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该设备在絮凝反应单元设置了三个涡流反应室,各反应室内的涡流反应时间、涡流区设置高度以及涡流反应器的组合搭配顺序及其开孔率控制根据处理原水水质而设计。在进水管上设有变径装置使水流通过时形成很高的流速和流速梯度,从而强化亚微扩散,实现深度混合。在净水设备中下部设有快速过滤单元,进一步截留絮凝反应中沉淀下来的小絮体,确保反应器出水水质满足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净水工艺的絮凝反应效率、缩短絮凝时间、减少水头损失、降低药耗、提高净水水质,且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施工方便,絮凝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实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絮凝过滤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微涡流混凝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乡镇安全饮用水工程中的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是目前我国政府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饮水困难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及部分乡镇地区,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及部分乡镇饮水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一项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及部分乡镇供水总体水平不高,加之人们对饮水安全的内涵理解不深,农村及部分乡镇饮水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结合我国农村及部分乡镇发展的趋势及当前经济情况,改进和强化传统净水处理工艺是目前为提高产水量和改善出水水质较为经济实效的技术手段之一。而其中通过改变水力条件,研制经济高效低耗的澄清技术,开发一体化净水装置是目前农村及部分乡镇安全饮用水的研究热点之一。澄清池是一种将絮凝反应过程与澄清分离过程综合于一体的构筑物。目前在我国水处理中普遍使用的澄清池不少都面临老化、产水效率低、出水水质差等问题。如处理水量较大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存在着机械投资及维修麻烦等缺点;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着泥渣回流量难以控制,适应性差等缺点。用在农村及部分乡镇安全饮用水工程中都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迫切需要技术改造以适应新形势下乡镇及农村用户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国外研制的新型澄清技术,因其是专利产品,设备、材料价格相对较贵,投资很高,很难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因此研制一种较优化的、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经济高效澄清技术以适应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乡镇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的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转子流量计与进水阀通过进水管相连,转子流量计位于进水阀之上,变径装置也通过进水管与转子流量计相连,变径装置也位于转子流量计之上,排气阀通过进水管道变径装置相连,第一涡流反应室位于排气阀之下,第一涡流反应室设于第二涡流反应室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设于第三涡流反应室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底部设有涡流反应器支撑,涡流反应器支撑底部设有环形穿孔管,排泥阀通过排泥管与环形穿孔管相连,缓冲层设在环形穿孔管之下,反冲洗水排水阀通过反冲洗排水管与缓冲层相连,过滤层设在缓冲层下方,过滤层上表面装有上压力计,短柄滤头设在过滤层的底部,短柄滤头集水处装有下压力计,配水空间设在过滤层下方,出水电动阀通过出水管与配水空间相连。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第一涡流反应室和第二涡流反应室内中下部安放的HJTM1型涡流反应器为一中空球体,球面开有一定尺寸的孔洞,开孔率约为50%,第一涡流反应室水流的下行流速控制为90-150m/h,第二涡流反应室水流的上行流流速控制为60-90m/h;第二涡流反应室内中上部和第三涡流反应室安放的HJTM2型涡流反应器也为一中空球体,开孔率约为65%,第三涡流反应室的下行流速控制为30-60m/h;各反应室涡流反应时间、涡流区设置高度以及不同型号的涡流絮凝反应器的组合搭配顺序可以根据处理原水水质而设计。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在净水设备中设有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由普通砂滤层及短柄滤头组成。过滤滤速控制为8-12m/h,反冲洗强度控制为10-15L/sm2,冲洗时间约为5min。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在净水设备顶部开有上人孔用于安装涡流反应器;在中下部设有下人孔用于装填滤料等,整个净水设备由四个支撑脚支撑。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在进水管上设有变径装置使水流通过时形成很高的流速和流速梯度,从而强化亚微扩散,实现深度混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絮凝反应单元设置了三个涡流反应室,各反应室内的涡流反应时间、涡流区设置高度以及涡流反应器的组合搭配顺序及其开孔率控制根据处理原水水质而设计。在进水管上设有变径装置使水流通过时形成很高的流速和流速梯度,从而强化亚微扩散,实现深度混合。在净水设备中下部设有快速过滤单元,进一步截留絮凝反应中沉淀下来的小絮体,确保反应器出水水质满足要求。