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0638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0:47
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及其加工方法,玻璃钢浮筏由交叉的箱型梁结构组成,箱型梁结构由内部的玻璃钢型材、树脂混凝土、聚氨酯泡沫和外部玻璃钢铺层组合而成。加工时,首先采用玻璃钢型材搭建浮筏内部框架,然后将树脂混凝土块粘贴在玻璃钢框架上,并在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位置安装钢质构件,此后在框架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并敷设玻璃钢外铺层,最后采用螺栓将钢质面板与框架内部钢质构件连接起来。与传统的钢质浮筏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与制造的玻璃钢浮筏,具有无磁、减振性能更好等优势,其抗冲击性能能够满足军用舰艇抗冲击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舰船设备隔振装置
,尤其是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战争对舰艇隐身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船用设备的减震降噪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舰艇设备减振降噪所采取的措施中,浮筏装置凭借减振效果明显、实施方便等优点,在舰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通过采用常规的钢质浮筏技术,可达到30dB左右的降噪效果。随着舰艇减振降噪要求的提高,舰船使用者也希望进一步增加浮筏系统的隔振效果,而传统的钢质浮筏已较难满足这一需求。在猎扫雷艇等特殊舰艇中,为降低船体的磁特征,舰艇需要定期消磁。为克服这一弊端,这类舰艇上复合材料逐步得到了应用。但由于复合材料结构中接头抗冲击能力较弱,其在舰艇主承力构件中的使用遭到了限制。因此,在大型设备浮筏结构中,尚未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结构的主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浮筏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从而提高浮筏的减震性能,并使筏架无磁化。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包括横梁和纵桁,所述横梁和纵桁组合成交叉箱型梁结构,所述横梁的截面结构为: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和纵桁(2),所述横梁(1)和纵桁(2)组合成交叉箱型梁结构,所述横梁(1)的截面结构为:包括第一玻璃钢外铺层(3),所述第一玻璃钢外铺层(3)的内壁两端分别安装工字型玻璃钢型材(4),两个工字型玻璃钢型材(4)腹板两侧以及第一玻璃钢外铺层(3)里侧上下均安装有第一树脂混凝土块(5),第一树脂混凝土块(5)围成四边形结构,位于第一树脂混凝土块(5)内部为第一聚氨酯泡沫(6);所述纵桁(2)的截面结构为:包括第二玻璃钢外铺层(10),所述第二玻璃钢外铺层(10)的内部两端分别安装玻璃钢平板(7),所述玻璃钢平板(7)的内部通过第二树脂混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和纵桁(2),所述横梁(1)和纵桁(2)组合成交叉箱型梁结构,所述横梁(1)的截面结构为:包括第一玻璃钢外铺层(3),所述第一玻璃钢外铺层(3)的内壁两端分别安装工字型玻璃钢型材(4),两个工字型玻璃钢型材(4)腹板两侧以及第一玻璃钢外铺层(3)里侧上下均安装有第一树脂混凝土块(5),第一树脂混凝土块(5)围成四边形结构,位于第一树脂混凝土块(5)内部为第一聚氨酯泡沫(6);所述纵桁(2)的截面结构为:包括第二玻璃钢外铺层(10),所述第二玻璃钢外铺层(10)的内部两端分别安装玻璃钢平板(7),所述玻璃钢平板(7)的内部通过第二树脂混凝土块(8)围成四边形结构,位于第二树脂混凝土块(8)内部为第二聚氨酯泡沫(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复合材料浮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通过连接件与外部设备相连,其连接结构为:在内侧的工字型玻璃钢型材(4)上安装预埋钢质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湖严波潘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