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36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反应釜,包括釜体、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的进料口、进气口、出料口以及排气口,还包括驱动所述釜体绕其中心线回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马达、套设在所述釜体上的从动件、以及受所述马达驱动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的传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泥反应釜通过釜体旋转对反应物进行搅拌,避免了转轴易损坏的问题;不必限量处理废弃物,且可进行充分搅拌。(*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泥反应釜
技术介绍
如今城市生活和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物,并对环境造成破坏。 时时注意环保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而污泥的处理、再利用是 环境保护中尤为重要的工作。目前市场上己经出现各种污泥反应釜,用于将 污泥加工成肥料,进行回收利用。常见的反应釜通常在釜体内设置转轴,在 转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在污泥的处理过程中,向釜体内注入高温高压气体, 通过转轴带动搅拌叶片旋转,对釜体内的污泥进行搅拌,以便均匀加热。其 缺陷是,由于反应釜是压力容器,并且利用转轴进行搅拌,因此不能将釜体 做得很大,否则转轴需要承受较大的阻力,对转轴的材料有较高的要求,在 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长期使用或釜体内的污泥较多时,转轴容易损坏。因此,现有反应釜的大小受到限制,每次处理的污泥最多为10吨。但是为了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需要将釜体做大,此时需要改变反应釜的搅拌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反应釜转轴 易损坏、需限量处理污泥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泥反应釜,能够充分进行搅拌, 且不需限量处理污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污泥反应 釜,包括釜体、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的进料口、进气口、出料口以及排气口, 还包括驱动所述釜体绕其中心线回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马达、 紧密套设在所述釜体上的从动件、以及受所述马达驱动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的传动件。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所述釜体为回转体。 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所述进料口和进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釜体的端部、回转中心线上,并分别与进料管道、进气管道相连。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在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朝向所述出料口的螺旋机构。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所述釜体的一端带有可开启的端 盖,所述端盖就是所述出料口和排气口。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所述端盖是所述进料口。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在所述釜体上、与所述端盖相对的 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所述从动件为齿圈,所述传动件是 齿轮。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反应釜中,所述从动件为皮带,所述传动件是 皮带轮。实施本技术的污泥反应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釜体旋转对反 应物进行搅拌,避免了转轴易损坏的问题;不必限量处理废弃物,且可充分 搅拌废弃物;端盖设计更加方便,回转釜体一端设有升降机构,利于反应产 物排出。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污泥反应釜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污泥反应釜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污泥反应釜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污泥反应釜ioo包括设置在基座14上的釜体1,回转釜体l为回转体,可以是圆柱形、椭球形、圆球 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污泥反应釜100还包括驱动单元2及控制单元(未图示),其中驱动单元2用于驱动回转釜体1绕其中心线回转。驱动单元2 包括套设在回转釜体1上的从动件3、马达4、以及受马达4驱动、并与从动 件3配合的传动件5。马达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控制单元控制马达4工 作时,即可通过传动件5带动从动件3转动,从而使回转釜体l回转。从动 件3可以是齿圈,此时传动件5是一系列齿轮。从动件3也可以是皮带,此 时传动件5是皮带轮。回转釜体l的回转中心线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可 以是水平的或倾斜的,以保证旋转时,可以搅拌回转釜体l内的废弃物,使 其充分受热、反应。在回转釜体1上,设置有进料口 6和进气口 7。可通过进料口 6将废弃 物装到回转釜体l内,并通过进气口7从外部锅炉引入水蒸气,从而对内部 的废弃物加温加压,使其反应。较佳地,进料口6和进气口7可以分别设置 在回转釜体l的端部、回转中心线上,并分别与进料管道8、进气管道9相 连。在工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加入污泥之类的废弃物或水蒸气。并 且,进料口 6和进气口 7与回转釜体1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可采用密封装置保 证它们与回转釜体l之间的密封,例如密封轴承等。由于设置在回转中心线 上,当回转釜体l转动时,不会产生管道缠结的问题。相应地,在回转釜体l上,还设置有出料口 IO和排气口 11。当反应完 毕后,可从排气口 11排出回转釜体1内部的气体。为了避免排出的气体造成 污染,可在排气口 ll处连接废气处理装置。之后,即可从出料口10排出反 应后得到的产物。为了保证排料时,出料口处于回转釜体l的下方,可以设 置位置感测装置,以便进行人工或自动控制。为了促使反应产物排出,可在 回转釜体1内设置朝向出料口 10的螺旋机构,将反应产物朝出料口 IO推进。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污泥反应釜100的一端带 有可开启的端盖12,此端盖12就是污泥反应釜100的出料口或/和排气口, 也可兼作进料口。当进料时,打开端盖12,装入废弃物;之后关闭并密封端 盖12,向污泥反应釜IOO内注入水蒸气。接下来,在控制单元的作用下,驱动单元2带动回转釜体1旋转,从而搅拌反应物。反应完毕后,打开端盖12, 排出气体和反应物即可。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回转釜体l上、与端盖1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13,这种升降机构13可采用现有的货车、 垃圾车、拖拉机等设备上类似的升降机构,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反应完 毕打开端盖12后,可启动升降机构13,使回转釜体l的一端抬起,利于反 应产物倒出。当然,也可采用直接将回转釜体1倾斜设置。与传统的反应釜比较,釆用本技术的污泥反应釜100,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釜体旋转对反应物进行搅拌,避免了转轴易损坏的问题;不必限量 处理废弃物,且可充分搅拌废弃物;端盖设计更加方便,回转釜体一端设有升降机构,利于反应产物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反应釜,包括釜体、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的进料口、进气口、出料口以及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釜体绕其中心线回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马达、套设在所述釜体上的从动件、以及受所述马达驱动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的传动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为回转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和进 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釜体的端部、回转中心线上,并分别与进料管道、进气 管道相连。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体内设 置有朝向所述出料口的螺旋机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一端 带有可开启的端盖,所述端盖就是所述出料口和排气口。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是所述 进料口。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体上、 与所述端盖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机构。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为齿 圈,所述传动件是齿轮。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为皮 带,所述传动件是皮带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反应釜,包括釜体、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的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反应釜,包括釜体、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的进料口、进气口、出料口以及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釜体绕其中心线回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马达、套设在所述釜体上的从动件、以及受所述马达驱动并与所述从动件配合的传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邦夫黄彤宇张林铃木德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