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及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2074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及制作工艺,是将3~10%的生石灰(按重量计)加入水中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然后将3~9%的硬脂酸加入Ca(OH)↓[2]溶液中再加入稳定剂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过滤,将60~86%的粉煤灰加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搅拌离心分离后晾干或烘干即为成品,这种新型的防水粉加入制造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水泥中使得制品具有防水功能,同时也使粉煤灰实现了废物利用,降低了产品成本,解决了现有水泥防水粉不能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不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入水泥中的防水粉,特别是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品的防水粉有多种,而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建材制品的硫铝酸盐水泥由于其硬化机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不同,GRC水泥制品可以在空气中硬化,因此用于GRC水泥的防水粉,防水剂不再适用于GRC水泥。目前,GRC水泥无论在建筑制品还是在工程中使用均采用震动密实的方法,减少其孔隙率,达到防水的目的,这在实际操作中既很费工费时,也不能完全达到防水的目的,使GRC制品的推广应用因此而受到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GRC制品的防水粉的配方及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防水粉的配方是粉煤灰60~86%,硬脂酸3~9%,生石灰3~10%,稳定剂5~8份,余量为水。其制作工艺是首先将生石灰加入水中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然后将硬脂酸加入Ca(OH)2溶液中,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待硬脂酸完全溶解后将其过滤,将粉煤灰加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搅拌经离心分离后自然晾干或烘干,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粉加入用于制造GRC建材制品的硫铝酸盐水泥中,使得制品具有防水功能,同时也使粉煤灰实现了废物利用,不但有利于环保,也使最终产品的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取生石灰100份加入到400份的水中,使之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然后将86份的硬脂酸加入Ca(OH)2溶液中并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待硬脂酸完全溶解后将其过滤,将600份粉煤灰加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搅拌,经离心分离后自然凉干或烘干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取生石灰30份(按重量计) 加入到400份的水中,使之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然后将30份的硬脂酸加入Ca(OH)2溶液中不断搅拌,再加入5份稳定剂,使其完全溶解,然后过滤,将860份的粉煤灰加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搅拌,经离心分离后自然凉干或烘干即为成品。粉煤灰防水粉的使用方法是将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粉50份(按重量计)与用于制造GRC建材制品的硫铝酸盐水泥100份混合,便可按照常规的制作工艺来生产各类GRC建材制品。对加粉煤灰防水粉的建材进行的各类性能实验1、抗老化实验在实验样瓦上方20cm处置一盏500W的碘钨灯照射40分钟,瓦表面温度可达80~100℃,浇以5℃左右的冷水,10分钟后待其完全浸湿透,再用碘钨灯烘干,再重复照射、冷却过程为一个循环,重复120个循环后,样瓦无任何细小裂纹。2、强度试验老化实验后将样瓦在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强度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强干现有波瓦。3、耐水试验将加入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粉的波瓦与未加防水粉的波瓦同时放在20℃的水中,24小时后取出,加防水粉的波瓦上下面无湿痕、水珠等未加防水粉的波瓦浸入水中8小时后有湿痕,12小时有水滴形成。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其特征在于其各成份的配比是粉煤灰60~86%(按重量计)硬脂酸3~9%生石灰3~10%稳定剂5~8份余量为水。2.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成份配比a、将生石灰加入水中生成Ca(OH)2;b、然后将硬脂酸加入Ca(OH)2溶液中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c、再加入稳定剂;d、待硬脂酸完全溶解后将其过滤;e、将粉煤灰加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搅拌;f、离心分离;g、自然晾干或烘干。全文摘要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及制作工艺,是将3~10%的生石灰(按重量计)加入水中生成Ca(OH)文档编号C04B28/02GK1208026SQ97115620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杨庆理, 高福成, 许继昌, 于利民, 李玉明, 吴强, 韩涛, 冯伟刚 申请人:哈尔滨现代应用化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品的粉煤灰防水粉,其特征在于:其各成份的配比是:粉煤灰:60~86%(按重量计) 硬脂酸:3~9% 生石灰:3~10% 稳定剂:5~8份 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理高福成许继昌于利民李玉明吴强韩涛冯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现代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