该系统采用自动反冲洗系统,根据砂滤层上、下压力计的压力差进行滤层单元自动反冲洗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净水工艺的絮凝反应效率、缩短絮凝时间、减少水头损失、降低药耗、提高净水水质,且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施工方便,絮凝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实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絮凝过滤一体化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进水管1,进水管电动阀2,转子流量计3,变径装置4,下压力计5,上压力计6,上人孔7,排气阀8,第一涡流反应室9,第二涡流反应室10,第三涡流反应室11,HJTM1型涡流反应器12,HJTM2型涡流反应器13,涡流反应器支撑14,环形穿孔管15,排泥阀16,排泥管17,反冲洗排水管18,下人孔19,反冲排水阀20,过滤单元21,短柄滤头22,配水空间23,设备支撑24,出水管25,出水电动阀26,缓冲层2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转子流量计3与进水阀2通过进水管1相连,转子流量计3位于进水阀2之上,变径装置4也通过进水管1与转子流量计3相连,变径装置4也位于转子流量计3之上,排气阀8通过进水管道1变径装置4相连,第一涡流反应室9位于排气阀8之下,第一涡流反应室9设于第二涡流反应室10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10设于第三涡流反应室11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10底部设有涡流反应器支撑14,涡流反应器支撑14底部设有环形穿孔管15,排泥阀16通过排泥管17与环形穿孔管15相连,缓冲层27设在环形穿孔管15之下,反冲洗水排水阀20通过反冲洗排水管18与缓冲层27相连,过滤层21设在缓冲层27下方,过滤层21上表面装有上压力计6,短柄滤头22设在过滤层21的底部,短柄滤头22集水处装有下压力计5,配水空间23设在过滤层21下方,出水电动阀26通过出水管25与配水空间23相连。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2、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第一涡流反应室9和第二涡流反应室内10中下部安放的HJTM1型涡流反应器12为一中空球体,球面开有一定尺寸的孔洞,开孔率约为50%,第一涡流反应室9水流的下行流速控制为90-150m/h,第二涡流反应室10水流的上行流流速控制为60-90m/h;第二涡流反应室内10中上部和第三涡流反应室11安放的HJTM2型涡流反应器13也为一中空球体,开孔率约为65%,第三涡流反应室11的下行流速控制为30-60m/h;各反应室涡流反应时间、涡流区设置高度以及不同型号的涡流絮凝反应器的组合搭配顺序可以根据处理原水水质而设计。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在净水设备中设有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由普通砂滤层及短柄滤头22组成。过滤滤速控制为8-12m/h,反冲洗强度控制为10-15L/sm2,冲洗时间约为5min。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中:在净水设备顶部开有上人孔7用于安装涡流反应器;在中下部设有下人孔19用于装填滤料等,整个净水设备由四个支撑脚24支撑。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5、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子流量计(3)与进水阀(2)通过进水管(1)相连,转子流量计(3)位于进水阀(2)之上,变径装置(4)也通过进水管(1)与转子流量计(3)相连,变径装置(4)也位于转子流量计(3)之上,排气阀(8)通过进水管道(1)变径装置(4)相连,第一涡流反应室(9)位于排气阀(8)之下,第一涡流反应室(9)设于第二涡流反应室(10)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10)设于第三涡流反应室(11)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10)底部设有涡流反应器支撑(14),涡流反应器支撑(14)底部设有环形穿孔管(15),排泥阀(16)通过排泥管(17)与环形穿孔管(15)相连,缓冲层(27)设在环形穿孔管(15)之下,反冲洗水排水阀(20)通过反冲洗排水管(18)与缓冲层(27)相连,过滤层(21)设在缓冲层(27)下方,过滤层(21)上表面装有上压力计(6),短柄滤头(22)设在过滤层(21)的底部,短柄滤头(22)集水处装有下压力计(5),配水空间(23)设在过滤层(21)下方,出水电动阀(26)通过出水管(25)与配水空间(2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微涡旋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子流量计(3)与进水阀(2)通过进水管(1)相连,转子流量计(3)位于进水阀(2)之上,变径装置(4)也通过进水管(1)与转子流量计(3)相连,变径装置(4)也位于转子流量计(3)之上,排气阀(8)通过进水管道(1)变径装置(4)相连,第一涡流反应室(9)位于排气阀(8)之下,第一涡流反应室(9)设于第二涡流反应室(10)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10)设于第三涡流反应室(11)之内,第二涡流反应室(10)底部设有涡流反应器支撑(14),涡流反应器支撑(14)底部设有环形穿孔管(15),排泥阀(16)通过排泥管(17)与环形穿孔管(15)相连,缓冲层(27)设在环形穿孔管(15)之下,反冲洗水排水阀(20)通过反冲洗排水管(18)与缓冲层(27)相连,过滤层(21)设在缓冲层(27)下方,过滤层(21)上表面装有上压力计(6),短柄滤头(22)设在过滤层(21)的底部,短柄滤头(22)集水处装有下压力计(5),配水空间(23)设在过滤层(21)下方,出水电动阀(26)通过出水管(25)与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丁丁,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永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