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义清专利>正文

可控产式砖混结构石灰立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76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产式砖混结构石灰立窑,包括外壁,内衬,窑体内承重底板,环形操作间兼进风通道,窑下内支撑壁钢筋混凝土主立柱和基础结构,即在窑体内支撑壁和主立柱上支撑的承重底板上开有若干进风口,放灰口和塔形炉篦及炉棚与开有进风口的承重底板气流贯通,作为窑体进风通道的操作间还与窑体外壁进风孔及内支撑壁上的操作孔兼进风口气流相通,贮仓与内支撑形成封闭体,进风量由操作孔兼进风口上的滑板门控制。因增大了通风面、供氧量显著提高,使燃煤能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产量,与同容积原发明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相比,节能10%左右,产量提高20%;于操作孔兼进风口上布设了滑板式钢制风门,加之石灰贮仓与窑体成封闭式,进入窑体的风量可在此出得到控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烧制石灰的砖混立窑结构的改进,特别适合冶金、化工、建工材料等石灰需要量大的企业使用,其最大容积可达1000立方米。
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申请人的前置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改进型砖混石灰立窑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1202035C)和技术专利(名称为砖混石灰立窑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567534Y)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砖混结构石灰窑操作孔兼进风口处未设风门,不能控制进窑的风量,当需灰量减少时不能灵活控制石灰产量;其二窑体内衬和隔热夹层材料的选料范围小,使其窑体建造成本增大;其三石灰在窑外分筛,造成粉尘飘飞,污染环境;其四窑体承重底板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开孔洞仍不能满足进风所需,从而影响到产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石灰立窑的改进和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承重底板、主立柱上的环形梁、贮料仓、操作孔兼进风口及其上的风门、窑体内衬、隔热夹层、贮料仓、放料斗下的闸门及石灰分筛设备,即在窑体内支撑壁和主立柱上支撑的承重底板上开有若干进风口,放灰口和塔形炉篦及炉棚与开有进风口的承重底板气流贯通,作为窑体进风通道的操作间还与窑体外壁进风孔及内支撑壁上的操作孔兼进风口气流相通,内支撑上进风口风门及放料斗下闸门控制进风量,以调节石灰的生产量。所述窑内承重底板为钢体和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窑体主立柱上支撑的环形钢筋混凝土梁与内衬之间的底板为钢体结构或钢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的其余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底板。所述操作孔兼进风口及其进风口上的风门,是在进风口周围的内支撑壁上布设预埋铁件与风门滑槽连接,风门布置在滑槽内并可上下滑动,并在滑槽上布设挡销控制风门的开启大小。所述窑体内衬为天然条石砌筑的内衬。所述窑体外壁与内衬之间设置包含炉渣、碳渣、泥土、砂石的隔热夹层。所述窑体内支撑间设钢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石灰贮仓,贮仓上口与窑体内支撑壁相连接,其下口与放料斗相接,放料斗布设手摇或翻板钢闸门,以控制放料或进风,闸门下布设石灰分筛设备。所述主立柱上的环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环形梁或四根钢梁组成的四边形钢结构梁。本技术与改进前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其一、由于在承重底板的主要通风口部位采用钢体结构,增大了通风面(与原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立窑相比,通风量增大了40%)、供氧量显著提高,使燃煤能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产量,与同容积原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相比,节能10%左右,产量提高20%;其二、由于操作孔兼进风口上布设了滑板式钢制风门,加之石灰贮仓与窑体成封闭式,进入窑体的风量可在此出得到控制,当需要减少石灰的产量时,可调节风门开启的大小、控制煤的燃烧速度,使其产量减少,经测定,当停窑20天时,窑内仍处于保火停燃状态,下次开窑不需重新点火,从而减少了多次点火对燃料的浪费;其三、由于窑体内衬和隔热夹层材料种类增多,建造窑体时增大了选择性,大多数材料可就地取材,特别是隔热夹层,可利用当地的废弃材料,变废为宝,既降低了造价,又改善了环境,经测算,可降低窑体总造价20%左右;其四、由于在放料斗下设置斜筛网分筛石灰,分筛操作在窑体内进行,阻隔了石灰粉尘向外飞扬,也就改善了厂区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图2的钢梁布置图。