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物料交流换热锻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224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块状松散物料交流换热锻烧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容器,在容器上端至少有一个投料口,在其下端至少有一个出料口;还具有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输入管,另外,在两容器之间还设有引导气体的连接管,并且还分别具有气体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容器(1)中都同轴地设有一内管(3),并且在每个容器(1)的至少一个横切平面中设有多个支管(7)以将燃料和热气体送进环腔(5),另外,在两个容器(1)之间的连接管(15)与两内管(3)的上部相连,内管(3)下端对着容器(1)内腔敞开。(*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块状松散物料交流换热锻烧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容器,在其上端有投料口,在其下端有出料口,并且有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输入管,还具有在两容器之间的引导气体的连接管,另外,每个容器还具有一个气体排出装置。 已如从杂志“Ciment,Betons,Platres,Chaux”,Nr.736-3/82,S.169到171中公开了一种交流换热锻烧装置。 在回流换热锻烧中废气中大部分的余热由一个同流换热器(Rekuperator)吸收,这例如可通过在预热的空气中输入燃料进行锻烧来实现。而与此相反,交流换热锻烧中大部分余热被用于预热松散物料。应视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使用这两种方法。 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为交流换热型。在上述已知的用于石灰石之类物料交流换热锻烧的装置中每个柱形容器中都设有一束将燃料输进松散石灰石物料中的管子。已知用于锻烧石灰石的炉子的实施结构的缺点在于运送燃料的管子磨损较大,这是由于石灰石自上而下流经炉子时不断冲刷管子由此很快产生磨损。因为热气体管位于炉中并且由松散石灰石围住,从外部不能直接接触到该热气管,因而在检查、维修或更换管束时应关掉炉子并且将其大部分排空。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相同类型的松散物料交流换热锻烧装置,由此可减少燃料输送系统的磨损和由此而降低维护成本并且得到一个安全的锻烧运行。 为实现该目的,按本专利技术装置中建议,在两个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同轴地设有一个内管,以形成一个接纳物料的环腔,并且在每个容器的至少一个横截平面中设有多个支管以将燃料和热气体送进环腔,另外在两个容器之间引导气体的连接管与两个内管的上部连接,内管在其下端对着容器内腔敞开。 另外或可选择的另一方案中,可通过设置在每个容器内管上端并且可从外部接近的输入管来将燃料和热气体送进每个容器中,因而每个内管分别用来引导向下在内管中流动的热气体。 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实现所述目的。燃料和热气体从外部流进炉中,因此避免了直接接触和可能由此由流动物料造成的磨损。热气体在环腔横截面中的分配和在已知的使用一束平行分配管的装置中一样良好。按本专利技术装置中锻烧器或锻烧腔从外部可容易接近地进行维护,维修或更换而不用停止炉的运行。在此还完全省去了由磨损而造成的维修工作。 本专利技术装置另一优点是可从外部监控锻烧过程,如上所述在已知装置中锻烧过程不能可视地监控,因为送进燃料的位置在物料内并且从外面看不见。 按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支管星形设置在容器至少一个横截平面中。若输入管设在容器不同的横截平面中,为了使流入的热气体均匀分布在环腔中,它们在周向交错设置在间隙内。 内管悬挂或直立于容器中。最好将其设计为双壁的并且在其壁间中间腔中可充有气体,最好是空气进行冷却,在内管的内、外侧包有耐火材料。 为了在受热膨胀时不产生不利影响,在输入管区域的过桥可移动或推移地支承在容器的外衬壳和内管的外壳上。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装置局部剖切侧视图;图2为一沿着一柱形容器A-B线的剖面图;图3为沿图2中C-D线过桥的剖面图; 通过与容器外衬壳相接的输入管7将燃料和热气体导进环腔5(图2)。输入管7导入一过桥4下面没盖有散物料6的空腔1 0中(图1),所述过桥在环腔5中从容器1的内壁一直延伸到内管3的外面。每个输入管7都配设一个过桥4(图2)。为了使容器1和内管3由于受热而产生的不同的延伸不产生损害,该分别可由外部盖有耐火陶瓷材料的支承体所组成的过桥4可垂直移动地安装在内管3的外壳或容器1的内周上。 在所述实施例中输入管设在一个横截平面中并且在容器1周围星形即径向分布(图2)。