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通风机,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其包括离心机壳及其内的叶轮组,所述叶轮组通过主轴转动定位于所述离心机壳内,所述离心机壳上连接有两背向相对的进风口组,该两进风口组与所述主轴同中心轴,且与该离心机壳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组为固设于主轴上的叶轮盘及两组分别固定于该叶轮盘两侧面上的叶轮组成,该两组叶轮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进风口组相对应,在叶轮组的两前盘进口处设置有加强环,在所述离心机壳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扩压导环,该扩压导环位于离心机壳侧壁靠近叶轮出风端端部附近,且扩压导环与叶轮无碰撞。该发明专利技术性能曲线平坦、流量调节范围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通风机,具体涉及一种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水泥立窑通风领域中,一般采用的离心通风机的风量基本在30000m3/h、流量调节范围小、效率低,平均效率仅在75%左右,主要输送的介质为无腐蚀性、不自燃、不含粘性物质的气体,介质温度一般不超过80°C,含尘量不大于150mg/m3,亦可用于石化、建材、冶金、电力以及物料输送等各类通风。然而随着水泥行业生产线产量的加大,需要即是高压、同时风量更大的风机来满足立窑生产线的要求。目前的通风机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状,因此,有必要重新涉及一种更高压、风量调节范围更大、效率更高的通风机来适应现有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性能曲线平坦、流量调节范围大、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包括离心机壳及其内的叶轮组,所述叶轮组通过主轴转动定位于所述离心机壳内,所述离心机壳上连接有两背向相对的进风口组,该两进风口组与所述主轴同中心轴,且与该离心机壳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组为固设于主轴上的叶轮盘及两组分别固定于该叶轮盘两侧面上的叶轮组成,该两组叶轮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进风口组相对应,在叶轮组的两前盘进口处设置有加强环,在所述离心机壳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扩压导环,该扩压导环位于离心机壳侧壁靠近叶轮出风端端部附近,且扩压导环与叶轮无碰撞。进一步的,所述两进风口组分别连接有进气箱且与其相通,在两进气箱的进风口上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门,该两风量调节门均与同一电动执行器控制连接。所述两进气箱的进风口与水平斜上呈45°角;所述离心机壳的出风口与叶轮的出风端相对,且其与水平斜上呈135°。所述主轴贯穿离心机壳两侧的进气箱,且主轴两端采用支撑轴承座支撑定位,在主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动机。所述离心机壳、进风箱、支撑轴承座均采用支撑架固定于一钢底座上。所述进气箱分别采用斜支架及直支架的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钢底座上。所述加强环为铸钢加强环,其焊接于叶轮组的前盘进口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离心机壳双侧进风且匹配对应的叶轮来实现本离心通风机的大流量风量;在离心机壳内侧壁设置扩压导环来取代传统离心通风机上的无叶扩压边,一方面减小了叶轮盘的外径,降低了其运转周速,也相应减小了叶轮盘的切向应力,不但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平稳性,也可以相应适当减小其材料厚度,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叶轮盘的厚度及外径减小,使得整个叶轮重量减轻,进而主轴的受力减小,也充分保证了转子组的强度及整体运行的平稳性;在叶轮组的前盘进口处设加强环,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转子组的强度及运行的平稳性;而主轴两端均采用支撑轴承座支撑,也是为了保证整个风机的平稳运作。经过试验证明,本离心通风机风量范围可达38000 81000m3/h、全压30000 32000Pa (标态)、效率可达80% 85%、性能曲线平坦、流量调节范围大、高效且高效区域宽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P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A向的风量调节门的端面视图;图5是图2中B向的出风口的端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如图1-3所示的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包括离心机壳3及其内的叶轮组4,所述叶轮组4通过主轴8转动定位于所述离心机壳3内,所述离心机壳3上连接有两背向相对的进风口组5,该两进风口组5与所述主轴8同中心轴,且与该离心机壳3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组4为固设于主轴8上的叶轮盘及两组分别固定于该叶轮盘两侧面上的叶轮组成,该两组叶轮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进风口组5相对应,在叶轮组4的两前盘进口处设置有加强环7,在所述离心机壳3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扩压导环6,该扩压导环6位于离心机壳3侧壁靠近叶轮出风端端部附近,且扩压导环6与叶轮无碰撞。