图5是图3的B-B向剖视图。图6是图4中操作间俯视图。图7是图1中放料机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C-C向剖视图。图中代号含义1窑体外壁 2内衬 3隔热夹层 4梁或平行梁 4a钢梁 5内支撑壁 6放料口 7环形梁 8窑体立柱 9炉棚 10钢板门11滑槽 12挡销 13操作孔兼进风口 14贮仓 15筛网 16细料溜槽17闸门 18输送机 19放料斗 20圈梁 21结构柱 22塔形炉篦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图8,窑体包括外壁(1),内衬(2),窑体内承重底板,环形操作间兼进风通道,窑下内支撑壁钢筋混凝土主立柱和基础结构。窑体装料高度为10-18米,窑顶内衬净空直径5-10米,具体尺寸根据日产量确定;窑体外壁(1)由620mm厚M10混合砂浆砌红砖,内布设多道钢筋混凝土圈梁(20)和多根钢筋混凝土结构柱(21),窑体外壁(1)为砖混结构圆柱体,窑体外壁(1)与内衬(2)之间设隔热夹层(3),厚度最薄处85cm以上,材料就地采集(可用炉渣、碳渣、干泥土、石渣、碎砖、不含石灰的砂石、蛭石粉、珍珠岩碎石等任何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混合体),价格低廉,取消了原普通立窑隔热层内的粘土砖隔热墙,可降低隔热造价60%,且隔热效果好,减少了窑体热量损失。内衬(2)天然条(块)白砂石砌筑,其材质主要由含大量的石英和长石及风化物组成,化学成分主要有SiO2、Al2O3等组成,其颜色有灰白色、黄色、浅绿色等(其中以外观致密,颗粒较粗、呈灰白色的为佳),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也可用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的其它石材,如安山石、玄武岩、闪长玢岩等,其厚度为25-60cm为宜,代替原普通立窑采用粘土耐火砖隔热内衬墙体,可降低内衬造价50%左右。窑内承重底板的主要通风部位采用多根钢梁(4a)和梁(4),梁(4)为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钢梁一端支承于窑下内支撑壁(5)上,另一端支承于窑体主立柱(8)支撑的环形钢筋混凝土梁(7)上,环形梁(7)同时也是塔形炉篦(22)的支撑台,可直接将其放置其上,其中两根平行梁(4)之间正好是放料口(6)。炉棚(9)一端焊接在梁(4)上,另一端焊接在钢梁(4a)上。操作孔兼进风口(13),在内支撑壁(5)的侧壁上固定槽宽7mm、槽深30mm的滑槽(11),该槽内装4mm厚的钢板门(10),滑槽(11)侧每隔50mm高设挡销孔,挡销(12)根据门的需要开启高度插于挡销孔内以固定门叶(10)的位置。窑下石灰贮仓(14)结构可为钢筋混凝土或钢体结构,贮仓(14)上口支撑于内支撑壁(5)上,下端支撑于四根主立柱(8)上,贮仓(14)下口设放料斗(19),斗口设手摇或翻板闸门(17),闸门(17)出口布设斜筛网(15)与输送机(18)相接,细料从细料溜槽(16)放出。贮仓(14)与内支撑壁(5)形成封闭体,使其进入窑体的风量便于在操作孔兼进风口(13)上的钢滑板门(10)控制。本技术装置适用于日产量为50-250吨的石灰窑体,装料最大容积可达1000立方米,属大中型烧制石灰立窑。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产式砖混结构石灰立窑,包括外壁,内衬,窑体内承重底板,主立柱上的环形操作间兼进风通道,隔热夹层、放料斗下的闸门及石灰分筛设备,窑下内支撑壁钢筋混凝土主立柱和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窑体内支撑壁和主立柱上支撑的承重底板上开有若干进风口,放灰口和塔形炉篦及炉棚与开有进风口的承重底板气流贯通,作为窑体进风通道的操作间还与窑体外壁进风孔及内支撑壁上的操作孔兼进风口气流相通,贮仓与内支撑形成封闭体,进风量由操作孔兼进风口上的滑板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产式砖混结构石灰立窑,其特征在于窑内承重底板为钢体和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窑体主立柱上支撑的环形钢筋混凝土梁与内衬之间的底板为钢体结构或钢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产式砖混结构石灰立窑,包括外壁,内衬,窑体内承重底板,主立柱上的环形操作间兼进风通道,隔热夹层、放料斗下的闸门及石灰分筛设备,窑下内支撑壁钢筋混凝土主立柱和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窑体内支撑壁和主立柱上支撑的承重底板上开有若干进风口,放灰口和塔形炉篦及炉棚与开有进风口的承重底板气流贯通,作为窑体进风通道的操作间还与窑体外壁进风孔及内支撑壁上的操作孔兼进风口气流相通,贮仓与内支撑形成封闭体,进风量由操作孔兼进风口上的滑板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开杨义清
申请(专利权)人:杨义清陈益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