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武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立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190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立窑,包括窑体(1)、焙烧喷气装置(2)、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进料口(5)、氧气传感器(6)和出料口(7);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焙烧喷气装置(2)由相互交叉的带孔气管(8)组成,或者由若干个供气夹层板(10)组成,供气夹层板(10)的两个面上设置料孔(11)和气孔(12);料孔(11)设置筒形侧壁;气孔(12)在夹层中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立窑内物料焙烧时供气可控,能够提高焙烧品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立窑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立窑。
技术介绍
现在立窑是通过焙烧室内布置的若干根水平布置的喷气管道供给空气、氧气或者其他工艺上要求的其他气体,其不足之处:以焙烧五氧化二钒为例,由于供气不均匀,立窑中的物料焙烧不均衡,造成局部欠烧或者过烧,不仅严重影响焙烧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最终产品的提取率偏低,浪费资源和降低最终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立窑内物料焙烧时供气可控的,物料焙烧均衡的,既不过烧的,又不欠烧的新型立窑。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包括窑体、焙烧喷气装置、排气管、进料口、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出料口 ;所述窑体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焙烧喷气装置连接可控气源;所述排气管、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所述焙烧喷气装置由相互交叉的带孔气管组成。所述相邻两带孔气管的外壁之间的净距不小于5厘米。所述窑体至少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之间采用连接管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包括窑体、焙烧喷气装置、排气管、进料口、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出料口 ;所述窑体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焙烧喷气装置连接可控气源;所述排气管、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所述焙烧喷气装置由若干个供气夹层板组成,供气夹层板的两个面上设置料孔和气孔;料孔设置筒形侧壁;气孔在夹层中相互连通。所述料孔的直径不小于5厘米,且同一供气夹层板上的料孔的面积总和不低于该供气夹层板总面积的40%。所述两相邻供气夹层板之间的净空不低于20厘米。所述窑体至少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之间采用连接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立窑内物料焙烧时供气可控,能够提高焙烧品质,制造和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的B-B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窑体,2-焙烧喷气装置,3-排气阀,4-温度传感器,5-进料口,6-氧气传感器,7-出料口,8-带孔气管,9-连接管,10-供气夹层板,11-料孔,12-气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附图1-4。包括窑体1、焙烧喷气装置2、排气管3、进料口 5、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出料口 7 ;所述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所述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由相互交叉的带孔气管8组成。所述相邻两带孔气管8的外壁之间的净距不小于5厘米。所述窑体I至少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参见附图5-8。包括窑体1、焙烧喷气装置2、排气管3、4、进料口 5、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出料口 7 ;所述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所述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由若干个供气夹层板10组成,供气夹层板10的两个面上设置料孔11和气孔12 ;料孔11设置筒形侧壁;气孔12在夹层中相互连通。所述料孔11的直径不小于5厘米,且同一供气夹层板10上的料孔11的面积总和不低于该供气夹层板10总面积的40%。所述两相邻供气夹层板10之间的净空不低于20厘米。所述窑体I至少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实施例1:参见附图1、2。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矩形;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焙烧喷气装置2由相互交叉的带孔气管8组成。相邻两带孔气管8的外壁之间的净距不小于5厘米。实施例2:参见附图1、3。与实施例1基本一样,不同的是: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实施例3、4:参见附图4。分别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窑体I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窑体I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的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实施例5:参见附图5、6。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矩形;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焙烧喷气装置2由若干个供气夹层板10组成,供气夹层板10的两个面上设置料孔11和气孔12 ;料孔11设置筒形侧壁;气孔12在夹层中相互连通。料孔11的直径不小于5厘米,且同一供气夹层板10上的料孔11的面积总和不低于该供气夹层板10总面积的40%。两相邻供气夹层板10之间的净空不低于20厘米。实施例6:参见附图5、7。与实施例5基本一样,不同的是: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实施例7、8:参见附图8。分别在实施例5、6的基础上,窑体I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窑体I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的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立窑,包括窑体(1)、焙烧喷气装置(2)、排气管(3)、进料口(5)、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出料口(7);所述窑体(1)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所述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由若干根带孔气管(8)在窑体(1)内分层相互交叉布置组成;所述相邻两带孔气管(8)的外壁之间的净距不小于5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立窑,包括窑体(I)、焙烧喷气装置(2)、排气管(3)、进料口(5)、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出料口(7);所述窑体(I)的水平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连接可控气源;所述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氧气传感器(6)和可控气源的电控部分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与人机对话单元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喷气装置(2)由若干根带孔气管(8)在窑体(I)内分层相互交叉布置组成;所述相邻两带孔气管(8)的外壁之间的净距不小于5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相互交叉布置的带孔气管(8)的层与层之间采用带孔气管(8)连接,构成立体网格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立窑,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带孔气管(8)为一组,每组带孔气管(8)能够单独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I)至少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连接管(9)伸入其下方的窑体(I)的焙烧室内一定距离;各焙烧室设有独立的焙烧喷气装置(2 )、排气管(3 )、温度传感器(4)和氧气传感器(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立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I)至少为两个垂直布置,两相邻窑体(I)之间采用连接管(9)连接;连接管(9)伸入其下方的窑体(I)的焙烧室内一定距离;各焙烧室设有独立的焙烧喷气装置(2)、排气管(3)、温度传感器(4)和氧气传感器(6)。6.一种新型立窑,包括窑体(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武星彭周雅柔
申请(专利权)人:彭武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