽真空干燥并研磨成粉,加入粘接剂升温至80-90℃超声研磨10-15min,干燥制得助燃剂;(4)将上述步骤(1)的粉碎颗粒、步骤(2)改性蓝晶石粉和步骤(3)中助燃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颗粒成型机中以6MPa的成型压力挤压成直径为5-8mm,长度为3-8cm的圆柱形颗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结剂为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与水的混合物。所述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和水按6:4:7:8的质量配比混合制成。实施例2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52份、松树枝40份、水稻秸秆40份、木薯杆36份、玉米秸秆32份、甘蔗渣24份、粘接剂18份、白石粉8份、蓝晶石15份。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生产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松树枝、水稻秸秆、木薯杆、玉米秸秆、甘蔗渣混合,用60-70℃的热水浸泡10-12h,过滤投入发酵池内,控制发酵池温度在30-50℃,湿度为50-60%,厌氧发酵处理15-18h,搅拌均匀后隔绝空气继续发酵10-20天,过滤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60-80目;(2)将蓝晶石用5-10wt%盐酸溶液浸泡1-2h,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加水于80-100℃下超声波研磨8-10min,烘干,冷却至室温研磨制得改性蓝晶石粉;(3)将白石粉放入工业酒精中浸泡7-9h,取出抽真空干燥并研磨成粉,加入粘接剂升温至80-90℃超声研磨10-15min,干燥制得助燃剂;(4)将上述步骤(1)的粉碎颗粒、步骤(2)改性蓝晶石粉和步骤(3)中助燃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颗粒成型机中以6MPa的成型压力挤压成直径为5-8mm,长度为3-8cm的圆柱形颗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结剂为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与水的混合物。所述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和水按6:4:7:8的质量配比混合制成。实施例3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48份、松树枝38份、水稻秸秆34份、木薯杆33份、玉米秸秆29份、甘蔗渣18份、粘接剂15份、白石粉6份、蓝晶石13份。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生产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松树枝、水稻秸秆、木薯杆、玉米秸秆、甘蔗渣混合,用60-70℃的热水浸泡10-12h,过滤投入发酵池内,控制发酵池温度在30-50℃,湿度为50-60%,厌氧发酵处理15-18h,搅拌均匀后隔绝空气继续发酵10-20天,过滤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60-80目;(2)将蓝晶石用5-10wt%盐酸溶液浸泡1-2h,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加水于80-100℃下超声波研磨8-10min,烘干,冷却至室温研磨制得改性蓝晶石粉;(3)将白石粉放入工业酒精中浸泡7-9h,取出抽真空干燥并研磨成粉,加入粘接剂升温至80-90℃超声研磨10-15min,干燥制得助燃剂;(4)将上述步骤(1)的粉碎颗粒、步骤(2)改性蓝晶石粉和步骤(3)中助燃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颗粒成型机中以6MPa的成型压力挤压成直径为5-8mm,长度为3-8cm的圆柱形颗粒,干燥,出料。所述粘结剂为黄腐酸钾、腐殖酸、羧甲基纤维素与水的混合物。所述黄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45‑52份、松树枝36‑40份、水稻秸秆25‑40份、木薯杆30‑36份、玉米秸秆25‑32份、甘蔗渣15‑24份、粘接剂9‑18份、白石粉4‑8份、蓝晶石12‑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桉树皮45-52份、松树枝36-40份、水稻秸秆25-40份、木薯杆30-36份、玉米秸秆25-32份、甘蔗渣15-24份、粘接剂9-18份、白石粉4-8份、蓝晶石12-15份。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处理的纤维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1)将桉树皮、松树枝、水稻秸秆、木薯杆、玉米秸秆、甘蔗渣混合,用60-70℃的热水浸泡10-12h,过滤投入发酵池内,控制发酵池温度在30-50℃,湿度为50-60%,厌氧发酵处理15-18h,搅拌均匀后隔绝空气继续发酵10-20天,过滤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60-80目;(2)将蓝晶石用5-10wt%盐酸溶液浸泡1-2h,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叶春,
申请(专利权)人:怀宁县鑫茂源生物质颗粒燃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