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先芝专利>正文

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733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所述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0‑40份、纳米碳管5‑10份、LDW302A15‑25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甲醇15‑30份、氯化铵0.5‑1.0份、季戊四醇0.1‑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固化快对施工的环境条件要求较低,便于提高防水、防腐涂层的施工质量,材料本身无毒无害,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
,具体是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防水材料如:紫铜止水、橡胶止水带不能同时具备抗腐蚀耐高温等优点,而聚脲材料耐紫外线耐老化性能不理想,材料本身有毒、有味和刺激性强烈的物质,不符合环境友好、绿色材料、绿色施工的口号。以上材料都不具备材料本身环保、强渗透型进入混凝土建筑物体内30MM的功能,不具备较强耐久的抗酸碱、抗冻、抗紫外线、抗锈腐、抗污自洁保洁技术功能。因此急需研发新型先进的防水材料和方便快捷的施工技术材料,继续为我国未来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铁路、地铁、隧道、水利工程防洪堤坝抗浸渗防护和市政工程设施高架桥抗污染保洁美化城市,显著提高建筑物市政建设的寿命。解决电厂、水处理厂、冷却池、水池抗污保洁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粮库抗潮防水防霉变蛀虫、光伏玻璃板抗污自洁等,降低工业设施年底检修停工时间,显著提高防水工程的耐久有效的抗污效果,提供一种先进的防水材料和方便快捷的施工技术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0-40份、纳米碳管5-10份、LDW302A15-25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甲醇15-30份、氯化铵0.5-1.0份、季戊四醇0.1-0.5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5min-90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3-37份、纳米碳管6-9份、LDW302A18-22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甲醇20-25份、氯化铵0.5-1.0份、季戊四醇0.1-0.5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5min-90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纳米二氧化硅35份、纳米碳管8份、LDW302A21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醇23份、氯化铵0.8份、季戊四醇0.4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900℃,时间为57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纳米碳管的直径为2n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首先,在纳米二氧化硅中投入纳米碳管和LDW302A,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120℃,随后挤压制成8mm直径的颗粒;(2)然后,将颗粒与聚丙烯酰胺、甲醇、氯化铵、季戊四醇混合均匀,25℃下搅拌三分钟乳化;随后于避光处静置48h后分装贮存,得到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10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固化快对施工的环境条件要求较低,便于提高防水、防腐涂层的施工质量,材料本身无毒无害,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本专利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采用无毒无味环保零污染排放纳米材料和独特的技术实施方式工艺生产流程及功能作用纳米技术的特质特性,具有施工方式操作的简便性,该技术产品不需撬起,破坏原墙面砖,地面磁砖,石材和水泥,金属构件建筑物的前提下,实施施工操作达到纳米材料强速渗入到建筑物体,起到抗渗抓漏防水,抗污抗冻,抗酸碱,抗腐蚀的功能技术效果,并达到不制造城市垃圾,对环境生态的污染和破坏的纳米环保技术独特性多方面的保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0份、纳米碳管5份、LDW302A15份、聚丙烯酰胺5份、甲醇15份、氯化铵0.5份、季戊四醇0.1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时间为15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所述纳米碳管的直径为2nm;所述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首先,在纳米二氧化硅中投入纳米碳管和LDW302A,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随后挤压制成8mm直径的颗粒;(2)然后,将颗粒与聚丙烯酰胺、甲醇、氯化铵、季戊四醇混合均匀,25℃下搅拌三分钟乳化;随后于避光处静置48h后分装贮存,得到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实施例2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3份、纳米碳管6份、LDW302A18份、聚丙烯酰胺5份、甲醇20份、氯化铵0.5份、季戊四醇0.1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时间为15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所述纳米碳管的直径为2nm;所述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首先,在纳米二氧化硅中投入纳米碳管和LDW302A,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随后挤压制成8mm直径的颗粒;(2)然后,将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0‑40份、纳米碳管5‑10份、LDW302A15‑25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甲醇15‑30份、氯化铵0.5‑1.0份、季戊四醇0.1‑0.5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5min‑90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0-40份、纳米碳管5-10份、LDW302A15-25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甲醇15-30份、氯化铵0.5-1.0份、季戊四醇0.1-0.5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5min-90min,超声结束后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添加钛酸酯类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当接触角达到95°时,进行清洗和喷雾干燥,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透明聚合抗渗防水纳合胶,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纳米二氧化硅33-37份、纳米碳管6-9份、LDW302A18-22份、聚丙烯酰胺5-10份、甲醇20-25份、氯化铵0.5-1.0份、季戊四醇0.1-0.5份;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二氧化硅薄膜切成1cm×1cm的片段,接着将片段进行植入离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溅射室真空度为2.0×10-4Pa,放电电压为65V,束流电压为1500V,生长束流为8mA,溅射后得到二氧化硅团簇,随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3000W,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5min-90min,超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先芝
申请(专利权)人:赵先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