但也可将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输入管7设置在多个横截平面上。为了使热气体在环腔中均匀分布,在一个平面中的输入管7和在另一平面中的输入管在周向应这样偏置,即在底板的投影中一个平面中的输入管应在另一平面中输入管的间隙之中。 内管3在上部通过一个连接管15相互连接。在下冷却区K开始的下端,内管3是向容器1的内腔敞开的。内管可设计成双壁形式,这样在两壁之间的中间腔中可通有冷却气体或空气。内管3的内、外部都涂覆有陶瓷。 该装置可用压力或吸力运作。压力运作时空气16通过一个压缩鼓风机17从上部导入环腔5中并且然后通过在另一个容器1中的支管8和一个废气鼓风机排进烟囱。 炉中自上而下的前三分之一处为预热区V,中部为锻烧区B,在容器1的下部为冷却区K,在两个容器1的冷却区K则通过压缩鼓风机19送入有冷却空气。 在一个容器1中的锻烧过程和同时在另一个容器1中的松散物料6的预热如下进行在两个容器1中都从上而下在环腔5中填充有松散物料6。通过输入管7或1和通过输入管20将对松散物料进行热处理的燃料和热气体吹入环腔5中,对于输入管7来说通过过桥4下面的空腔10和对于输入管20来说则通过内管3的下开口端将燃料和热气体均匀地分布在环腔5的周围。热气体在拉长线的箭头11方向流动。可通过在左容器1中引入压缩空气16和或通过由和另一容器1支管8相连的抽吸装置产生的抽吸作用使热气体强制流动。该装置可压力和/或吸力推动运作。 同样如由拉长线的箭头11所示,流经左边容器1的锻烧区B之后废气通过下部开口流入内管3的内部。废气自下而上流过左边容器1的内管3并横向流经连接管15到达右边容器1的内管3的内腔上部,然后废气自上而下流经内管3。此时可附加地通过输入管20从上面吹入燃料的热气进入内管3。由此而产生的热气体在内管3中则自上而下在拉长线的箭头方向流动。废气从右容器1的内管3的下开口流出并且在其自下而上流经环腔5时加热右容器1中的松散物料6。在该加热过程中没有燃料和热气体通过输入管7流入右容器1中。当废气将其余热尽可能地传递给右容器1中的松散物料6后通过右容器1上部的支管8将其排出。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该两容器1周期地交替运作。右容器1中的松散物料6加热到足够温度后,则进行转换,在右容器1中通过输入管7送燃料和热气体和通过导管21送压缩空气16进入环腔5。然后切断通过支管20向右容器1送燃料和热气体,另外通过支管20向左容器中输入燃料和热气体。右容器1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右容器1的内管3和连接管15在点划线箭头11a方向输入左容器1的内管3中,并从其下开口端进入左容器1的环腔5,向上流经环腔5,直到通过左容器1上端的支管8排出。在此,为了使热气体和废气在所要求的点划线方向11a强制流动,也可使用压力和或/吸力推动。 如上所述,周期性地进行从一个容器1到另一个容器1的转换。转换时间在此取决于相应于装置结构的预热和锻烧所需要的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块状松散物料交流换热锻烧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容器,在容器上端至少有一个投料口,在其下端至少有一个出料口,所述容器还具有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输入管,另外,在两容器之间还设有引导气体的连接管,并且还分别具有气体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容器(1)中都同轴地设有一内管(3),以形成接纳物料(6)的环腔(5),并且在每个容器(1)的至少一个横切平面中设有多个支管(7)以将燃料和热气体送进环腔(5),另外,在两个容器(1)之间引导气体的连接管(15)与两内管(3)的上部相连,内管(3)在其下端对着容器(1)内腔敞开。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块状松散物料交流换热锻烧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容器,在容器上端至少有一个投料口,在其下端至少有一个出料口,所述容器还具有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输入管,另外,在两容器之间还设有引导气体的连接管,并且还分别具有气体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容器(1)中都同轴地设有一内管(3),以形成接纳物料(6)的环腔(5),并且在每个容器(1)的至少一个横截平面中设有多个输入管(7)以将燃料和热气体送进环腔(5),另外,在两个容器(1)之间引导气体的连接管(15)与两内管(3)的上部相连,内管(3)在其下端对着容器(1)内腔敞开。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内管(3)的上端设有输入燃料和热气体的支管(20)。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尔里希贝肯巴赫
申请(专利权)人:乌里奇贝肯巴赫海尔姆斯贝肯巴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