本专利技术中的叶轮组4由叶轮盘及两组叶轮组成,其中,所述叶轮盘通过键固定定位在所述主轴8上,使得叶轮盘随主轴8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所述两组叶轮分别固定在叶轮盘的两侧面上,每组叶轮具有若干叶片。该叶轮盘两侧面的叶轮的组合中心分别与所述两进风口组5相对应,使得由两进风口组5进入的风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离心出离心机壳3的出风口。在叶轮组4的前盘进口处设置的加强环7可提高整个叶轮组4的结构强度及运行平稳性,如本实施例中,该加强环7为铸钢加强环,其焊接于叶轮组4的前盘进口处。在离心机壳3内侧壁设置的扩压导环6替代了传统在叶轮上设置无叶扩压边的形式,该扩压导环6设置于离心机壳3侧壁靠近叶轮组的出风端端部延伸位置,且该扩压导环6与叶轮之间具有微小间隙,使得扩压导环6与叶轮之间无碰撞配合,也即是说,扩压导环6的设置不影响叶轮的正常运作,且与叶轮之间配合实现传统在叶轮上设置无叶扩压边的相似功能。这使得其减小了叶轮盘外径,降低了其运转周速,相应减小了叶轮盘的切向应力,不但增加了运行的平稳性,材料厚度相应也可以适当减小;另一方面,由于叶轮盘外径及厚度减小,使整个叶轮重量减轻,进而主轴的受力也减小,这样充分地保证了转子组的强度及整体运行的平稳性。所述两进风口组5分别连接有进气箱2且与其相通,在两进气箱2的进风口上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门1,该两风量调节门I均与同一电动执行器(未图示)控制连接。通过两个风量调节门I采用同一电动执行器进行控制,使得本离心通风机两侧的风量实现同步运行,保证了整个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所述两进气箱2的进风口与水平斜上呈45°角;所述离心机壳3的出风口 14与叶轮的出风端相对,且其与水平斜上呈135°,如图2、4、5所示。所述主轴8贯穿离心机壳3两侧的进气箱2,且主轴8两端采用支撑轴承座11支撑定位,在主轴8的一端通过联轴器9连接电动机10。在进气箱2与主轴8之间的连接位采用动密封连接,使得进入进气箱2中的风量完全经过两进风口组5进入至离心机壳3内实现风速循环。在主轴8的两端均设置支撑轴承座11进行定位支撑,较之传统的采用单侧的轴承座定位,本专利技术运作更平稳、更安全。最后,将所述离心机壳3、进风箱2、支撑轴承座11均采用支撑架固定于一钢底座12上,具体例如,所述进气箱2分别采用斜支架13及直支架的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钢底座12上,便于现场安装调试。经过试验证明,本离心通风机风量范围可达38000 81000m3/h、全压30000 32000Pa (标态)、效率可达80% 85%、性能曲线平坦、流量调节范围大、高效且高效区域宽广。同时,相比于同型号的罗茨风机是本离心通风机的价格的1.5 2倍,因此,本专利技术更经济实惠。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包括离心机壳(3)及其内的叶轮组(4),所述叶轮组(4)通过主轴(8)转动定位于所述离心机壳(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壳(3)上连接有两背向相对的进风口组(5),该两进风口组(5)与所述主轴(8)同中心轴,且与该离心机壳(3)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组(4)为固设于主轴(8)上的叶轮盘及两组分别固定于该叶轮盘两侧面上的叶轮组成,该两组叶轮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进风口组(5)相对应,在叶轮组(4)的两前盘进口处设置有加强环(7),在所述离心机壳(3)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扩压导环(6),该扩压导环(6)位于离心机壳(3)侧壁靠近叶轮出风端端部附近,且扩压导环(6)与叶轮无碰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包括离心机壳(3)及其内的叶轮组(4),所述叶轮组(4)通过主轴(8)转动定位于所述离心机壳(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壳(3)上连接有两背向相对的进风口组(5),该两进风口组(5)与所述主轴(8)同中心轴,且与该离心机壳(3)内部相连通;所述叶轮组(4)为固设于主轴(8)上的叶轮盘及两组分别固定于该叶轮盘两侧面上的叶轮组成,该两组叶轮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进风口组(5)相对应,在叶轮组(4)的两前盘进口处设置有加强环(7),在所述离心机壳(3)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扩压导环(6),该扩压导环(6)位于离心机壳(3)侧壁靠近叶轮出风端端部附近,且扩压导环(6)与叶轮无碰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风高压大流量水泥立窑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进风口组(5 )分别连接有进气箱(2 )且与其相通,在两进气箱(2 )的进风口上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门(I),该两风量调节门(I)均与同一电动执行器控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琼,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有风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