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中的一种填加剂。目前,为了使建筑防水、防渗漏、国内外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防水材料,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油漆类,在建筑物顶部或构造物表面施工;另一类是液态类,与水泥掺合防水,或喷涂在构件表面防水;施工繁锁,造价高,寿命短,效果不理想,致使有些建筑物,特别是有些民宅、居民刚迁入新居,即发现楼顶、卫生间等处漏雨、漏水等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当前建筑防水存在的难题,专利技术了一种无机强力防水材料,在配制混凝土或水泥时,按比例一起掺合在物料中,即可进行施工,改变了“三粘四油”、铺设“防水卷材”等防水方法,达到了防水施工简单的目的。水泥的粉末颗粒一般为99微米,本专利技术的颗粒度在9微米以下,微细的颗粒以及在加水混合物料的条件下,产生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颗粒间的微孔、毛细孔被充分堵塞的结果,不仅使混凝土防水性能好,且能提高构件的强度。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强力防水剂是由二氧化硅SiO2、磷酸钙Ca3(PO4)2、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三氧化二铁Fe2O3、三氧化硫SO3、氧化锌ZnO等组分构成,各种组分的颗粒度≤9μm,配比(以重量%计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强力防水剂,是由二氧化硅SiO↓[2]、磷酸钙Ca↓[3](PO↓[4])↓[2]、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三氧化二铁Fe↓[2]O↓[3]、三氧化硫SO↓[3]、氧化锌ZnO等组分构成,其特征是:a、各 种组分的颗粒度≤9μm,b、配比(以重量%计量):SiO↓[2]=66.5~69.0, Ca(PO↓[4])↓[2]=4.5~5.5,MgO=1.5~2.5, Al↓[2]O↓[3]=17.45~19.50,Fe↓[2]O↓ [3]=1.5~2.0, SO↓[3]=2.0~2.5,ZnO=0.5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